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2-10-16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共创中国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端。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唯有将人类的体验深化、升华,清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不朽的艺术。

    新诗旧诗皆是诗。古体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魂牵中华的灿烂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 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稀少,而多有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风之作吗?

    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旧诗而非新诗。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

    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 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合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

    从实际来说,只需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文联、作协和诗歌学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就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创作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中不断消除分歧,扩大融通。总之,对新诗旧诗需要一视同仁,不能怀抱歧视与偏见而区别对待。

    新诗旧诗要互相学习,具体来说,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其严谨、简洁、精练,学习其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新诗旧诗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要能打消人为芥蒂、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一定能接续《诗经》传统,彰显汉语音、形、义的内部特质和精妙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诗歌审美言志、表情达意的深刻内涵,推动中国诗歌进一步的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想要让旧体诗词重新振兴,与新诗一道发展,除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外,每个写诗爱诗和关注诗歌命运的人都应尽已之力,献计献策,去接续文脉,创造佳构。最根本的是要写出音韵铿锵、神足意满、打动人心,能传之久远的诗来,“让金子般的诗句出现”,就一定能迎来诗歌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

    (有删减)

    1. (1) 下列对“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诗与旧诗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 . 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近百年来我国注重发展新诗,对旧诗不加分析地排斥。 C . 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 D . 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B .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所以新诗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发扬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远探索的精神即可。 C . 旧诗要想在新时代有所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能触动心弦、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 D . 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旧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内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需要摒弃。但新诗也须学习旧诗的严谨、简洁、精练等特点。 B . 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在写作新诗时勿忘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C . 诗歌的发展天地大得很,新诗与旧诗应该“共舞”,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望彼此之间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 D . 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把民间旧诗词组织等纳人正式机构内,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等活动。
  • 2.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已”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无论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道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个“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是“国”从皇帝之家转为“民族”之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的角度并不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简单说就是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

    (携编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据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于、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剧,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做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已为中,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于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做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做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

    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

    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士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衍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 B . 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 C . 差序格局深深嵌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已有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其内涵始终保持不变。 D . 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 . 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C .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D . 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3. (3) 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3.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执着者

    张丽

    ①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城。

    ②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通讯干事不久,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山,走过几十道山岭,才在傍晚时分抵达。

    ③夕阳的余晖把群山抹上了一层金色,散落的泥巴土屋零零星星从密林里冒出来,蓦然一看,像是插在山腰上的几只狼毫。学校在一处开阔地上,有四间土砖墙教室。书记介绍,笔架村方圆十多里,山高石头多,难得有块地势平坦的地。这房子是李先念带领的新四军第五师建的,做过后方医院。王新师范学校毕业后来支教,当上了几十个娃娃的孩子王,他的腿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为救学生被野猪追赶咬伤的。

    ④孩子王正在上课,他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在低矮的课桌前单薄得像悬挂的毛笔。我问他,别的老师来了又走,你怎么能在山里扎根呢?他回答,因为这里贫穷,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我不能眼看孩子们当睁眼瞎,一辈子困在山里.......

    ⑤自那以后,我格外关注王新。听说他娶了一个山里妹子,媳妇每天帮他接送学生,还为留校的学生洗衣做饭烧水;他一个人教5个年级,难得片刻休息;他教过的学生陆陆续续有20多个考上了大学;笔架村也被列入省市扶贫重点村,建了新学校,修了公路。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

    ⑥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车相遇。陪同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⑦活动室很干净,有办公桌也有棋牌桌。他边给我们泡茶边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咱们是老熟人,我直接交底——这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学生。”茶雾袅袅飘散,暮色四合,远山如黛,这样的坦白开场让我无言以对。王新像是自言自语:“城里教学好,娃娃们都跟爸妈在城里读书,有福啊!”我越发困惑,问道:“没有学生?你还保留学校,接受扶贫资金,岂不.......”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

    ⑧“你可真行!”我由衷地插了一句。王新苦笑道:“难哪!孙子去年上初中走了,我想学校空着不是个事,就和书记商量,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来,可吃住得有钱。要是把学校废了,我也失去宣传利用价值,资金从哪儿来?”我接茬说:“把空置的学校变养老院,挪用教育资金养老,难怪有人举报你弄虚作假!”我把举报信递过去。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一一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化险为夷。这一年扶贫干部来得多,大多到乡里搞个捐赠仪式就收场。难得有进村的,书记带着转悠,搞点野味忽悠走。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哪像你恁认真.......

    ⑨王新的话让我无语。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14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

    ⑩窗外群山莽莽,雾霭沉沉,我心潮起伏。脑子里翻滚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大山里的老年学校》《笔架村最后的乡村教师》《空校,不空心》《执着者》......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③段中写“我’第一次到毛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突显了笔架村的贫穷、闭塞, B . “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像悬挂的毛笔”,此处使用动田华大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再现了王新上课的具体情景。再单 C . 小说第⑦⑧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代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情节。 D . 小说以“我为使用哪个新闻标题而大费脑筋”结尾,能引起读者对王新人生故事深入的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2. (2) 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
    3. (3)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文言文阅读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会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庆元四年,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 , 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B .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C .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D .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奉表即上表,进呈奏表。文中辛弃疾奉表归顺南宋,可见奉当有用手恭敬地捧着的意思。 B . 井邑指城镇或乡村,又称故里。语出《周礼·地官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C . 缗钱是用绳穿成串的钱,又专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 D . 少师为官职名,是君主的辅弼之官。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师。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辛弃疾疾恶如仇,能够不徇私情。与辛弃疾有交往的义端窃取了耿京的帅印逃跑,辛弃疾揣测义端必定会前往金营报告,就急忙追赶抓住了他,取了他的首级。 B . 辛弃疾持论劲直,毫不迎合他人。他与皇帝一样,都有收复中原的愿望,在接受皇帝的问话时,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是因为他论述南北的形势,不迎合他人。 C . 辛弃疾远见卓识,敢于献言献策。少数民族骚扰湖南时,他认为应当充实朝廷的军备,并上疏朝廷,希望组建“飞虎军”,让少数民族知道朝廷有军威,望军威惧怕而降服。 D . 辛弃疾坚毅果敢,有过人的胆识。修建飞虎营栅时他被弹劾,皇上下金字牌让他停止,他藏起金字牌,尽快完工后陈述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又语。

      ①草窃间作,岂惟凡俗頑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②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 5.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黍”麦”“苗”分别指黄米、麦子和未成熟的庄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特点。 B .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表明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 C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祈求,表现了“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D .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奴隶时代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们的反抗精神。
    2.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各果。
  • 6.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沁园春·长沙》:携来百侣曾游。
    2. (2) 《短歌行》:,悠悠我心。
    3.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使我不得开心颜。
    4.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
    5. (5) 《登高》:①,不尽长江滚滚来。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所有的作家之中,如果以真淳而论,自当推陶渊明为第一。别的作家,你常常会发现他的一两句或一两篇是     的,或是不够真诚的,可是陶渊明却没有。所以,辛弃疾说他“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中国的诗人里,当得起这样说的,只有陶渊明一人。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陶诗的平淡自然和悠闲自得,却不知道他的陶然自乐中,还有     的悲伤和痛苦,更不了解在他那些看似平淡自然的诗篇里,还蕴含着斑驳曲折的     。陶诗确实是最能以其认真、自然之本色与世人相见的,他的本色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而是如同日光之七彩融汇于一白,亦如苏东坡所说:“质(质朴)而实绮(绚丽),癯(枯瘦)而实腴(丰满)。”(《与苏辙书》)在陶渊明生活的那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里,能够保有这样一份“真淳”的人品与诗品,已是十分难得了,何况他的“真淳”中还具有那么     的蕴藏。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虚浮  抑郁寡欢  五彩缤纷  琳琅满目 B . 夸张  闷闷不乐  五光十色  丰富多彩 C . 虚浮  抑郁寡欢  五光十色  丰富多彩 D . 夸张  闷闷不乐  五彩缤纷  琳琅满目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他的本色却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而是如同日光之七彩融贯于一白。 B . 但他的本色却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而是如同日光之七彩融贯于一白。 C . 但他的本色却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而是如同日光之七彩融汇于一白。 D . 他的本色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如同日光之七彩融贯于一白。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真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是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慨叹。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搞建设,还是应对地震、疫情等挑战,“人民”始终是价值底色。 C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 . 今年的“十一”我要去旅游。
  • 8.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下面这首诗曾获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特等奖,请说明你认为该诗获奖的理由。要求:理由不少于2条。

    过故人庄

    彭彪

    我在外面流浪,回来时

    故乡瘦了一圈

    墩子叔走了,门前的池水

    干了一半

    屋后驼背的柳树

    头发散落了一地,

    老房子蹲在坟边,屋顶的白云

    仍在风中奔跑。

  • 9.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以下是人民日报评出2021年获奖标题。针对同一事件都有A、B两个标题,如果你要写一篇通讯,你会选择以下标题中的A组还是B组做通讯的标题。请谈谈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A组:中消协关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B组:算法不能变算计”,

    “A组:云南省峨山县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B组:要拆围墙 先去‘心墙’”,

    “A组:广告满天、低价营销、爆雷跑路,校外培训行业乱象频发B组:这是做教育,还是做生意”,

    “A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B组: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

    “A组:探营北京冬残奥会备战,看雪上项目运动员B组:追风逐雪 超越自我”,

    “A组:广东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B组:传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

四、写作(60分)
  • 10. (2021高一上·塔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