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池河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1. (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和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并于1951年5月23日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按照协议,进藏部队先后进驻西藏各个国防重镇,结束了西藏边境线上长期有边无防的历史。这段材料说明(    )
    A .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 . 西藏和平解放,我国彻底实现了统一 C . 西藏和平解放,彻底消灭了农奴制度 D . 西藏和平解放,在西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2. (2022八下·定远期末) “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这句话周恩来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
    A . 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B . 帝国主义破坏万隆会议 C .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 D . 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
  • 3. (2022八下·定远期末) 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坦姆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 . 显示了当时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B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C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4.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5. (2022八下·定远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说明(    )
    A .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1954年宪法是我国的临时宪法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D . 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
  • 6. (2023八下·通城期中) “按各省、市报来,宪法起草委员会统计的绝对数字是152387987人,还不包括全国各省、市县部分人大596万代表的讨论,提出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将这些意见编辑成25大本。”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 B . 全国人大代表制定的 C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D . 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 7.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漫画是极富主观色彩的特殊史料。下图是安徽画家韦启美参展于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1955年3月——1955年5月)的作品,该画寓意在于:(    )

    A .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 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C . 人民公社化激发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D . 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8. (2022八下·定远期末)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B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C .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D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带来了严重灾难的内乱。
  • 9. (2022八下·定远期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这里”确立的政策是(   )
    A .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 .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0. (2024·南山模拟)   1979年初,四川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100家。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可组织来料加工,允许企业有条件地销售商品、物资、供销产品。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企业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资金。这些政策(    )
    A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 增加了企业职工的经济收入 C . 扩大了企业生产分配自主权 D . 壮大了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
  • 11.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的诗歌写道:“小岗举旗,开凿乡村致富先河;珠江扬帆,架设沿海开放金桥。”该诗反映的史实是(    )
    A . 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 B . 农业合作化和对外开放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
  • 12. (2024八下·沅江月考)   1992年陪同邓小平视察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方视察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国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 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B .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C .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D .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13. (2022八下·定远期末)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1年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1年的是(    )
    A . “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经济特区“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 拨乱反正“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 . 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 14. (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由各民族实行完全自治
  • 15. (2022八下·定远期末) 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施政。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来的 B . 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 . 最早在解决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 . 是新世纪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16. (2024九下·盐城模拟)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 . 和平统一方针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 .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 17. (2022八下·定远期末)   2019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下列关于人民海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B . 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C . 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D .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人列
  • 18. (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材料反映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人权高于主权”的外交政策 C . 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 19. (2022八下·封开期末) 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说明(    )
    A .   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 B . 美国已经断绝和台湾的一切联系 C . 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 D . 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摩擦不断
  • 20. (2022八下·定远期末) "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的中国梦。梦中他到禾下乘凉,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以下有关于袁隆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②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③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列举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分)
  • 21. (2022八下·定远期末)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救国强国梦,一代又一代人们为之奋斗。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人物。
    1. (1)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了首席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2. (2) 他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
    3. (3) 他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 (4) 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5. (5) 他身为国家主席,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病逝。
    6. (6) 他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8分,满分54分)
  • 22.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 (2) 材料二中,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去方面消灭地主阶级的?
    3. (3) 综合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23. (2022八下·定远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一的图片相关的法律文献。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新气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党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最终目的。结果如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
    3. (3)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年内我国工农业得到较大发展,从中你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面有哪些认识?
  • 24. (2022八下·定远期末)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国其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其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上义道路,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面八年级(1)班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展开研究性学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材料一:1954年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共和国的足迹》

    材料二:

    【特色社会主义开创】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时代中国梦描绘】

    材料四: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力的梦想。

    ——习近平

    1. (1) 材料一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2. (2) 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具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在此会议上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社会主义中国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开辟出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4. (4) 为实现中因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请写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的奋斗目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