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0-07 浏览次数:24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网络歌曲给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披上了一层文学浪漫的薄纱。元谋人或周口北京人的“浪漫”生活不包括(   )
    A . 用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B . 结伴采集、捕鱼和狩猎 C . 与其他伙伴群居在一起 D . 集体种植粟和饲养家畜
  • 2. (2022高一上·官渡期中) 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 . 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 .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 . 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 . 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 3.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这说明(    )
    A . 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 .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 . 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D .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 4.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C .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 .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 5. (2023高一上·灵山期中) 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 汉字艺术的产生 B . 邻里关系的和睦 C . 多元文化的发展 D . 宗法观念的形成
  • 6.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   )
    A .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 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 C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 . 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
  • 7.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时,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只有齐、鲁、宋、卫等七国.周王派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参加的诸侯国增加到九国.周王也被晋文公“召”来参加会盟。这反映出(   )
    A . 天下一家的理念日益强化 B . 君主专制体制逐渐趋向于成熟 C . 宗法分封制逐步遭到破坏 D . 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
  • 8. (2022高一上·官渡期中)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为长久的制度是(    )
    A . 丞相制度 B . 皇帝制度 C . 科举制度 D . 三省六部制
  • 9. (2022高一上·官渡期中)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 . 抵御了匈奴侵扰 B . 削弱了诸侯势力 C . 促进了南北交流 D . 有利于巩固统一
  • 10.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该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1.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革命先烈把理想的星火点燃。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旧的世界终于彻底砸烂。”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红军开始长征 D .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 12.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材料体现了(    )
    A . 古希腊时期的宗教观 B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C . 宗教改革时期的禁欲主义 D . 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 13.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B . 英、美等国从根本上放弃反共政策而联合苏联 C . 法西斯国家战争消耗太大,无力继续战争 D . 美、苏、英等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
  • 14.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海报,它反映了(    )

    A . 斯大林模式 B . 赫鲁晓夫改革 C . 勃列日涅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15.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如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它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

    A . 反帝和反霸 B . 和平与发展 C . 共享与共荣 D . 生产与环境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 16.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 (2) 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 17. (2022高一上·千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摘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

    材料四: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跟他儿子的一次谈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战场的伟大作用:“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摘编自(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对其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的是何种力量。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侵华日军的暴行。
    4. (4)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