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市六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10-06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   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   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一词的具体内   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在知乎社区内,排在内卷化话题讨论区最高位的问题几乎集中在对于这   一概念具体所指的释义上。或者说,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   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   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   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   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   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   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   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代价。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   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   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   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代价,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   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   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赢得考生、社会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   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   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 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于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 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级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   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现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的“内卷化”,它的内涵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 . 内卷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最终的固定状态后出现停滞或衰退的现象。 C . 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 . 历史学家黄宗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公众对于内卷化定义的   共识性理解。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 . 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 . 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于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 . 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   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3. (3) 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
      A . 唐三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 . 图书管理员赵老师工作十几年,虽然一直没有升职,但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发表。 C . 老马近二十年在城里努力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 . 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他也没有改变。
    4. (4) 在当下的语境中,内卷化的内涵是否发生变化?请具体说明。
    5. (5)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现代年轻人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
  • 2. (2023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   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事变)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   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

    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   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

    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   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   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   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   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   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   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   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   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   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   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一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   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   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   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   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   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   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   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

    (有删改)

    文本二: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   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   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   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   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荷花淀》节选)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 B . 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暗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 C . 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D . 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 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   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B . 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   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C . 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   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 D . 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   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3. (3)  孙犁的小说在写人物时,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共性,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请结合文本一内容分析概括小菊和大娘的共性与个性。
    4. (4)  孙犁的抗战小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从题材、人物塑造到艺术特色都呈现出浓郁个性化特色。有人认为《碑》是特例,和《荷花淀》特色迥异。对这一观点你怎样看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2023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文言文阅读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  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      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  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  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平, 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曰:“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候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 并如其请赐花翎。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  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 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  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B .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C .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D .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  不相同。 B . “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与“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弹箜篌》)两句中的“中  国”含义不相同。 C . “不敢顾私也”与“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顾”字  含义相同。 D . “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与“赍钱三百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赍”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作内应;澎湖之战  中,他精心谋划,排兵布阵,大获全胜。 B . 施琅骁勇善战,厥功甚伟。攻台过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  终于使之回归,稳定了东南局势。 C . 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  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 D . 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塽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为靖海侯;他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②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5. (5) 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哪些?
  • 4. (2023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西江月·重九

    张孝祥

    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

    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

    与君相遇更天涯,拼了茱萸醉把。

    [注]①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落职东归,重九日应湖北蕲州知州仲弥性之邀   来蕲州逗留。②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茱萸制成的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重阳秋景图。“冉冉”“盈盈”分别写出了枝条的柔弱低垂、菊花的鲜   润秀丽。 B . “故人”两句写出了宴会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 C . 下阕由上阕对情境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刻画,“此身到处为家”一句,信手拈来,语言朴实无华,包含无限思绪。 D . 天涯沦落,故人相遇,把彼此的感情寄托在酒上,下阕后二句喝茱萸酒照应题目,将抒怀推向了高潮。
    2. (2)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概括并分析。
    1. (1) 白居易《琵琶行》中“”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两人因为“”的相似遭遇产生了情感共鸣。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的快意。
    3. (3)  《 短歌行》 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 感叹人生短促, 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 6. (2023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 I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 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  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的组成部分。

    1. (1) 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才思敏捷   弥足珍贵 B . 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 . 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 . 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2. (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 .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 . 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I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今天,全国各地健身热潮涌动,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   活方式。科学的运动健身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   民健康积极有效的手段。____,于增进健康并无益处,值得大家重视。

    游泳、跳绳、跑步、打球、太极……不同的人体质和健身需求不同,适宜的运动形式和强度也   有所不同。尽管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如果____,不仅达不到健身的功效,反而会“伤身”。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 1,其他是后面的 0,没有 1,再多的 0 也没有意义。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药”,个性化运动“处方”需考虑多项维度,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可以解决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所以每个人____, 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 (2) 简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手作族”指的是热衷于手工劳作的都市青年新族群。他们喜好和擅长绘画、雕刻、  印染等手工技艺,并动手制作出各式各样小巧、精美的手作品,如木艺钥匙扣、陶制创意口杯、卡通手绘布包等,甚至还把满意的手作品拿到市场展示、售卖,从而形成规模不等、形式灵活的族群集聚。

    在高度依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社会,都市人大多忽视和远离了手工劳作,青年“手  作族”却重新关注、回归以手为核心的身体实践。青年“手作族”的兴起,不止开启了一种  另类、新潮的行为风格,更重要的是凸显出手或者身体的实践意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