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私立求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 1.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机关既行使——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 . 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 .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 强调地方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 . 使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 2.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右图所示自治区中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自治区是(   )

    A . B . C . D .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这一规定有助于(   )
    A . 消除民族间的差异 B .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C . 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 .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 4. (2022高二上·工农期中) 1951年政务院发出了《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将“归绥”改为“呼和浩特”,将“迪化”改为“乌鲁木齐”,等等。这种做法(   )
    A . 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B . 旨在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性 C . 宣告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正式形成 D . 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 5.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1949年12月30日,印度表示承认新中国,中印双方随即展开建交谈判。谈判中,中方希望印度就国民党集团在印机构及其财产、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资格等问题澄清立场,印度做出了令中方满意的答复。1950年4月1日,双方宣布建交。这主要体现了(   )
    A . 一边倒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另起炉灶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6.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实行的护照共4个版本,包括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均为中俄文对照。这反映了新中国(   )
    A . 主要与苏联进行人员往来 B . “另起炉灶”对抗西方封锁 C . 建交国仅限于苏联和东欧 D . 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
  • 7.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1949年4月,在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时,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不听解放军的多次警告,闯入解放军防区,双方相互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最终狼狈逃走。这显示出(   )
    A . 帝国主义国家从此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B . 新中国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行径 C . 国民党政府实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 D . 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
  • 8.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在万隆会议上,当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转移斗争目标、把矛头对准中国、攻击共产主义时,周恩来采取克制、忍耐、回避、不争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等巧妙对策。周恩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   )
    A . 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 B . 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 C . 顺利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 . 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国际影响力
  • 9.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图片资料是直观的历史,如右图是为某历史事件发行的纪念像章。该事件的发生(   )

    ①消除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

    ②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④说明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支持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0. (2021高二上·揭西期末)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 . 坚持主权至上原则 B . 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 C . 重视开展国际合作 D . 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 11.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下图为中美关系变化示意图。据示意图可知中美关系(   )

    A . 呈现敌对与合作的循环状态 B . 由中国社会制度决定基本方向 C . 受双方根本利益变化的制约 D . 由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决定
  • 12.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其趋势表明中国(   )

    A . 通过日内瓦会议步入世界舞台 B . 因朝鲜战争与西方关系恶化 C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 . 在内政外交上呈现出新姿态
  • 13.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30年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 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
    A . 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 B . 实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 坚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14.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通行天下。“秦半两”取代了之前六国形制各异的货币,成为统一的流通货币的形制,这反映出秦朝货币法(   )

    A . 推动了秦国兼并战争进程 B . 明确了历朝铜钱法定货币地位 C . 背离了商品经济发展规律 D . 使货币由杂乱向统一形状演变
  • 15. (2024高三上·玉溪月考) 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交子和会子、金代的交钞都是纸币的一种形式。蒙古灭金后,开始使用钞法。1260年发行中统交钞,以丝为本;又发行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1287年发行至元宝钞。1310年发行至大银钞。元代发行纸币(   )
    A . 是传统经济政策实施的产物 B . 对商品贸易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C . 解决了元朝的财政亏空问题 D . 说明金属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
  • 16.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下表是不同时期政府收铜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
    时间 政府收铜量
    唐宣宗大中年间(9世纪中叶) 65万余斤
    宋至道末年 412万余斤
    宋皇佑年间 510万斤
    宋元丰元年(1078) 1460万斤
    A . 大宗商品的贸易发展迅速 B . 民营采铜业有了较大发展 C . 纸币具备流通的社会条件 D . 政府经济调控力有所加强
  • 17.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 . 发展商品经济 C .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垄断对外贸易
  • 18.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苏区货币”,其中五分钱纸币上面的图案中有“梭镖”“镰刀”“锤子”“红旗”等物。这一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A . 新型民主制度的特色 B . 民族团结繁荣的原则 C . 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D . 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 19.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
    A . 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 B . 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 C . 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 D . 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
  • 20.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发行额以20亿元为上限,按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10月11日修正发行办法,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到1949年6月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这场货币发行的变局直接反映出(   )
    A . 当时国民政府经济濒临崩溃 B . 法币的出现是货币问题的根源 C . 人民币稳定了工商业市场 D . 金圆券承担了货币转型的任务
  • 21.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下图为1937年与1948年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所占百分比。其变化原因主要是(   )

    A . 浮动汇率制的确立 B . 黄金市场投机的泛滥 C . 金本位体制的崩溃 D .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 22. 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以上材料(   )
    A . 反映了美元是国家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B . 说明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 C . 说明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 D . 反映出金本位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 23.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以前,中国和俄罗斯并不接壤,17世纪以后,沙俄通过扩张,使得中国和沙俄互为最大的邻国。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已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形成了结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帮助。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演变成正常化的中俄关系。现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最重要的是还建立了中俄边境贸易,在互利互惠原则上发展沿边城市的全面合作。

    ——摘编自王钰《近现代中俄关系走向》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更重视日本作为战略基地的作用,要将其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中。美国片面炮制的对日“和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谋求使其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1950年8月,美英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定本”。其中,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混其词。同时,日本吉田政府在美国指示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杜勒斯等人说蒋军驻扎在金门、马祖是“愚蠢和不明智的”,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是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高民政《1949至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进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认识。
  • 24.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铜钱,而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明朝白银货币化崛起于市场,是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体现了市场经济萌发,突出了市场的重要作用。明朝赋役、财政改革,全面推行货币税收,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使得农民必须将农产品带到市场上去卖掉,换回白银以缴纳赋税。不仅如此,明朝还全面推行以银代役,使得劳役向赋税转化。物物和人力交换是传统自然经济的交换特征,货币经济是使用货币进行交换的经济,而交换是在市场上完成的。

    ——摘编自钱金飞《7~14世纪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比较新论》等

    材料二:1920年银行业的总资本数是1912年的两倍多,1925年更是达到1912年的将近八倍。到1937 年为止,中国的银行总行数达到164 家,资本达到4.1亿多元。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证券、保险、信托业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近代中国的金融业整体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与此时期新式大机器企业的发展相互呼应,出现了一种新的气象。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的货币制度异常混乱,是一大堆铸币、重量单位和纸币凑成的大杂烩。当时中国主要货币银元与银两之间,没有固定的兑换比例,得益与亏损,变化无常。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内经济界要求改革币制的呼声十分强烈。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后,中国采用银本位制,作为不是产银国家的中国来说,该种币制尚有重大缺陷。20世纪30年代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白银开始大量外流,随之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提款、抢购、投机白银的风潮,1934年金融混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法币改革后,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中央、中国、工商和农民四大银行,改革法令实施半年多,全国货币基本上统一。在国民政府的一再要求和利益诱使下,英国首相支持中国"币改",使"法币"与英镑挂钩,随后,美国也使法币与美元挂钩。中国政府实施法币政策后,日本则公开宣称,将不惜以任何方式来彻底阻止中国法币改革的全面推行。

    ——摘编自叶凤刚《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论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货币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背景。
  • 25.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大航海时代,美洲贵重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金币、银币随之普及。但不同国家的供应量差别、铸币中贵金属含量差别大,致使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不一,而且浮动性强。在牛顿建议的基础上,英国议会于1717年立法,规定金银币兑换比值,形成了“复本位制”,随后,美国、法国都向英国学习“先进经验”,但各国兑换比价不同,市场套利现象严重。1774年,英国重铸货币,放弃白银,形成实质上的“金本位制”。19世纪初,随着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剧,英国国内白银急剧减少,英国议会制定《金本位法》,确定了英镑只盯住黄金的方针政策,这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的国家。在金本位的支撑下,英国国力昌盛,最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于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主要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基本都效仿英国,无论最初的“银本位制”还是“复本位制”,最后都演化成“金本位制:正如达尔文所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样,在长期的选择中,白银的货币光环渐渐暗淡,金本位制则日益稳固。

    ——摘编自【日】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货币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