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10-11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题目
  • 1.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劝学》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____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 . 位卑则足 , 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 , 或不焉 B . 欲人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 C . 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 . 吾尝跂望矣               犹且从师问焉
    3. (3)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①则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非异也

    4.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义: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今义:阴间 古义:

    5.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七月既望

      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6. (6)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7. (7)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2.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以其无礼 B . 破荆州                 孰能讥之乎 C . 侣鱼虾友糜鹿             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 目遇而成色               不知老将至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 项伯杀人,臣 B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 . 白衣冠以送之 D . 吾得事之
    3. (3)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其破荆州(当)                   望武昌(向东,朝东) B . 渔樵于江之上(江边)                举樽以相属(葫芦) C . 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 . 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            江陵(向下)
    4. (4) 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 托遗响于悲风 B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 . 而今安在哉 D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 (5) 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 .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 . 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 . 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6. (6)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倚歌而    ②举匏樽以相属          

    7. (7) 请指出第④段中“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中的“斯”和“彼”各指代什么?
  • 3.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六国论》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 .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暴秦欲无厌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B .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 . 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 . 赵尝五战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C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D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4.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六国,指战国时代燕、赵、魏、韩、齐、楚等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 B . 祖父,文中指的是祖辈和父辈,而现在指父亲的父亲。 C . 李牧,战国时期的齐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将”。 D . 刺客,进行暗杀活动的人,刺客是历史中一种特殊职业,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专门为这些人立传。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 . 文中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 . 文中前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 . 文中前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4.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必修篇目重要语句默写
    1. (1) 见贤思焉,
    2. (2) ,任重而道远。
    3. (3) 有道而正焉
    4. (4) 故,未尝不呼天也。
    5. (5) 其称文小而其极大,
    6. (6) 有善始者实繁,
    7. (7) 惧满溢,
    8. (8) 师者,
    9. (9)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10. (10) 各抱地势,
    11. (11) 辘辘远听,
    12. (1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5.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节临近,四川省绵竹市年画村每天____,热闹非凡。游客和市民____。 他们买年画、请门神,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期盼。“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年画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和迎春喜色。

    绵竹木版年画久负盛名,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并称“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____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漫步年画村,木槌敲打雕刻刀的声音,犹如从久远的历史中飘来的乐音,余青袅袅,缈远、厚重而又清晰,____的木雕工房内外墨香芬芳,淡远弥久。这里,青瓦白墙的民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蜿蜒玲珑的小桥流水、蓬蓬勃勃的花草树木,加上屋顶升起的缕缕炊烟,堪与江南水乡相媲美。目之所及,( )。人在其中,犹如行走画中。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跻身      鳞次栉比 B .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位居      密密麻麻 C .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位居      密密麻麻 D . 络绎不绝       川流处息         跻身      鳞次栉比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无不彰显出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B . 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就疾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都是别真匠心的涂鸦墙画,无不彰显出当地摩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C . 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无不彰显中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 D . 就连横跨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的桥身,墙面、牌坊、店门、公共汽车站的站牌,无不彰显出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是别具匠心的涂鸦墙画。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6.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动物界,____,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些动物学家认为,它们之所以这样做,并非因为个体之间有深厚的联系,____, 以便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行。1970年,研究人员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首次给出了一个结论:与独自飞行相比,一支由25只大雁组成的“人”字形编队可以多飞71%的路程。呈人字形的大雁飞行队伍中,飞在最前面的头雁扇动翅膀,其身后就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不过,_                                    。因此,当飞行路程很长时,雁群需要时常变换队形,轮流充当头雁。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紧跟在后面飞的大雁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B . 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削减空气的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C . 紧跟在后面飞的大雁可以借此减小空气的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D . 大雁紧跟在它后面飞可以借此减小空气的阻力,因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三、作文(60分)
  • 7.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仇璋问:“君子有争乎?”   子曰:“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文中子·魏相篇》

    材料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