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保居民就业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标准→发挥市场的初次分配调节功能→保基本民生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实行减税降费→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保市场主体
④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引导农民保护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保粮食安全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以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收购种植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我国粮食产量
年份(年) | 1949 | 1978 | 2012 | 2018 | 2019 |
粮食产量(亿斤) | 2264 | 6095 | 12245 | 13158 | 13277 |
注:2019年,我国谷进口1468万吨,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人均粮食占有量安全标准线为400公斤)
材料二: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以及国际粮价震荡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出现稳中有涨走势。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市场均价每百斤122.4元,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7%。
日前,全国大面积小麦机收已基本结束。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查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夏粮面积稳定,单产提高,十七连丰已成定局。夏粮再获丰收,不仅稳住了今年粮食生产的开局,稳住了百价之基的粮价,也稳住了百姓的“米袋子”。稳住了粮食价格就是稳住了民生。保障粮食安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年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迈上新台阶,但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如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增产边际成本增加、供求矛盾突出以及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数量惊人。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增强高效协同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粮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在产业发展路径上,要加强粮食科技创新,开发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同时还要倡导每个人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
结合材料,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端牢中国饭碗”。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表1: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及构成种类(单位:万吨):
种类 |
豆类 |
谷物 |
薯类 |
产量 |
1960万吨 |
61674万吨 |
2323.9万吨 |
注: |
1.粮食种类按照国家统计年鉴的分类包括谷物、豆类、薯类 2.2020年世界粮食产量27.42亿吨,中国粮食产量6.69亿吨(13390亿斤)居全球第一 3.2020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950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 |
表2:2020年中国主要进口农产品构成占比:
种类 |
大豆 |
谷物 |
其他 |
产量/占比 |
10032.82万吨 同比增幅11.7% |
3579.1万吨 同比激增99.8% |
953万吨/8% |
注:1.2020年我国农产品净进口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6%,贸易逆差同比上升32.9% 2.2020年中国大豆消费量11985万吨,同比增长12.5% 3.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有1000亿斤 |
材料一:
注: 欧美国家在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大,国内市场洋品牌种子市场份额大,国产市场种子竞争力弱。
材料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着粮食安全。种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十三五”以来,我国种业发展成绩斐然,良种覆盖率以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大幅增加,但目前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育种人才短缺、种业综合国际竞争力弱、等短板。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要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攻克这些“卡脖子”技术,更好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完善反对粮食浪费相关法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