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

更新时间:2022-09-07 浏览次数:45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多边主义。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展中国家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我们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将在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但是,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材料二  据英国天空新闻电视台 19日报道,英国伦敦东部郊区温宁顿发生火灾,多所建筑损毁严重,附近民众被迫撤离。目前还不清楚这起火灾是否与高温天气有直接关系。同日,伦敦消防局宣布,伦敦多地发生火灾,已构成“重大事件”。

    不仅是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情况更为严重。目前,持续的高温天气已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导致超过1100人死亡。

    高温叠加干旱还在两国引发多处林火。当地时间18日,在西班牙萨莫拉地区卡斯蒂利亚-菜昂,不断燃烧的熊熊大火释放出巨大烟雾。受此影响,当地部分列车被迫停运。

    受高温天气影响,德国多条河流水位下降。德国水文部门 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易北河与莱茵河目前水位低于往常,部分船只需减轻负重以便通行。

    据新华社19日消息,英国气象局科研人员指出,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事件。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变化学教授科琳娜·勒凯雷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增多,气候变化的速度比人类社会的适应性行动还快。她认为,气候温和的英国遭遇极端高温,“这十分异常,也反映了大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之前,我们还会经历更多类似情况。”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该组织发言人纳利斯之前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目前所经历的只是“未来的预兆”。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19日在日内瓦表示,极端高温天气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外,还将对农业活动产生进一步负面影响,加剧当前因俄乌冲突引起的严重农作物减产。

    塔拉斯进一步指出,未来几十年,热浪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1世纪60年代,这与人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功无关。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和环境司司长玛丽亚·内拉在当天的联合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化正在许多方面影响人类的健康,不仅是因为热浪会直接导致一些疾病,还因为它将触及健康的支柱——食物的获取。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人们将无法获得良好的农业收成,也必将会出现缺水的情况。

    内拉指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将是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比如采取措施力争实现零碳排放,并加快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过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日报、中新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温直接导致英国伦敦东部郊区温宁顿发生火灾,多所建筑损毁严重,附近民众被迫撤离。 B . 科琳娜·勒凯雷教授表示,人类社会适应不了气候变化的速度,会经历更多极端高温这一类似情况。 C .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不管人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如何努力,也阻挡不了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持续到21世纪60年代。 D . 中国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气候变化,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 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是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能够应对好。 C . 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 D .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目前人类经历的极端高温事件只是“未来的预兆。”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正面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 《淮南子·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C . 湖北江汉平原曾是一片烟波浩渺的“云梦泽”,至清中后期“昔以湖名者,大半已变桑田,丈量起科,输赋朝廷。”(注:同治《楚北水利堤防纪要》卷二) D . 2017年12月1日,商务部《餐饮企业经营规范》首次提出“餐饮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餐具的使用”要求。
    4. (4)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极端高温天气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5. (5) 根据材料一,概述习近平主席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中国主张。
  • 2. (2022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Ⅱ

    快十点钟了。星期天不上班,厂里静悄悄的。成岗还在紧张地印刷,剩下的纸,慢慢在减少,减少……他得赶快印完,李敬原会准时派人来拿的。

    终于印完了最后一页。这一期消息很重要,收复延安的战报,是李敬原那天晚上兴奋地刻写的蜡纸。成岗记得,当他和李敬原一再读着这条消息的时候,两个人激动地谈论着胜利和即将出现的更大胜利,通夜不眠,直到天明,澎湃的心潮一直无法平静。

    这时候,成岗才感到头有些发昏,腰、臂都麻木了,从镜子里看出自己的眼睛熬得通红。他已经一连熬过两个通夜了。

    把印过的蜡纸堆在一起,擦燃火柴烧掉。接着,他把印好的纸,一份份清理拢来。这期《挺进报》有五页,一共是两千五百份,他还得赶快工作,才清理得完。他相信,收复延安的胜利,一定会给群众带来最大的鼓舞,给还在妄想扩大军火生产的敌人以最沉重的打击。

    附近有人在讲话,也许是厂里的工人吧?成岗来不及多想,他得加快速度,赶紧工作。隔壁,从寝室里传来了杂沓的脚步声。接着,就听到妈妈慌张的声音:“成岗不在家,钥匙他带走了!”

    妈妈的声音很大。她从来没有这样大声讲过话。大概是希望让儿子听到。成岗一惊,突然站起来。他明白这是出现了敌人!在这时候,要想保全印刷机关和印刷品,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逃命也许可能,但他不能这样,也根本不想这样。此刻他需要做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来找自己的同志和党的组织受到任何损失!他立刻拉开夜里用来遮灯光的窗帘,然后轻轻推开了窗户,把一把经常放在储藏室里备用的扫帚,小心地挂到窗口外面的那颗钉子上去——有了这个暗号,来找他的同志,远远地就可以发现危险的警号,不会再进厂里来。

    隔壁,有人正在用力打门。挂好扫带以后,他放心了一些,危险再不能威胁党和同志们了。他回头看看,决定在敌人破门以前离开。可是,不能把党的文件留给敌人,他转回身来,又把《挺进报》全部捆成一捆,换着报纸,纵身跳上窗台,想从楼口跳下去,只要跳下去了,两分钟以后,就可以躲进工人宿舍,敌人再也找不到他了。

    “站住!”“不许动!”

    喝叫声从四面传来。晚了,工厂已经被包围,楼底下布满了特务。成岗只好退下窗台。这时,小门已被猛力击破。成岗转过身来,几支手枪对准他的胸膛。

    “哈哈,你是成岗,许云峰的交通员'同志’?”成岗咬着牙,没有讲话。

    一个特务冲过来,死力夺下成岗挟着的《挺进报》。

    “这是什么?啊,《挺进报》!”特务根据叛徒甫志高讲的材料,只知道成岗是许云峰过去的交通员,却没有想到,在这里竟侥幸地找到了《挺进报》。

    “啊,《挺进报》找到了!”几个疯狂的匪徒,不约而同地叫嚣起来。成岗的心紧缩着,十分难过。

    “厂长先生,我们可找到《挺进报》的老巢了!”

    又是几个特务跑进来,他们任意翻阅着《挺进报》,粗暴的手,把成岗用心血印出的纸张,抛得满地都是,胡乱践踏着。成岗望着这群突然出现的匪徒,心里一阵阵地绞痛。

    两个特务搜查了成岗全身,然后把他带出门去。这时,守在门边的白发苍苍的妈妈,突然扑上来,抱住成岗,指着特务怒骂着:

    “你们先杀死我吧,我儿子不能给你们糟蹋!”

    特务拖成岗,成岗屹立不动。一个匪徒伸手去抓妈妈的衣领。成岗吼叫了一声:“你敢!”特务的手缩回去了。

    “妈妈,你放开手吧,不要担心我!”成岗感到口干,话说不清楚,他还是安慰着妈妈。

    妈妈用劲抓着成岗,没有松手。她怎能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让匪徒抓走?她泪如泉涌,伤心地哭出声来:“是死是活,我们母子都在一起!”

    几个特务茫然地望着成岗和他的妈妈。

    “岗儿,你等着,我去拿点换洗衣服,一道走!”妈妈激动地说:“这一去,不是一天两天……要受罪,妈和你一起受!”

    成岗贪婪地望着母亲的身影,直到她转进房间。他在心里喊了一句:“再见了,妈妈!”成岗转过身来,看见特务还呆立着,就大声喝道;“走!站着干什么?”

    他迈开步子,走下楼去,一群特务连忙跟在他后面。

    两个便衣特务,偷偷地躲进成岗的寝室,像猎狗似的等待着,妄想捕获更多的人,可是成岗在临危时挂出的信号保卫了党,见到他悬挂的扫帚以后,再不会有人到这里来了……

    厂区里出现了一群工人,阻挡着特务的去路。“让开!”特务咆哮起来。“把厂长放了!”

    “打死你们这些狗特务!”

    成岗听得出来,尽是熟悉的工人的声音。“快点让开!要开枪了!”

    工人群众毫无畏惧地拥上前来。“把厂长放了,听见没有!”

    “向后退,快!”一个为首的特务摇着手枪,指挥着,在成群工人的怒吼声中,根本不敢开枪。特务拥着成岗,赶快从小路逃走。

    “……厂长被抓走了!”“快追!”“快!打死狗特务!”工人一齐向轮渡码头跑去。

    (《第八章》节选)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附近有人在讲话,也许是厂里的工人吧?“成岗这样想只是因为连续通夜加班工作让他思想变得迟 B . “成岗不在家,钥匙他带走了!”这一回答,表明妈妈清楚儿子成岗的身份,而且配合革命工作的经验比较丰富。 C . “成岗的心紧缩着,十分难过。”他不仅难过于党组织的劳动成果落入敌手,更难过于自己没能逃脱。 D . “几个特务茫然地望着成岗和他的妈妈。”说明特务良心未泯,因为成岗母子的亲情而心软了。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作者的艺术夸张下,成岗这一人物不只表现出坚毅果敢、英勇无畏的性格,还是革命志士这一群体的代表,有着非同寻常的模式化意义。 B . 小说主要讲述特务抓捕成岗的过程,情节集中凝练,但缺少起伏变化,稍显单调。 C . 小说语言精练朴实,笔调灵动慷慨,既能突显特殊斗争岁月中的各色人物形象,又极具可读性和感染力。 D . 小说着重在矛盾冲突中,通过对比和多个细节描写刻画血肉丰满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摒弃了人物的脸谱化。
    3. (3)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特殊时期凝聚而成的“红岩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请结合全文概述其内涵并作简要分析。
    4. (4) 小说开头交待“星期天不上班,厂里静悄悄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一群工人出现阻拦特务,奋力营救厂长成岗”这一情节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 , 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 , 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 , 安车驷马迎胜,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拕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内安车驷马,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B .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C .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D .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经,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龚胜以此科进入仕途。 B . 茂才,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改为茂才,是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 C . 师友祭酒,官名。新莽时始置,为太子官属。祭酒,意为首席、主管,如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D . 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龚胜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郡吏、重泉令、谏大夫、丞相司直、光禄大夫、右扶风等职务。 B . 龚胜直言敢谏,多次论政。他多次直谏,直陈世态炎凉,用度宽奢,刑法严苛,赋敛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来约束部下。 C . 龚胜坚守节操,面对王莽派来的使者不留情面。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卧在床上。 D . 龚胜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一再拒绝王莽的授官,在知道自己的话无人听从后绝食而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

      ②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5. (5) 李密在《陈情表》中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本文中龚胜为什么拒绝接受王莽授予的官职?
  • 4. (2022高二上·清远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诗首联就发感慨,在“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时的矛盾心情。既眷念此景,又唤起归思。 B . 杜诗中间两联写出了宦游之地早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色。 C . “天街小雨润如酥”用比喻手法写早春小雨的细腻,“淑气催黄鸟”用拟人手法写早春鸟儿的欢唱。 D . 韩诗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对初春景色大加赞赏。
    2. (2) 两首诗都写早春景象,但景情关系的处理不同,请简要分析。
    1. (1)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读书休息,吟咏诗文的句子是“”。
    2. (2) 北宋大将宗泽为光复大宋社稷殚精竭虑,可惜的是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其未竟的事业虽被岳飞等爱国将领继承,但最终也没成功。如此令人唏嘘的结局,倒也正符合宗泽临终前曾吟诵过的杜甫笔下著名的两句诗“”。
    3. (3) 古诗文中,作者喜用“云”这个意象。有时用它表达一种远大志向,如“大风起兮云飞扬”;有时用它表达一种离思,如“”;有时用它表达一种自由自在,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I

    在近代以来百余年民族屈辱史中,中国连续遭遇外族的侵略与压迫,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苦难的岁月,其中尤以日本侵华战争为最。我们的先辈在14年的抗战中深受日本军国主义的摧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代史上这悲怆的一页,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

    匪夷所思的是,在南京这座曾经被日寇残酷蹂躏的城市,今天居然有指挥屠城的数名日本战犯被奉上灵位,令人发指!为何某些势力的渗透到了如此猖狂的地步?这到底是愚昧无知还是出卖良知?这对14亿人的民族感情是一种多么残忍的伤害!

    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犯下的累累罪行           时间或许可以抚平战火硝烟的痕迹,却无法抹去民族遭受劫难的印记,更无法尘封那段屈辱的历史,因为,那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久的伤痛。

    昭昭前事,           。这一事件再一次警示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有些势力仍然企图为其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辩护和美化,仍然           地在为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招魂。对此,我们要警钟长鸣,痛击逆流,依法查处和惩治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伤害民族感情的无知者、卑劣人,坚决捍卫中华民族纯洁的精神高地!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在“悲病”中不断奋进。期待有关部门彻查到底,期待对肇事者依法严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 7. (2022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闩,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1. (1) 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格的一项是(    )
      A . 峰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B .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 C . 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股强动起来。 D . 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文中对一群十五六岁正值花季的少女有多种称呼,极具感情色彩。请结合文段概括分析。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知名歌手林志颖车祸事件备受关注。据台湾媒体爆料,林志颖家人在找救命恩人。据悉当救了林志颖的人一共5个,林家人打算每人奖赏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6万元),以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其中一名摄影师则婉拒了谢礼,表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对此。有种种议论。有人认为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善良本身就值得感恩,值得褒奖;有人认为林家所付金额太少,诚意不够,以林志颖的身家财产而言,对救命愿人才感谢20多万元,有点不够看,怪不得人家也懒得要。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发言稿,准备在班会课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