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8月入...

更新时间:2022-09-25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    (15分,每小题3分)
  • 1.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嘹亮(liáo)   酝(niàng)  当(gòu)揉造作(jiǎo) B . (zuò)   包(zhā)    进(pián)暴风雨(zhòu) C . 劲敌(jìn)  头(xián)  渎(xiè)      一气成(hē) D . (gài)   脚(huái)    聒噪(guā)深恶痛疾(wù)
  • 2.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B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辽阔,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C . 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 . “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
  • 3.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京高淳老街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其街屋木质构件上的雕刻工艺精湛,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惟妙惟肖 B . 绵阳人文厚重,名胜雄奇。富乐山神奇秀丽,大庙庄严神圣,佛爷洞幽深曲折,好一派扑朔迷离之景! C . 金城一战,彻底打没了联合国军曾经的战场自信,成为了志愿军们在入朝以来打得最酣畅淋漓的一场战役。 D . 川流不息的涪江,地貌奇绝,风景优美,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绵州的历史记忆,见证了科技城的飞速发展。
  • 4.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国小麦、稻谷库存为历史上最充裕时期,既能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粮食市场供应,又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 B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个部分组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C . 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文化,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以围绕“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为主题的倡议活动。 D . 绵阳教育领军全省,我们将继续秉持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 5.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A . 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 . 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 . 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 . 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二、    (48分)
  • 6.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推择:推举选用 B . 数以策项羽,羽不用        干:求见 C . 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事之。        师:老师 D . 此在兵法,诸君不察耳。          顾:只是,不过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从间道萆山望赵军学不思则罔 B . 汉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何陋 C .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为郎中何 D . 令军中毋杀广武君。重修岳阳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早年贫困,遭遇颇为不顺。他没能为吏,也不会经商,生活无着;参军后,在项梁项羽手下都没有受到重用,最后投奔刘邦。 B . 韩信料事如神,设计偷袭赵军。井陉口一战,他笃定赵军会中计,便趁其倾巢出兵时,派出事先埋伏的两千奇兵,一举占领赵军营地。 C . 韩信胆略过人,诸将都很信服。他巧妙运用兵法,背水布阵,激发士气,使士兵们奋起反击,大获全胜,大家都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D . 韩信爱惜人才,特意赦免广武君。他认为广武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传令军中将士活捉广武君,后来,又亲自为其解开绑绳并拜为军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②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③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④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 7.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 , 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 , 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释】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以横木作门,贫者所居。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长安布衣”是诗人自称,“布衣”一词反应了诗人绝世独立的高傲。 B . “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C . 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 .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2. (2) 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3) 《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 8.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补充下列空缺部分。
    1. (1)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 (2) 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
    3. (3)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4. (4)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比喻说话做事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5. (5)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感谢,与友人共勉的诗句是:
    6. (6)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生动地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
    7. (7)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关心国事,敢于写出抨击时政文字的革命精神。
三、(15分)
  • 9.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为鼓励青少年阅读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语文组教师进入网络直播间导读经典名著《水浒传》。为了直观地呈现人物,老师们特意准备了思维导图,下图就是关于武松的思维导图。

    假如你是本次网络直播间的一名观众,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完成14-15小题。

    1. (1)     请补全思维导图中第29回的回目名称,并简述武松这样做的原因。
    2. (2) 直播过程中,许多同学积极与老师互动,留言区出现了很多关于武松的信息,下列选项中哪条信息是符合原著的?()
      A . 武松在梁山好汉中排行第14位,绰号武二或行者,他擅长使用的兵器是弓箭。 B . 武松在清河县因酒后与人冲突,误以为闹出人命后,躲进柴进庄上,并在那里结识了宋江。 C . 武松刺配孟州时,在十字坡遇到了经营酒馆的张青和扈三娘,并与张青结为兄弟。 D . 武松在随宋江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之后要求回京追随林冲,八十而终。
  • 10.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当然,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现在,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②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③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安土重迁,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前辈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④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⑤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治是按照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 B . 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只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C . 第一段以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美国人自由竞争的理想作对比,证明了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同的。 D . 古代官员父母去世,不归乡,仍然在朝为官,是合乎礼的。
    2. (2) 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
四、小说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11.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砚

    陆涛声

    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也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土陶烧制的。这是姚斌送的。

    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些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践行,对他早有几分欣赏,便乐意为他作序。送舒老古砚是表示谢意。

    舒老早年曾做专业美术工作,三十多岁改行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评论,在全国有些影响,业余时间还一直与书画做伴,书法也享誉一方,常有人求“墨宝”。早在二十年前当地有人出书就请他作序。十多年前他就听说,有些名家作序也有行情,得给润笔。舒老原本从事文学创作时,也长期做业余创作辅导工作,接受作序任务后,仍有辅导的习惯,总要认真看书稿,分析提炼,肯定长处,指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舒老作序从不收润笔。也有人求他书法,他也没有要人酬谢的念头。不过,请他作序或写字的人也总会送点儿小物件、食品、茶叶、酒之类的礼物。他每回都拒收,然而对方大都坚持让他留下。姚斌送这方古砚,是在请舒老吃饭时,说:“是别人送我的,我不写书法不画画,给您才能派上用场。”

    舒老万事力求简朴,写字不讲究砚台档次,书台上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物商店买的歙砚,虽也属名砚,但只是普通级别。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吃饭时,舒老谈了些关于文学、书法的话题,姚斌边饮边听,似乎很佩服,激动地说:“我还有一块古砚,也是别人送的,上面雕着龙,是乾隆年间的,放在老家,我下次回去看老母亲时也取来送给您。”口气里显然有比澄泥砚还要珍贵的意思。

    舒老忙说:“我哪用得了这么多砚台?千万不要。”

    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

    这方砚台是不规则的圆形,灰黑色,沾满墨垢,上部雕刻着的深浮雕,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麒麟,头似龙,纯写实造型,形很准;底部有一方雕刻的印章:“大清乾隆年制”。按颜色看,可能也是歙砚。舒老想,姚斌并不写毛笔字,人家送他只能是作为藏品的,可能是有孩子上学求他帮忙。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代送者却拒绝带走:“我受姚校长之托,得忠他之事,求您别为难我。”

    舒老无奈,任其留下。他专心于写作,没有兴趣弄清它的价值,随手把它放到博古架上。

    时隔半年,好友俞季年来访。俞季年是雕刻大师,对古玩比舒老内行,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砚,便搬到书台,上仔细鉴赏,拿起小刀在砚台背面边沿刮了刮,说:“是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假,连普通天然石头都不是,是石头碾成粉末拌胶水后用模子压成的,根本经不起墨磨。这麒麟也不是用刀雕刻的,是模具压出来的。”

    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

    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

    舒老只好作罢。

    过后,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

    舒老早年辅导的许多学写作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退休的,定期来看望他,陪他聊天。闲聊间,他提起假古砚的事。

    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

    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

    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

    又过了六年,舒老年近八十,所过生活正是世人所羡的安度晚年。人生到这一步,渐生彻悟,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

    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

    姚斌送的砚台,这回两方一并归还,其中一方澄泥砚是真的,就不再有因为是假的才归还的嫌疑,不会伤及对方面子,也不会再涉及补不补情。

    姚斌也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市郊。

    这天,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他本想在门口递给姚斌后就马上离开,姚斌偏要他进家坐坐喝口茶。他一坐下,率真本性便占了上风,觉得假砚台的事还是该告诉姚斌,免得姚斌当珍宝再送别人,便脱口说了。

    姚斌先是惊呆继而尴尬:“那老兄也真是,怎么用假砚来糊弄我?”

    舒老顿时又后悔,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

    姚斌愣了愣,似有所悟,感激地说:“真相在您老心里憋了这么多年,您背了这么久的包袱,反倒让我不安。幸好您今天终于告诉我真相,否则我还会无心地去糊弄别人。”

    舒老想想也是,感觉轻松了,洒脱地说:“是呀,说明你我都需要真相,不要包袱。”

    坐车回家的路上,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舒老为人作序从不收润笔,别人求他的书法,他也拒收酬谢,这都表明舒老不把这当作交易,体现了他的淡泊。 B . 俞季年对古玩比舒老内行,他的来访揭示了古砚的真相,俞季年从“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说出真相。 C . 舒老最后决定把两方古砚一并归还给姚斌,目的是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同时教育姚斌做人要诚信。 D . 小说结尾写舒老坐在车上回想起假砚的风波, 认为求真需要勇气,由事到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釆用顺叙的手法,从舒老书台上新添的一方古砚写起,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条理清晰。 B .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将视角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舒老的自我审视与反省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C . 小说对舒老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其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实现的,不同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更加丰满。 D . 小说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用“先是惊呆继而尴尬”刻画姚斌得知古砚是假的这一真相时的神态,贴切传神。
    3. (3)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古砚”的作用。
五、写作(60分)
  • 12. (2022高一上·涪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作文。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雪莱《致云雀》

    以上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觉得该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时代。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