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演进中,孕育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汉字文化独树一帜。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和使用传播,汉字已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宝贵财富,对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目前出土的甲骨文献大多是晚商王室于占卜活动中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述文辞,反映了当时社会语言生活的一个方面。甲骨文无疑是殷商语言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文化标本,确证中国古史关于先商早商的历史叙述,展现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留存着中华民族久远而清晰的文化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语言生活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实行“书同文”制度,文字统一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社会俗用的隶书开启了汉字隶变楷化的规范之路。秦汉以来汉字的形体样式基本定型。文书行政之制大体确立,汉字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几千年来,汉字体系前后相继、未曾断裂,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方块样态、线条构形、表意原理一脉相通。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了稳定性条件。

    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有力维系着汉语的发展走向,使汉语在方言多样性与文化共同性上达到了平衡统一。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时期人群流动与文化变迁中,汉语形成了北方、吴、赣、湘、闽、粤、客家等几大方言区,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但汉语并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代偿”了沟通信息、联通人心、汇通文化的功能。汉字这种“通古今、达四方”的超时空力量,源于其表意文字的本质特性。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委身于口语语音,而是通过形、义等符号要素直接锚定语言的意义系统,“得意忘言”书面语使不同时、地的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对中国人来说,语与文常常是一体的语言认同主要通过文字认同建立。在此过程中,文化认同得以生发。此外,汉字以其特有的形、义、音等元素,通过别具一格的鉏合规则和昰现方式,创造了书法篆刻、对联谜语、诗歌音乐等异彩纷呈的汉字文化,带给人们独特而奇妙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源源不断地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刘翠霞《汉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材料二:

    一种语言,只要跟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就难免出现外来词。据古代汉语专家和词汇学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可知汉语书面语从来没有中断过吸收外族语言的词语。汉语的词汇系统,对于吸收进入的外来词,历来有一定的规矩。这就是,要用汉字来转译。大体说,有以下情况:有时是译音,比如英语的taxi,译作“的士”。有时是译音兼译义,比如英语的hippy或hippie,译作“嬉皮士”。有时是半译义半译音,比如,把ice cream译成“冰激凌”,把motorcycle译成“摩托车”。有时是译音加类名,比如,把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译成“艾滋病”。

    在转译外来词的时候,汉语书面语往往还注意发挥方块汉字的表意功能,使外来词汉化。比方人名的转译,尽可能在用字上分出男女。如美国作家Ben jamin Frank lin是男的,译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作家Willa Cather是女的,译为薇拉·凯瑟。再比方事物名称的转译,尽可能在用字上显示人们的好恶心态。如DDV(dimethyl-dichloro-vinl-phosphate),转写为“敌敌畏”,凸显这种东西之可怕。又如TOF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转写为“托福”,带上了企求顺利的色彩。

    当今,汉字出现了新的一景:使用英语字母词。《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纯英文字母词只是一小部分,没有汲取的还很多很多。面对英文字母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语用价值。其一,视觉引力。可以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显得醒目突出。比如报道足球比赛:“巴萨vs皇马”。谁对谁,特别明朗。其二,新知引力。可以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比如GDP。其三,心态引力。由于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共特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局限性。在内容上,英文字母词具有较大的学科术语性和行业习用性。从受众方面看,绝大多数字母词是看不懂的。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者,恐怕能看懂的少之又少。从使用者方面看,个人分属不同圈子。甲圈中人使用的,乙圈中人不一定懂。孔子指出:“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朱熹《论语集注》解释道:“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宣布该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强调:“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摘编自邢福义《辞达而已矣》)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殷商甲骨文展现了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B . 不同方言区的人们能够超越方言差异,进行信息传递,主要得益于汉字的表意本质特点。 C . 汉语利用表意功能,把“DDV”译为“敌敌畏”,凸显这种东西之可怕,汉化了外来词语。 D . 因为英文字母词能够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所以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所以汉语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B . 汉字具有“通古今、达四方”超越时空的稳定力量,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 C . 汉字的拼音依托于口语语音,与各方言之间的通解度较小,人们通过拼音难以沟通。 D . 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减少外来词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3. (3) 下列材料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老古工作者先后在山东莒县和诸城发现了刻有“图象文字”的陶缸和陶缸残片。据考证,这些“图像文字”反映了大汶口人有祭社、祭祀酒神的习俗。 B . 在东南亚众多国家中汉字教育几起几落,甚至被消灭殆尽,但在马来西亚,汉字教育仍然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态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C . “孝”字,金文作“”,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表示年轻人搀扶着老人。《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D .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于中国人来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
    4. (4) 请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各题。

    迷失在雪中的城市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1

    那个早上是寂静把马可瓦多叫醒的。打开窗户:整个城市不见了,被一页白纸取代。

    电车因下雪而停驶,马可瓦多只好走路去上班。沿途,他自己开辟出他的通路,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畅快。

    所有大小道路像沙漠般无边无际的展开。被覆盖的城市,谁知道是否还是同一个,或者在夜里已换了另一个?谁知道在白雪下到底还有没有加油站、书报摊、电车站,或者只是成堆成堆的白雪?马可瓦多一面走一面幻想着自己迷失在一个不同的城市中:事实上他的脚步正把他带往每天工作的地方,同样的仓库。等走进大门口,这位搬运小工惊讶地发现自己站在一成不变的墙内,仿佛那些让外头世界消失的改变,独独漏掉了他的公司。

    2

    在那等着他的,是一把比他还高的铁锹。车间主任威利哲姆先生把它递给他,说:“公司前面人行道上的积雪轮到我们铲,也就是说轮到你铲。”

    铲雪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尤其对那些没吃饱的人而言,可是马可瓦多却觉得雪就像一位朋友,撤消了禁锢他生命的牢笼。于是他发奋工作,一大铲一大铲的雪花由人行道上飞向路中央。

    还有失业的西吉斯蒙多对雪也充满了感激,他在那天早晨被市政府征召成为铲雪工人,终于眼前有了几天确定的工作。他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成为小队队长,然后——这个志向是一个秘密——再青云直上。

    西吉斯蒙多转身看到了什么?一个忙碌的家伙在人行道上东一铲西一铲零乱地用雪把那一段刚清完的行车道又盖住了。他用装满雪的铁锹指着对方的胸口:“喂,你!是你把雪铲下来的?”

    “啊?什么?”马可瓦多惊跳起来,但承认:“喔,大概是吧。”

    “好,那你立刻用你的小铲子把它弄回去,要不然我就让你把它吃干净。”

    “可是我应该要铲掉人行道上的雪。”

    “我要铲的是马路。那怎样?”

    “不然我要放哪里?”

    “你是市政府的吗?”

    “不是,我是Sbav公司的。”

    西吉斯蒙多教他如何把雪堆在路边,于是马可瓦多把那一段马路重新打扫干净。心满意足,铁锹插入雪中,两人注视着完成的作品。

    “你有烟头吗?”西吉斯蒙多问。

    当他们互相为对方点燃半支香烟时,一辆扫雪车驶过,扬起两大波白浪掉落两侧。等这两个人抬起目光,他们清过的那段又重新盖满了雪。那辆车,转着它的大刷子,已经拐弯了。

    3

    马可瓦多学会把堆雪打压成结实的小墙。如果他一直不断作这样的小墙,便可造出完全属于他的路径,通往只有他知道的地方,而其他人在这些路里都会迷失。

    在人行道旁某一处原来就有一堆庞大的雪。马可瓦多正准备整压它以与他的小墙同高时,才发现那是一辆汽车:公司董事长亚伯伊诺的豪华大轿车,全被雪盖住了。既然一辆车和一堆雪之间的差别这么微小,马可瓦多埋首用起铁锹来雕刻一辆汽车。他雕得实在很好:在两者之间还的确分不出来哪个才是真的。为了给这个作品做最后修饰,马可瓦多用上了一些铁锹挖出的废物:一个生锈的圆罐子作车灯,一片煤气阀让车门有了把手。

    门房、传达员和工友一阵脱帽礼,董事长亚伯伊诺从大门出来。有深度近视眼的董事长,自信地快步走向他的汽车,抓住突出的煤气阀,拉出,低下头连脖子一起钻进雪堆中。

    4

    马可瓦多已经转过街角在中庭清扫。

    中庭的小孩作了一个雪人,还没有鼻子。孩子们便各自跑回家里的厨房在蔬果中翻找。

    马可瓦多看着雪人思考着什么。专注于他的沉思,以至于没听到屋顶上两个男人喊叫:“喂,先生,您移动一下位置!”他们是负责除去瓦片上积雪的人。然后在一瞬间,三百公斤的雪迎头落下。

    小孩带着他们的战利品胡萝卜回来。“哇!他们做了另一个雪人!”

    “我们帮两个都装上鼻子!”便把两条胡萝卜分别插在两个雪人脸上。

    马可瓦多,死多于活地感觉到透过那层把他埋没和冰冻的白雪有人送来了食物,便咀嚼起来。

    “我的妈呀!胡萝卜不见了!”小孩们都吓坏了。

    其中一个最勇敢的并不放弃,把一颗青椒也塞给了雪人。雪人狼吞虎咽地把青椒也吃掉了。

    小孩们再试着放上一小根木炭当鼻子。马可瓦多用尽全身力气把它吐掉。“救命啊!它是活的!雪人是活的!”小孩们全都跑光了。

    5

    在中庭的一角有排放热气的闸门。马可瓦多,迈着雪人沉重的步伐,把自己移到暖乎乎的闸门上。

    拿起铁锹暖身,他继续在中庭工作。有一个喷嚏停在鼻头,就停在那里,没决定到底要不要出来。马可瓦多铲着雪,半闭着眼,而那个喷嚏始终卡在他的鼻尖。突然间:“啊……”,几乎隆隆震耳的:“……啾!”比地雷爆炸还要猛烈。由于空气急剧的变动,马可瓦多被震撞到墙壁上。

    这个喷嚏引起的根本是一个龙卷风。所有中庭的雪扬起,纷飞有如暴风雪,然后被上方的漩涡吸进去,撒入天空。

    当马可瓦多从昏厥中重新张开眼睛,整个中庭都是空的,连一片雪花也没有。在马可瓦多眼前出现的是一如往日的中庭,灰色的墙壁,仓库的箱子,那些日常的满怀敌意的东西。

    1963年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一场大雪覆盖了城市,但是马可瓦多、西吉斯蒙多和一些孩子都找到了各自的欣慰。 B . 西吉斯蒙多虽生活艰辛,但是做事踏实认真,积极把握机会,并对美好生活充满着希望。 C . 往人头上扫雪,是小人物之间的冷漠;小孩们喂雪人蔬菜,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D . 大雪消失之后,马可瓦多要面对“日常的满怀敌意的东西”,它们会让他失去自由畅快。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强调雪大,为后文写小工扫雪、孩子堆雪人、马可瓦多雕刻雪车、董事长钻进雪车等故事情节埋下伏笔,使叙事自然真实。 B . 小说中对马卡瓦多和西吉斯蒙多的语言描写各具特点,体现了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而心理描写又暗示出他们相似的人生处境。 C . 小说将大雪后的城市和雪消失后的城市进行对比,并对比前后人物的心情变化,从而激发读者对引起这种变化的思考,深化了主题。 D . 小说以现代工业城市为社会环境,以一场大雪为自然环境,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图景,展现了人生的百态,具有了巨大的张力。
    3. (3) “迷失在雪中的城市”作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学者评论卡尔维诺的作品:“用轻逸的笔抵抗沉重的现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 , 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

    (注)①岐嶷:幼年聪慧。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上闻谴之        聚族谋之 B . 季月召集之        圣人治天下为事者 C . 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 D . 彦光弗罪         大学道,在明明德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B .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C .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D .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 B . 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 . 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D . 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不已。 B . 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 C . 梁彦光坚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 D . 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③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五石之瓠》)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写秋高气爽,雨过天晴,清蝉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微露诗人歆羡之情。 B . 作者因病停饮,煎熬难耐,深以为恨,故愈后贪杯,消渴解馋,借酒力抒发壮怀。 C . 第五句从忆想回到现实,天色向暮,自然的飞禽尚有所托,人的归宿却不知何处。 D . “秋风发上生”不仅意指鬓发斑白,而且秋风萧萧,也暗示作者凄冷不平的情怀。
    2. (2) “草将野色入荒城”系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化出,请比较二者在意境营造上有何区别?
五、情景默写
  • 5.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二者必须协调发展,不能有所偏废。
    2. (2) 《老子》在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
    3.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既将月光化虚为实,又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极度的痛苦。
    4. (4) 《召公谏厉王止谤》中,“”两句用治河的道理来比喻治国的道理。
六、选择题组
  • 6.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甄选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________________。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演变,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

    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________________,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

    在这个“知识越来越多而思考越来越少”的时代,如何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即使能辨别和筛选出优质的内容,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________________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信手拈来   大同小异   应运而生  七零八落 B . 信手拈来   别无二致  水到渠成  支离破碎 C . 唾手可得   大同小异  水到渠成  七零八落 D . 唾手可得   别无二致  应运而生  支离破碎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B . 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C . 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D . 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知识官计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B .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C .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D . 这几年来,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七、选择题
  • 7.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小明想选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率冒失,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联是()
    A . 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B . 鹰隼入云睐所向,骅骝得路慎于平。 C . 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D . 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 8.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对下面这一情节,以下选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A . 林黛玉认为紫鹃多此一举。 B . 林黛玉感激紫鹃费心想到。 C . 林黛玉害怕被薛姨妈误解。 D . 林黛玉借此奚落宝玉。
八、名著阅读
  • 9.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氏宗族的长房是荣国府,次房是宁国府。《红楼梦》主要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府的罪孽超过荣府。 B .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王熙凤、妙玉、秦可卿、香菱、李纨。 C .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带他游历了太虚幻境,并品了千红一窟茶,饮了万艳同杯酒,看了“薄命司”的册子,听了12支名叫《红楼梦》的曲子。 D . “玉在箧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之夜,甄士隐在院内赏花时,吟诵此诗以表逸兴与抱负。
  • 10.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认为贾宝玉喜欢这副对联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九、材料作文
  • 11. (2021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