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考 | 再考 | 三考 | 最终等第 |
称职 | 未予考核 | 称职 | 称职 |
未予考核 | 未予考核 | 称职 | 称职 |
未予考核 | 称职 | 平常 | 平常 |
平常 | 未予考核 | 称职 | 平常 |
未予考核 | 平常 | 不称职 | 不称职 |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材料一:辛亥革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民主意识缺乏的现实下所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能兼顾政治变革的理想与现实,保证了新旧政治社会秩序在稳定中实现有序过渡。但随着国内外时局的演变,近代中国民主化道路却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政治民主化走上了困顿迷茫、充满曲折的艰辛历程。
——《”五四”前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困境》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尊重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也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一 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
材料二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简表
时期 |
选官制 |
办法 |
选官权 |
夏、商、西周 |
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
亲贵合一、世代相传 |
奴隶主、贵族 |
春秋战国、秦 |
军功爵制 |
养士、军功、客卿 |
国君、贵族 |
汉朝 |
察举制 |
察坊人才、举荐任官 |
地方官 |
魏晋南北朝 |
九品中正制 |
品第士人、按品授官 |
中正官 |
隋朝到清光绪 |
科举制 |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
朝廷 |
从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