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普希金最早塑造拿破仑形象是在1814年的诗歌《皇村回忆》中。他在诗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人间的灾星出现了”。
1821年6月8日,普希金创作《拿破仑》一诗时,拿破仑斯人已逝,1812年的硝烟业已消散,剑拔弩张的法俄矛盾也逐步淡化。《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明星”,预言他“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这是一种历史学家式的评判,包含着高度的历史理性。诗歌对拿破仑的认同并没有止步于此,它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
——摘编自宋德发《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普希金笔下拿破仑形象的变化进行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一:中国铁路多系借外款兴筑,路权之损失姑不具论,即就路工本身而言,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不但薪给特殊优厚,而且常需假事权于翻译,而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而购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规(旧时多指不正当的收费常规),国家损失甚大,铁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
——凌竹铭《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二:“在我受命此工作前,即使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夫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夫战战兢兢,深虑有志未能,莫敢自信。今幸全路告竣……”
——詹同济《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
就全路建筑工款平均每公里支出来看:津浦铁路119000元、京汉铁路95600元、京奉铁路94600元、京张铁路48600元。
——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
——摘编自梁严冰《李蒸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
——摘编自钱理群《志愿者文化丛书·晏阳初卷》
材料:陈嘉庚(1874一1961)出生在一个国难深重的时代,大清帝国已经走到穷途末路。16岁的陈嘉庚应父亲的要求,远赴新加坡学习经商。他父亲的产业经历了从发展到衰落的转折,陈嘉庚咬紧牙关,接过烂摊子,立志替父还清债务。陈嘉庚十分留意市场信息,采取人弃我取的策略。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商业信誉,他的“苏丹”牌罐头在新加坡罐头业雄居首位。1914年,一战爆发,陈嘉庚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方向,入主航运业,开始投资橡胶业,逐渐打造了自己的实业巨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嘉庚发动福建华侨筹款12万元,给南京临时政府以强有力的财力支持。陈嘉庚看到家乡教育极度落后,1916年创办师范专科学校和中学,1919年开始筹办厦门大学。抗战爆发后,他领导华侨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1939年招募三千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物资。1949年1月,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毛泽东邀请陈嘉庚来京共商国是。1950年,陈嘉庚回国定居后,两次进行全国性的考察旅行,为国家重大决策作出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王大伟《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一陈嘉庚》
材料:叶企孙(1898-1977年),名鸿眷,字企孙,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国学薰陶和西学东渐的影响。20世纪初叶的中国受尽西方列强的欺凌,叶企孙时常为此而忧愤、认定以“科学救国”为己任。1918年他赴美学习,23岁发表论文《普朗充常数的测定》,被称之为“一个伟大的进步”,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十余年。192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3月,不忘祖国仍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叶企孙,毅然决定回到上海、1926年,他被聘入清华任教,便着手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自从走上物理这门学科,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有人称他为“大师的大师”
——摘编自《叶企孙的贡献与悲剧》《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