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阳谷县张秋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

更新时间:2022-09-06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 要求赔偿鸦片的损失 B . 开辟市场,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C . 为了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D . 要求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 2. (2020·天津) 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进行虎门销烟的是(   )
    A . 戚继光 B . 郑成功 C . 林则徐 D . 邓世昌
  • 3. “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签订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19八上·岑溪期中) 今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 . 英国军队 B . 英法联军 C . 美英联军 D . 八国联军
  • 5.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沙俄 B . 美国 C . 英国 D . 法国
  • 6. 如图是某史书的部分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 

     

    A . 太平天国 B . 义和团 C . 戊戌变法 D . 中华民国
  • 7.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 . 永安封王 B . 洪秀全病逝 C . 安庆的陷落 D . 天京的陷落
  • 8. 某学者写道:“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 
    A . 洋务派 B . 维新派 C . 革命派 D . 无产阶级
  • 9. 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曾国藩 D . 洪秀全
  • 10. 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 
    A . 左宝贵 B . 徐邦道 C . 邓世昌 D . 叶志超
  • 11. “条约使中国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大大便利了日本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略,助长了列强分割中国的野心,加深了民族危机”。这里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2016八上·东营期中)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13.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此次上书(    ) 
    A . 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B . 废除了《马关条约》 C . 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 . 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 14.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而死的是(    ) 
    A . 蔡锷 B . 宋教仁 C . 谭嗣同 D . 梁启超
  • 15. 记者记述了1900年天津火车站这样的一幕:“每一次射击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他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这描写的是(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辛丑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南京条约》
  • 17.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 . 洪秀全 B . 孙中山 C . 李大钊 D . 康有为
  • 18. (2020·南京)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光复会 D . 中国同盟会
  • 19.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 . 百日维新 B . 辛亥革命 C . 中华民国 D . 北洋政府
  • 2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约法》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资政新篇》 D . 《革命军》
  • 21.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可谓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次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22.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在耶?”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是针对(    ) 
    A . 慈禧 B . 溥仪 C . 段祺瑞 D . 袁世凯
  • 23.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主要宣传阵地是在(    ) 
    A . 上海和南京 B . 《新青年》和北大 C . 京师大学堂 D . 中国同盟会
  • 24.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 . 义和团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北伐战争
  • 25. “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 五四运动的进行 D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2016八上·太仓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皇帝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二: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材料三: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侮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是哪一场战争?“英国大炮”打开“天朝”大门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3. (3)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4. (4) 请你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 2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 (1) 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对此,中国农民阶级由谁提出哪一个比较进步的救国方案? 
    2. (2) 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此时,日本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此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手段有何变化? 
    3. (3) 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 28.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 (3) 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 (4) 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5. (5)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材料三: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说出其主要阵地。 
    2. (2) 材料二中的“它”发生于何时?什么事件导致了“它”的发生?“它”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