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三章第三节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比较不...

更新时间:2022-09-05 浏览次数:7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高港月考) 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已知)(   )

    A . 乙物质是水 B . 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8.4×103J/(kg·℃) C . 甲的放热能力比乙强 D . 乙比甲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二、实验探究题
  • 2. (2022九下·江都月考)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所示,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 (1) 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相等的煤油和水;
    2. (2) 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这样的实验方法物理学中称为(选填“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或“类比法”);
    3. (3) 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则加热10mim,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更高,由此可见,的比热容较大;
    4. (4)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煤油的比热容是J/(kg•℃).[已知c=4.2×103J/(kg•℃)]
  • 3. (2022九下·哈尔滨开学考)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实验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 (1) 实验中,控制热源、装置、环境一致,目的是用来反映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2. (2)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停表、
    3. (3) 如果采用比较“升温数”的方法来判断水和沙石的吸热能力,实验中控制相同。
    4. (4) 如果采用比较“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判断水和沙石的吸热能力,实验中需要收集的证据有
    5. (5) 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

      得出实验结论是

  • 4. (2021九上·崇左期末) 图甲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实验装置。

    1. (1) 加热时用搅拌棒搅动,目的是;通过(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
    2. (2) 关于该实验的控制变量,不正确的____(填选项前字母)
      A . 相同的加热方法 B . 相同的烧杯 C . 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3. (3) 某同学用同一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根据数据作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给加热更长时间,说明吸热能力强些;
    4. (4)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J/(kg•℃)。
  • 5. (2021九上·防城期末)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
    1. (1) 用的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2. (2) 实验时,选用初温和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 (3) 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
    4. (4) 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倍,甲的吸热能力比乙
  • 6. (2021九上·江城期末) 如图甲、乙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1. (1) 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 
    2. (2) 水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①根据图丙可判断出a物质是 (填“水”或“食用油”)。②在本实验中,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 。根据图丙可计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J/(kg•℃)。(c=4.2×103J/(kg•℃))
    3. (3) 甲图中,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为100℃不变,沸腾时水(含水蒸气)的内能 (填“不变”、“变大”、“变小”)。
  • 7. (2021九上·德惠期末)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1. (1) 实验中若使用200mL煤油,则要使用水g(ρ=1.0×10kg3/m3 , ρ煤油=0.8×103kg/m3);
    2. (2) 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增加了液体内能;
    3. (3) 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4. (4)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 则煤油的比热容是
  • 8. (2021九上·茂南期末)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最后温度/℃

    加热时间/min

    60

    20

    45

    6

    煤油

    60

    20

    68

    6

    1. (1)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来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能力的差异,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等效替代法”)
    2. (2)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 (3) 实验表明,(选填“水”或“煤油”)吸热能力强。
    4. (4) 根据上面表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水和煤油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图中甲图象表示的物质是(选填“水”或“煤油”)。

  • 9. (2021九上·香洲期末) 小海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装置,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在完全相同的燃料盒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燃料。

    1. (1) 为了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本领,应选 两图的装置进行实验,需控制 (选填相应选项的字母)。

      A.燃料燃烧的质量相等

      B.杯中液体的质量相等

      C.杯中液体的体积相等

      此实验用 反映液体A和液体B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比较吸热本领的大小。若A、B两种液体,其中一种为水,另一种为煤油,某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液体 (选填“A”或“B”)为煤油。

      液体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A

      300

      10

      7

      20

      B

      300

      10

      7

      40

    2. (2) 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热的本领,应选 两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 10. (2021九上·勃利期末)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 (1) 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相等的沙子和水;除了如图所示器材,还需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2. (2) 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所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3. (3) 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的比热容较大。
  • 11. (2022九上·大埔期末)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 (1) 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选填“高”或“低”);
    2. (2)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实验表明,(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 12. (2022九上·二道期末)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1. (1) 实验中应量取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通电后液体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2. (2) 通过实验发现当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A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推断当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液体升高温度较多。
    3. (3) 如不考虑其他方面因素,仅从吸热能力方面考虑,在这两种液体中选 液体做汽车发动机冷却液。
  • 13. (2022九上·花都期末) 如图1所示,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初温及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像如图2所示。

    1. (1) 加热到第2min,(选填“甲”或“乙”)液体上升的温度较多,两种液体吸收热量关系为Q(选填“>”、“=”或“<”)Q
    2. (2) 乙液体在第2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min时的内能(质量变化忽略不计);乙液体在第2min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min时的比热容;
    3. (3) 通过图像分析可得,甲、乙两液体的比热容大小之比c:c
  • 14. (2021九上·新化期末) 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 (1) 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为了使溶液A、B受热
    2. (2) 实验中要控制液体A、B的初温和质量相同,用到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类比法”);
    3. (3) 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使液体A、B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 (4) 如图,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更快,这表明液体(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
  • 15. (2021九上·深圳期末) 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 (1)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控制以下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
      A .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 . 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 .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 . 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 (2) 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 (3) 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填“相同”或“不同”)。
    4. (4) 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