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1 *百年孤独(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百年孤独》练习

更新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3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过关练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 A );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①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③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 B ),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④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①句,一连串独词成分句,表现了铜镲和大鼓击打由缓到快的节奏变化,状难以描摹的事物如在眼前。 B . ②句运用顶真和排比,形象地表现了人阵的连绵起伏,也活现出洪峰来临的力度和人们抗击洪峰的坚韧。 C . ③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将对个体和群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把舞蹈阵势的激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 . ④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了因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远望水天相接,好像黄河又流向天上的场景。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2.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提到“历过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不敢失其真;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余地,留下了纵横驰骋的空间,留下了创作的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是                

  • 3. 请仿照例句,以“孤独”为话题,再写一组排比句。

    [例句]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席沁人心脾的微风。

  • 4. 微写作。

    现在,许多人把熬夜当成了习惯,越是夜深时刻,思想越是活跃。如果我们如同马孔多小镇的人们一样患上了“失眠症”,你有什么想法?请用文字写出内心所想。(100字左右)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合同

    [美国]罗伯特·伯顿·罗宾森

    我把车开进了“献血+玩彩票有限公司”的停车场。

    “你想好了吗,伙计?”我问。

    马克咧嘴笑了。“当然想好了。距离我上次献血已经有六十天了,我终于可以再去啦!”

    “你不觉得这地方有点儿让人瘆得慌吗?”

    “一点也没有啊,”马克说,“这种献血方式很好!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好事,不是吗?这是在鼓励我们帮助自己的同胞。”

    “在帮助同胞的时候还琢磨着要赢一千块!”我说。

    “兄弟,你也可以来玩玩啊,先献一点儿血,然后再赢一点儿钱。赔率是一比五十,这可比一般的彩票好玩多了。上一次我从这里出来的时候,口袋里多了一千块。一千块现金。”

    办公桌后面的年轻女子对马克说:“先生,根据规定,我要问您这个问题:您是否已经完整、仔细地看过合同,而且理解您即将认可的那些条款?”

    “是的,我认可。”马克说。

    “那请您在这里签字就行了

    马克拿起电子笔,在平板电脑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好了,托尼,他可以进去了。”

    “请这边走,两位先生。”托尼领着我们走进一个大约三米见方的房间。

    马克在真皮躺椅上坐了下来。

    托尼将游戏机移过来,在马克前面摆好。

    马克立即按了一下“开始”,但游戏机上什么动静也没有。

    “等一会儿,”托尼说,“我们首先要把你身上的管子接好才行。”

    “哦,对呀。”

    托尼在马克手臂上扎了一根针,用胶布固定好。躺椅旁边有一台看上去很沉的机器,机身上贴着“有限抽血电子设备”标签。托尼在机器上按了几下按钮。

    “好啦,马克,都给你弄好了。你每按一下‘开始’,就会获得一次中奖的机会,同时也捐出了一盎司的血。”

    “知道啦,”马克说,“谢谢。”他按了“开始”,游戏机屏幕上的三个转盘亮了,继而开始旋转。“加油!加油!我要中一千块的大奖!快!快!”

    第一只转盘停在了“猫”的图案上,第二只转盘也停在了“猫”的图案上。

    “太棒了,伙计!”马克说,“来了!”

    第三只转盘停在了“狗”的图案上。

    “他妈的!”马克说,“差一点就中奖了!”

    “有限抽血电子设备”嗡嗡地响着。根据机器上的读数,它刚刚从马克的手臂上抽了一盎司的血。

    “没事儿,”马克说,“我真的觉得我运气很好。”他又按了“开始”。

    这次是两条“狗”,一只“猫”。

    我站了起来。“好啦,马克,该收手了。”

    “不,不,还不到时候呢。我好几回都快赢了。我在血管里都能感觉到我的好运就快到了。”

    “哎,那是你的血——你的血正从血管里流走。你看,马克,”我指着“有限抽血电子设备”上的读数说,“你已经捐了五十盎司啦,伙计。”

    “但我感觉挺好啊。”

    “嗯,你的脸色不太好。”

    “我就要赢了,再试几回吧。”

    他按了“开始”,大喊道:“来吧!”

    我在一旁不停地劝他别玩了,但没用。

    这时,马克不作声了。我看了一眼读数:六十八盎司。已经超过四个献血单位啦!

    “马克?”

    他没有动弹。

    “马克,醒醒!”

    还是没有动弹。

    我连忙跑到门口。门锁上了。我用力拍门。“来人啊,救命!”

    很快托尼就打开门进来了。

    托尼按了一下墙上的按钮。“我在十二号房间,需要担架床。”

    我站到托尼跟前,盯着他问:“你们想把他带到哪里去?”

    “请向后退,先生。我们只是在按照合同上的条款办事。”

    “合同条款?什么条款?”

    两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男子推着担架床走了进来。

    “请后退,先生。”一名男子说。他们一起动手,将马克抬到了担架床上。

    我尖声说:“我要求你们必须现在告诉我,你们准备对我朋友干什么。”

    一名男子从担架床旁边挂着的塑料袋里掏出一只信封递给我。“你自己看合同上的条款吧。”

    我打开信封,扫视着马克签的那份合同。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如果献血者失去知觉,本合同的第三部分立即生效。

    我赶忙找到合同的第三部分。

    我,献血者,同意将我全部的身体捐献给“献血+玩彩票有限公司”,该公司可以全权处理捐赠者的身体。在大多数情况下,该身体的可用器官将被采摘下来,在公开的市场上出售……

    我飞快地朝我的汽车跑去。

    我跳上车,疯狂地逃离了那里。我没有时间系安全带。我冲出了停车场,却又一头撞在了一辆路过的垃圾车上。

    两天后,我从头到脚缠满了绷带,在一家医院的病房中醒来。

    一名护士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啊,太棒了!您醒了!”

    “现在别急着说话,您的喉部在事故中受伤了。”

    她走到病房里的桌子旁,指着上面摆放着的一束美丽的鲜花。

    “您看见了吗?多漂亮的鲜花啊!”

    我想点头,结果只有眉毛动了动。

    她打开花束上的卡片。“好像是一张信用卡,卡上写着:您可以来‘献血+玩彩票有限公司’,前面十次摇奖免费!”

    我浑身剧烈颤抖起来。

    “先生!先生!您没事儿吧?”

    不!我有事儿!

    一切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我的朋友马克。

    彩票游戏。

    “有限抽血电子设备”。

    担架床。

    还有——

    那份合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轻率地在合同上签字,一拿到游戏机就立即按了一下“开始”,马克的动作表明他已经被赢钱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后面失去控制是理所当然。 B . 小说中“我”的紧张疑心和马克的满不在乎构成了鲜明对比,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也突出了小说警示人们不可轻信的主旨。 C . 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写人,读者仅能看到“我”视野之内的事物,这就制造了悬念,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也更为亲切自然真实。 D . “合同”既是小说的题目,又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它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揭示主旨。
    2. (2) 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3) 这篇小说“虚拟”与“现实”交织,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