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①乡村振兴战略
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①科技创新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
②科技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事件 |
解读 |
|
① |
2021年1月25日,城厢镇和平解放社区第七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② |
2021年9月26日下午,政协第二届南宁市武鸣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③ |
2021年11月21日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④ |
2021年6月28日至30日,南宁市进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不断扩大
③民主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④德治与法治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以爱好和平为核心
④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①小芳按照约定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②小亮对好友承诺考试时给他传递答案
③小林在成长档案中如实填写自我评定 ④某企业撤回质量不合格产品重新包装
人口普查次序 | 每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 |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 文盲率 |
第六次 | 8930 人 | 9.08 年 | 4.08% |
第七次 | 15467 人 | 9.91 年 | 2.67% |
时间 |
会议 |
主要矛盾 |
1956年(“一五”期间) |
党的八大 |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1981年(改革开放初期)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2017年(进入新时代) |
党的十九大 |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①请列举两例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②请列举两例我国目前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①今年我初三了,也想参加投票。 ②我父母都去参加了人大选举,他们选的是南宁市人大代表还是武鸣区人大代表呢?
③我们城区今年大概应选出多少名武鸣区人大代表呢? ④我叔叔常年在深圳打工,他应该在武鸣还是深圳参加选举? |
A.第三条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B.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第七条 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县级以下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 D.(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二百四十名,每二万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千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六百五十名。 E.(三)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四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四十名。 F.第二十七条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 G.第三十一条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节选) |
① ②③④
材料一:在我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材料二:2021年10月12日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昆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