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3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下·哈尔滨开学考)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城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东北黑土相比南方红壤(   )
      A . 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 .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 . 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D . 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
    2. (2) 土壤颜色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 水分条件变化 B . 热量条件变化 C . 农业类型差异 D . 地势高低差异
  • 2. (2022·昌乐模拟) 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取决于当地生物、气候等条件。下左图示意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比垂直分布,下右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比曲线I、II、III对应的分布地区依次是(   )
      A . 甲、乙、丙 B . 甲、丙、乙 C . 丙、甲、乙 D . 乙、丙、甲
    2. (2) II曲线在深度达到20cm左右时,有机质含量比重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微生物分解作用强②枯枝落叶集中于表层③雨水淋溶作用强④距离成土母质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 (2022·济宁模拟) 水库消落带是指季节性或人为控制性水位消涨,在库周形成的反复淹没和出露的带状区,具有水域和陆地双重属性。下图示意北京市官厅水库消落带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淹水频繁区相比,长期出露区(   )
      A . 植被生长状况差 B . 植物残体分解较慢 C . 土壤盐渍化较轻 D . 土壤热量条件较差
    2. (2) 地面以下30c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是(   )
      A . 水分含量较多 B . 动物数量及残体较多 C . 热量条件较好 D . 根系数量及残体较多
  • 4. (2022高一下·定远月考)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为腐殖质层 B . ④为淀积层 C . ③为母质层 D . ②为淋溶层
    2. (2) 关于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 .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 .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 . 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 5. (2022高一下·郓城月考) 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推断(   )
      A . 残积物来自风化基岩①的风化物质 B . 坡积物是风化基岩②风化而成 C . 洪积物来自风化基岩②的风化 D . 风化基岩②的颗粒比洪积物小
    2. (2)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 . 岩石的风化产物的成分 B . 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C . 土壤颗粒物的大小 D . 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多少
    3. (3) 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2高二下·抚松开学考) 明城墙是南京的瑰宝,对于南京人来说,瞄一眼就是事情,风一吹都是话题。如图为“明城墙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图中城墙局部植被(黑色部分)较好,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
      A . 光照 B . 热量 C . 水分 D . 土壤
    2. (2) 人们担心植被会破坏城墙是因为植被的(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风化作用 D . 侵蚀作用
  • 7. (2022高一下·辽宁月考)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体积小于 5000 立方微米的微生物体内碳的总和。下图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海拔 B . 温度 C . 降水量 D . 耕作制度
    2. (2)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因为越往深处土壤( )
      A . 有机质含量越少 B . 通气状况越好 C . 环境作用越大 D . 根系越发达
二、图文分析题
  • 8. (2022高一下·龙岩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的土壤表面被丰茂的草甸植物覆盖,土壤上层含水量丰富,这种状态被称为“上层滞水”。到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的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的分解变得缓慢,从而转化成腐殖质。经过成千上万年,最终累积出了黑土表层深厚的腐殖质层这也正是黑土肥沃的原因。如图,示意黑土形成过程。

    1. (1) 从材料可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地貌、时间等。
    2. (2)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中,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成分,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我国东北平原气温、地表湿度,有利于黑土有机质的积累。
    3. (3) 在黑土形成过程中,腐殖质积累层厚度逐渐变,地表生物量逐渐变
    4. (4) 经过几十年的耕作,东北黑土出现了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的现象。请说出三项有利于恢复和保持黑土肥力的措施。
  • 9. (2022·河北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嫩平原南部某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27mm,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约1600mm。该地某研究断面由沙丘、接合部及草甸三个部位组成,接合部距离沙丘约300m,草甸距离接合部约380m。接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左图为该研究断面各部位分布示意图,右图示意5—10月该研究断面不同部位0~30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情况。

    1. (1) 指出该研究断面0~300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关系,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原因。
    2. (2) 从土质和植被角度,分析上层土壤(0~10cm)中接合部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的原因。
    3. (3) 指出该地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对当地区域发展的益处。
  • 10.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寒假期间,浙江某中学在全国各地开展“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材料二:图1是研学地位置分布简图,图2是各小组拍摄的研学地典型景观照片。

    1. (1) 写出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甲——乙——丙——丁——
    2. (2) 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标签、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剖面刀、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
    3. (3) 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得出影响①、②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影响③、④两地森林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说出森林对大气环境的主要生态价值
    4. (4) 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并进一步表现出一定的剖面特征,描述甲地典型土壤的剖面特征并结合气候与植被说明其发育环境。
  • 11. (2023高一下·马鞍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高一期末复习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1. (1) 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
    2. (2) 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
    3. (3) 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填“较快”或“较慢”),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4. (4)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
  • 12. (2021高一上·钦州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 (1) 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 (2) 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