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 | 甲 | 乙 | 丙 |
容积/L | 0.5 | 0.5 | 1.0 |
温度/℃ | |||
反应起始量 | 1.5mol A,0.5mol B | 1.5mol A,0.5mol B | 6.0mol A,2.0mol 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碳酸氢钠 | 将固体放置在坩埚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整个坩埚与固体的质量为 , 再次加热、冷却、称量质量为 | 若 , 则说明杂质已除尽 |
B | 检验苯中的苯酚 | 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 滴加溴水后,若未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苯中不存在苯酚 |
C | 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后固体物质 | 取少量固体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 若磁铁能吸引,则固体物质为 |
D | 探究铝配合物的生成 | 取少量2mL0.5mol/L的氯化铝溶液于试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后,再向其中滴加几滴饱和NaF溶液,观察现象 | 加入NaF溶液后,若无明显现象。说明与的结合能力比难 |
氧化物 | ||||
熔点/℃ | 1570 | 1132 | 23.8 | -75.5 |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已知:
①上述流程中,除沉淀A→红棕色固体B的转化外,其余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标准状况下测得体积为2.24L。
请回答:
反应1:
反应2:
反应3:
反应4:
①计算并判断该反应的自发性。
②温度控制不当,气相产物之间会发生积碳副反应如下:
, ;
从而影响氢气产率。若仅考虑积碳副反应,一定温度下,测得在1.0MPa恒压反应体系中组分的分压(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达平衡时, , 则平衡常数。
③生产过程中,为减小积碳对氢气产率及催化剂的影响,下列措施合适的是。
A.通入过量的氧气 B.通入适量的水蒸气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D.加压
④上述各反应达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受温度的影响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解释在图示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的摩尔分数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原因是。
若想尽可能进行路径1,则选择的氧化物M-O键结合力应较(填“强”或“弱”);请补充完整反应的历程:(*表示吸附态)
……;+;; ,
已知:
①粗碳酸钙中含有少量、、MgO、杂质。
②反应原理:;
③离子沉淀时的pH:pH≈4.5,;pH≈12,;pH≈7~8,
a.用石灰乳调pH至5~6,保温15min,过滤。
b.用石灰乳调pH至7~8,保温15min,过滤。
c.用石灰乳调pH至12,保温15min,过滤。
d.加热浓缩溶液。
e.用调至规定pH。
①在用pH=12的纯碱吸收气体之前需要先通过装置A,装置A的作用。
②装置B中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③若B装置吸收气体后的溶液,测得pH=8,可能混有的主要杂质是。
已知:
①化合物B中苯环上仅含2个取代基;
②化合物E与溶液,呈紫色。
③RCHO+CH3CHORCH(OH)CH2CHORCH=CHCHO
请回答:
①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
②核磁共振氢谱可知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之比为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