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启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2-10-21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5分,总分60分)
  • 1.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文字最初是用于祭祀活动。西周时期,周天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权和对文字的解释权,并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予诸侯,由诸侯带到各自的封地。周天子旨在(   )
    A . 确立君主集权 B . 强化祭祀活动 C . 构建政治认同 D . 统一全国文字
  • 2.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 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 整。秦汉的上述举措(   )
    A .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 . 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宗大族 C . 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 . 加速了宗法制度的瓦解
  • 3.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秦汉时设朝议制度,遇军国大事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这一制度(   )
    A . 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 .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 体现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 D . 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 4.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B .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 三教合归于儒 D . 现实统治需要
  • 5.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 ( )
    A . 战乱频繁,藩镇割据现象严重 B . 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C . 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D . 佛教传入,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 6.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唐朝《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 . 政治清明,社会稳 B .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 .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 .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 7.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中国古代出现过多次治世局面。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
    A .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B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 C .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D . 康乾盛世—文景之治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 8. (2022高一上·芜湖期中)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朋党之争 D . 王国问题
  • 9. (2023高一上·钦南期中) 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为此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
    A . 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B . 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局面 C . 保证官员清正廉洁 D . 提升了寒门庶族地主的地位
  • 10.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唐朝虞世南称隋文帝“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士黎庶,企仰太平”,其意在称赞隋文帝(   )
    A . 修建驰道 B . 实现国家统一安定 C . 统一文字 D . 出兵收复江淮失地
  • 11.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
    A . 使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B . 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C . 保障了隋朝的统一和稳定 D . 加速了隋朝政权的衰亡
  • 12. 有同学以“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作为关键词整理知识。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 . 隋唐盛世 B . 民族交融 C . 制度创新 D . 藩镇割据
二、 材料分析题(共2题,总分40分)
  • 13.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某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1.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2. (2) 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 14.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