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

更新时间:2022-09-28 浏览次数:5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 1.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全民阅读时代,学校组织“爱上阅读”阅读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可以对抗枯(zào)的生活,可以消除闭塞的思想,可以治愈浮(zào)的心灵。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_____、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大家都要跃参与到阅读中来,创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1. (1) 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枯(zào)   ②浮(zào)    ③闭  ④

    2. (2) 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目空一切 B . 格物致知 C . 相辅相成 D . 叹为观止
    3. (3) 画线的语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 2.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在撰写“我爱阅读”朗诵稿时,小语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为此他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序号

    主题词

    诗文名句

    出处

    阔大

    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相长

    是故,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静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坚守

    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搏击

    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友谊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赏识

    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

    美丽

    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

  • 3. (2023八下·焦作期末) 在系列活动“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纷纷撰写演讲稿。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你模仿前面的句式续写。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像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

二、阅读(57分)
  • 4.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名著填入对应的评论中。

    与一般传记相比,充满了各种激情因素,作家对激情式英雄的呼唤植根于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作者侧重揭示的是传主们面对各种苦难进行抗争而放射出的生命激情,在这种揭示中又投射了自己强烈的敬仰之情。

     ——刘佳林

    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邱勇

    是一本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读哲学如读小说,真令人有兴奋、愉悦、不忍释卷之感。

     ——沈清松

    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楼适夷

    A.《苏菲的世界》   B.《平凡的世界》  C.《傅雷家书》   D.《名人传》

  • 5.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1) 傅雷在信中谈到年轻人想要保卫艺术的纯洁和清新,唯一的办法是减少演出,但减少演出需要三个先决条件是什么?
    2. (2) 保尔在疆场驰骋时。被迫两次离开革命风潮。是哪两次呢?
    3. (3) “每天在狂热的激战中,他像每个战士一样,已经把‘我’字给忘了,只知道‘我们’。”这句话中的他是谁?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变化?
  • 6.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④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

    ⑨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⑪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⑫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⑬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⑭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⑮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2022第7期有删改)

    1. (1) 文章围绕着“第一支钢笔”,叙述了“我”梦想得到笔到终于得到笔的心路历程,其间母子有三次冲突。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冲突次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

      一支吸水笔不可。

      第二次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第三次

      推车上坡时,我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

    2.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3. (3) “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字词,体会此刻母亲与“我”的心理。
    4. (4) 文章开头介绍了“第一支钢笔”的笨拙与无用,结尾部分为何却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 7.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公布结果。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解读。

    记者: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这个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魏玉山: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记者:手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手机阅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手机阅读是否会加深“浅阅读”的流行?

    魏玉山:手机阅读受到广泛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的普及度很高,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要高于图书或者报刊;二是手机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的选择面更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难以比拟的;三是手机内容的及时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读到各种最新出版的图书杂志,这也是纸质出版物难以实现的。我认为,手机阅读并不一定导致“浅阅读”,虽然手机可能更适合于读短内容,但是许多青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删改)

    1. (1) 根据材料一,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 (2)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 , 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 , 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些。

    3. (3) 在世界读书日带来之际,请帮助学校拟写两则关于阅读的宣传标语。
    4. (4) 你认为纸质阅读会被网络阅读替代吗?请根据上述材料及自己的学习体验说明理由。
  • 8.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当时流辈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②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后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 , 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 崎岖堙厄 ,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

    ③元和十年,例移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蛮瘴:南方瘴气。②堙厄:险阻。③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1. (1) 请选出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 当时流辈推之

      来问讯

      B .

      虽有至

      C . 例移柳州刺史

      不足外人道

      D . 其父母

      男有分,女有

    2. (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B .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C .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D .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3. (3) 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用现代汉语 写出句子的意思)

      ②请结合第②段内容,探究《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 (4) 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 9.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①劳劳亭;为古时送别之所。②遣;让。

    1. (1) 这两首诗均是送别诗,甲诗点明送别地在长安,乙诗点明送别地在
    2. (2) 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写作(40分)
  • 10.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打开,才能够张眼看天地大美;打开,才能够看透世道人性的善恶。”是啊,打开, 能让自己看到别样的世界,体会温厚的人情,获得灵动的创意,领悟深刻的道理。其实,打 开也能让他人了解你的品性,发现你的才华,助你实现心愿……

    请以“打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四、附加题(40分)
  • 11.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选出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 (gèn)   取(móu)  护(pì)   叱风云(zhà) B . (xì)    叫(xiāo)  免(shè)  大腹便便(pián) C . (gù)    依(guī)   亵(dú)   而不舍(qì) D . 笑(shàn)  参(yù)    慰(jiè)   首回望(qiáo)
  • 12.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将下列各成语中注音的汉字依次工整写在横线上

    出奇(zhì)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chuān)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发(fèn)图强:决心努力。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飞扬(bá)扈: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

    分道扬(biāo):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纷至(tà)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

  • 13.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②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③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

    ④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⑤“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②①⑤④③    C-③②⑤①④    D.①④②③⑤
  • 14.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每小题2分,共4分)
    1. (1) 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修改意见:

    2. (2) 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修改意见:

  • 15.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材料二春节期间,陕西省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在西安市地标性建筑古城墙上,以“欢乐祈福中国年,万家灯火最长安”为主题的新春灯会共展出20多组大型灯组,万盏花灯延绵3000多米;在大明富国家遗址公园举办的新时代民俗文化年展上,极具本地民俗特色的30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在小雁塔公园的“荐福文化大庙会”上,市民和游客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同时品味“舌尖上”的丝路美食。据悉,今年春节期间,西安市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89项,市民和游客近1270万人次享受了这些文化大餐。

    材料三坐落于石家庄市西南方向10余公里处的封龙山脚下、龙风湖畔的瑞林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将大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学生第一年侧重于完成大学本专业领域的基础教学,主要内容有大学语文、国学概论、生命伦理、政治理论、计算机、英语等。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后,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定向研习。在传统文化技艺方面,所有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技艺,精学并熟练掌握古琴、书法、绘画、茶道、香道、太极拳、禅修等。

    1. (1) 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出一条信息。
    2. (2) 你校团委组织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 16.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 17.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路人横穿马路,眼看就要与车相撞,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 B . 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C .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D . 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 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 18.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
    1. (1) 保尔最好的朋友是谁?你能说出他的一件典型事例吗?
    2. (2) 在红军队伍中,保尔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什么?   
  • 19. (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

    (一)等鱼断气

    胡展奋

    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肝病一向有“女怕脸肿,男怕脚肿”的说法,除此之外,她还伴有黄疸、全身乏力、脾肿大等症状。当时医生授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医生认为,患者急需补充优质蛋白。既是优质蛋白,又能消肿利水的,首推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物质极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自由市场购买,说是市场,其实就是鱼贩的流动摊位,如同间歇泉一般地时隐时现。更要命的是,因为“历史问题”,父亲还是“戴罪之身”,常去黑市是犯忌的。

    但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地去黑市買鲫鱼。买回来后,他马上开始操作,先是为母亲“退黄”,按每碗鱼汤一百克鱼计算,剖二百克鲜鱼熬约三十分钟,待骨肉分离时捞出骨渣,这时鱼汁呈白色,略注黄酒与蜂蜜,再熬十分钟,倒入两碗,早晚服用。十天后,母亲脸部的黄疸消退,再服十天,两眼黄疸大退,月余黄疸全消。他们即去医生处报捷,医生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父亲一听,傻了,当时他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但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就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岂不是要把家里掏空了。

    “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当然!”医生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

    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吧!”

    天已摸黑。路灯下,我远远地看见父亲正蹲在地上,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搪瓷盆子——那时卖鱼的都把鱼放在搪瓷盆里,以便稍有风吹草动就提盆走人。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二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此时的西北风像野兽一样咆哮着,父亲蜷缩着冻得簌簌发抖的身子,但仍然坚定地蹲着。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的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

    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子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

    父亲胜利似的叫起来:“看!它不动了!”鱼贩恹恹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给侬!

    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抽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张呢。

    “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呢?”他得意地对我眨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

    这以后,父亲就成了“老蹲”,只要有耐心,鱼贩到后来都会主动招呼他:“过来吧,老胡!”

    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他,大概第一天蹲守时他就着了凉,以后他天天拖着清鼻涕去蹲守,撑了十天左右终于倒下了,发高烧到四十度。

    眼见母亲的浮肿在慢慢消退,不能功亏一篑,父亲决定派我去蹲守。我那时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发抖,鱼贩看了于心不忍,常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有的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也不收钱。长大后读书,每每读到“仗义每多屠狗辈”,我便会想到他们。

    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全然退去。

    那是1969年上海的冬天。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暖气吹。

    (选自《读者》)

    1. (1) 仔细阅读全文,把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改编)

      →②父亲去黑市买鱼,初见效果 →③母亲仍需鱼汤滋补→④→⑤“我”替换父亲去黑市等鱼→⑥

    2.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原创)

      ①医生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父亲一听,傻了……

      ②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

    3. (3) 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这句描写在表达上的妙处。(原创)

      那腮帮子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

    4. (4)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改编)

      第一种:赞扬了父亲面对困难绝不放弃的顽强精神。

      第二种:赞扬了亲情的伟大。

      第三种:表达了对那些心地善良的鱼贩们的敬佩之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