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 1.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明清的宫苑都为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是我国古代造园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这一时期,大江南北的园林蓬勃发展,名园辈出,形成了南北艺术的融合。

    私家园林属于皇帝之外私人所有。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多具诗情画意。在意境创作方面,更近含蓄,用截取大山一角的写意代替全景山水,便是见证,形成了南、北、岭南不同风格的园林派系。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园林有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与留园、扬州个园等。

    从空间的概念上,我们可以把其分为室内和室外。内部空间是通过门、窗、廊达到互相贯通,并以虚实明暗作对比。外部空间则用石、山、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成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相互贯通,构成各种不同的意境,使园景丰富多彩。这是私家园林中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私家园林往往通过一湾溪水,曲折蜿蜒,穿小桥、度柳阴,是尽头却又了无尽头的手法,创造出自然生动活泼的美好意境。

    明清私家园林中诸多景观运用了园林植物本身的姿态、季相变化和其他自然人工要素的结合,将其自身所涉及的文化和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园林所具有的独特意境。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留听阁、听雨轩等均直接以观赏花木为主题,借花木之姿间接抒发心中情趣。林中花木根据场合、具体条件的不同,与山、水、建筑等几大造园要素有机结合,相映成趣。

    明清私家园林不仅是一种视觉观赏艺术品,同时也涉及听觉、嗅觉等。风雨本无声,只是风吹他物、雨击地面才产生声响。园林中利用了植物与风、雨的巧妙配合,能更生动地表现出风雨的声音魅力。拙政园的“留听阁”可领略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情,也体现了荷叶的“听雨”功能;“听雨轩”取“雨打芭蕉淅沥沥”之意,亦是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香味使人倍感身心爽朗,将香花用于园林造景,更可以悦性怡情,倍增游兴。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因其遍植“一秋三度送天香”的桂花,开花时节,香气袭人,意境十分优雅。

    明清私家园林所追求的是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不仅借助于具体的景观,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接表达意境,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通过文学艺术直接表达其深刻意境的内涵。

    漫步园林中,游人所领略的不仅仅是眼前能看到的美景,还有不断在脑海中闪现的景外之情,不但满足了感官上美的享受,还能不断地获得情思激发和理念联想。可以说明清私家园林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现的是中国人的赏园之乐、造园之乐,趣味无限、妙趣横生。

    (摘编自杭东《明清私家园林的诗意之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清私家园林的建造受当时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呈现出诗情画意的独特情调。 B . 明清私家园林将林中花木与山、水、建筑等几大造园要素有机结合,使之相映成趣。 C . 明清私家园林运用园名、景题等来表达其深刻意境的内涵,而不是借助自然景观。 D . 明清私家园林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赏园之乐、造园之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对明清私家园林的论述,主要说明这一时期南北的园林蓬勃发展,形成了南北艺术的融合发展趋势。 B . 文章主要从空间、树木花卉的处理与设计、感官以及文学艺术等角度论述了明清私家园林的意境之美。 C . 文章举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等例子,证明花木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结合创造出园林具有的独特意境。 D . 文章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论证了明清私家园林不仅是一种视觉观赏的艺术品,同时也涉及听觉等其他感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清时期的宫苑艺术水平很高,标志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与私家园林形成辉映。 B . 明清私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方面,往往截取大山一角的写意代替全景山水,这一含蓄手法促成了南、北、岭南不同风格的园林派系。 C . 在空间架构上注重内部、外部空间的相互贯通,意境各异,以丰富园景,这是明清私家园林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主要手法。 D . 明清私家园林作为一种流动的艺术,留给我们后人的不仅仅是感官上审美的愉悦,更是文化血脉和内在诗意的代代传承、发展和再创造。
  • 2.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地气重凝

    厉彦林

    ①每天,我们第一件事往往是关注天气,也经常问别人“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少有谁问“今天地气怎么样”。人立天地间,天气有阴有晴,看得见、触得着,地气却不然。不过,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小伙伴们个个壮得像小牛犊,很少生病,家长们说:“多亏吃了土、接了地气。”那个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顾不过来,才让孩子一个个疯跑疯玩。孩子们也不知因衣服脏了、破了,挨了多少骂。现在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想接触点泥土或玩玩我们玩过的游戏,几乎是一种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点脏,家长就会立马给冲洗干净,甚至还要专门消毒。

    ②“让孩子接触地气”,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很难认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经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从乡下接进城里照看孙子。奶奶照看孙子自然会用心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可儿媳却对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经常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儿媳与老太太产生分歧。老太太说:“让孩子晒晒阳光、吃吃地气,就不生病了。我的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带大的。”“孩子见土长得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老话,虽然很多人耳熟能详,可老太太说不出科学依据,只得退让作罢。

    ③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耳目一新,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她用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脚步敏捷而轻盈,她的美丽无处不在。

    ④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

    ⑤眼下城市摊大饼般地成长,许多人反而感觉无处生存。从农村走进城市,天天奔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觉不到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鸣笛穿梭的汽车、雾霾升腾的味道,渐渐掏空人们的心灵,感到上不着天、下不触地,没了降落、抵达和栖息的地方。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鸡鸣狗吠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⑥地气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天空任我们思绪驰骋。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今年清明节我回到故乡沂蒙山区那个小山村时,正赶上乡亲们赶着牛、扛着农具下地耕种。我陪老父亲来到自家菜园地,脱掉皮鞋,双脚插进故乡松软潮湿的土地时,一股凉爽的气息瞬间传遍全身,身心被地气抚摸、浸润和包围,顿感缕缕慈爱与温暖,神清气爽。过去听说,长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气,才能逐渐康复。地气究竟是什么?记得我爷爷曾说过:“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炒盘第一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气血畅通,就接上地气了。”

    ⑦说得深些,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过血泡和老茧,对粗笨的农具就没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认识,蒲公英、苦菜、荠菜、车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情和乡事。没有“土气”,也就接不上地气。真心话是在心窝里暖出来的、焐出来的,用情用心才会接收到地气、扛得起风雨。这与每粒种子破土之前,都先憋着劲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气是一个理儿。

    ⑧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

    ⑨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幸运,因为那时能满地追逐,能够经常接地气。 B . 人与自然齐生共荣,这体现在有人住的地方就会凝聚地气,而地气又能够旺人气。 C . 第⑤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自己太长时间没有与土地接触后的无着无落之感。 D . 文章结尾句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土地对新生命与梦想的孕育,充满美好与希望。
    2. (2) 第④段分别描写了地气春夏秋冬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 (3) 文中多次强调要“接地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
  • 3.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1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越发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北京总调度高健:对接机构锁紧完成,交会对接正常完成,后续工作按正常飞控计划实施。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摘自2021年6月13日《中国之声》)

    材料二:

    德国电视一台和二台对中国将三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进行循环报道。德国电视一台报道说,中国近年对太空研究投入大量资金。未来俄罗斯与美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按计划不再运作后,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以色列丝绸之路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利奥尔·瓦罗纳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城又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国让全世界印象深刻的又一重要成就。中国和以色列在航天科技创新和太空探索开发领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期待中以未来能更好地携手合作。

    土耳其《共和国报》报道称:“近半年来,中国从月球带回土壤样品,成功在火着陆。此次发射是中国时隔五年之后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的能力和安全。”

    (摘自2021年06月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足音最有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一路走来,证明了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增强了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脸上自信的微笑,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实现飞天梦超,执着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三个月之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无数人在执着坚守、默默付出。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最动容。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摘自202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射载人火箭、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 B . 在未来,俄罗斯国际空间站与美国国际空间站按计划不再运作后,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C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脸上自信的微笑,豪迈的话语,都表明了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 D . 土耳其《共和国报》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的能力和安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突破终于实现了国人千家百年来的载人飞天的梦想。 B .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人飞船,引发外媒广泛关注与好评,其中以色列更是明确表达了和中国合作的意向。 C .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数执着坚守默默付出的航天人。 D . 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在向太空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将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3. (3)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航天事业的成熟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 4.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梁书·李密传》)

    【三】

    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冑手书敦譬,黔娄固辞。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梁台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表黔娄为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节选自《梁书·孝行》)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B .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C .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D . 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功”,古代的丧服。期,服丧一年。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B . “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 . “服阙”,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阙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 . “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如《滕王阁序》中“天柱高而北辰远”。本文为第二种含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密命运坎坷。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 . 李密富有才华。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 . 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 D . 庾黔娄仕途不顺。庾黔娄为官清廉,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 5.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 , 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释】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从幽寂写起,渲染了极为静寂的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 B . 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C . “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但表达的人生追求却是相同的。 D . 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达了诗人愿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豁达之情。
    2. (2) 细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
  • 6.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认为莲花是“花之君子者也”,认为菊花是“”,认为牡丹是“”。
    2. (2) 《劝学》中,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的原因是“”;而君子“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原因则是“”。
    3. (3) 韩愈《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认为年龄相同,懂得的道理也一样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7.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①           ,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           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             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 8.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       , 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     , 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员,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共60分)
  • 9. (2022高三上·兰州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校团委准备就此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于下周末在学术厅举行,你将作为决赛选手参加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新时代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