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

更新时间:2022-10-30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中外文学史上都有所谓传奇小说及传奇叙事传统。传奇小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传奇叙事常带有理想色彩和夸张的成分。

    就中国小说叙事的发生而言,自唐以来所形成的传奇叙事模式,是中国小说发展达到成熟阶段的一个基本标志。传奇叙事基本要素就是情节的奇幻与人物的特异。从中国小说史发展的角度看,自唐传奇小说开始,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章回体小说,传奇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发展中最为流行、最易接受的叙事模式之一。因此说,传奇叙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

    西方小说的“诗的”“史诗的”或“神话的”传奇叙事作为一种叙事传统,以幻想的姿态填补着社会发展的个人实现感,孕育了个人与社会错落有致的风韵,但始终与中国古代的传奇叙事模式“异构同质”。所以,无论是最初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还是直至今日中国小说的发展,受西方传奇叙事的影响很少,始终都呈现着一种对中国“传奇叙事”经验与传统进行承袭、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轨迹与样貌。

    在以清末民初“新小说”为肇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转型中,依据社会改良与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中国小说在开始真正走出封建文学传统主题规范与形式束缚的同时,又因“传奇”的故事化叙事、大众化接受以及民间化发展的特殊价值,表现出一种对传奇叙事的特殊选择。其后在中国“五四”以来现代小说叙事理念及模式确立的过程中,尽管表现出一种向西方小说学习的、反传统的整体态势,但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学传统,传奇叙事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不断焕发出更为巨大的新生力和影响力。

    整体梳理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会发现中国的传奇叙事呈现出不同的样貌。鲁迅《故事新编》借传奇叙事之形,以悬置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情节和人物来叙事,以传达观照现实人生的良苦用意;张爱玲以普通人为原型的“新传奇小说”,则是以新都市文化景观与现代都市大众阅读背景下所生成的另类与特异的都市书写,以传奇叙事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雅与俗之间的对立共构;以革命的历史与英雄的传奇契合而成的“现代革命传奇”和当代的“红色经典传奇”,采用多重视角的多元化叙事结构,让不同人物从各自角度对同一件事物进行讲述。实际上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革命文学”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与八十年代的小说,都呈现着典型的传奇叙事样貌;九十年代以后的小说更加以最具有流行品格的传奇叙事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获得大众阅读的最大可能性。

    在当前的文学与文化环境当中,各种各样的西方话语常常都具有主导甚至霸权的意味。如果我们今天仍旧将“叙事”作为一种舶来品,依然看不到承袭中国文学传奇叙事传统之“中国经验”的内容,看不到中国整个二十世纪以来的小说叙事中富有的文学精神意味,那么,不仅是我们没有真正把握中国文学本土经验的内在精神与外在传承,同时也会使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走向世界、走进世界的追求与实践中,始终都缺少甚至是放弃了一种自我的、自主的精神依托和现实资源。

    传统与发展、民族与世界始终是一种对立共构关系,全球化时代对中国文学自身及其与世界文学的建构的认识,既离不开对悠久的传奇叙事传统的确认和梳理,也离不开对其他中国经验的发现和发掘,尤其是在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上。

    因此,要立足中国经验,在当下新时代意义上探寻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路径。

    (摘编自张文东《传奇:中国文学对本土经验的探寻》)

    材料二:

    作为传奇叙事模式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叙事,在今天对其重新审视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21世纪初的中国文学,英雄叙事模式与英雄主义间存在裂隙。英雄叙事模式是一种个性化、戏剧化的想象性存在,而英雄主义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建构,指向的是崇高的理想追求与高贵的人格尊严。英雄叙事模式当然可以满足大众对英雄主义的想象性期待,并为作家预留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文学毕竟不能远离生活真实,艺术地还原现实生活始终是检验作品成色的重要尺度。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图景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意义怎样表达?这些瓶颈问题终究无法经由对传奇英雄的戏剧性虚构而绕过,而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中寻求突破。

    在采用英雄叙事模式写英雄小说时,有的作家虽然写的是现实题材,但缺乏穿透事象直达本质的锐利目光,导致作品所关注的并非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震撼人心、最带有趋向性的景观,传达的思想和观念并非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有的作家缺少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心灵世界的生动描摹,缺少对人性的深度探索与掘进,缺少对生命存在的体察和关照。今天,我们要讲好中国英雄故事,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表现内容,用新的英雄叙事模式体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摘编自傅强《讲好中国英雄故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奇叙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自唐传奇小说后逐渐流行并促进了中国小说的发展。 B .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转型中,传奇叙事在脱离了封建传统文学的束缚后被中国现代小说接纳。 C . 梳理中国传奇叙事的发展轨迹,会发现中国文学在今天有着自己可以探寻和借鉴的本土经验。 D . 掌握新的英雄叙事模式,正确处理英雄叙事与英雄主义的关系,有利于英雄人物的精神构建。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奇叙事是中国小说最为流行的叙事模式,容易被大众接受,它一直得到小说家们的青睐。 B . 鲁迅、张爱玲等中国小说家们致力于采用传奇叙事模式写作,从而推动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和转型。 C .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体现了情节奇幻与人物特异的特点,是《水浒传》采用传奇叙事模式的典例。 D . 只有做好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才能解决英雄叙事对英雄的戏剧性虚构问题。
    3.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 B .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C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 D . 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默生)
    4. (4) 材料一结尾说“要立足中国经验,在当下新时代意义上探寻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路径”,请简要说明得出这个结论的说理步骤(论证思路)。
    5. (5) 学校拟开展“如何讲好新时代英雄故事”主题研讨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作典型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 2.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找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

    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

    “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

    “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

    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

    “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

    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

    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几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啊。

    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

    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

    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

    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

    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

    师傅说:“我重新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

    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

    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

    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

    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

    “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舅母请人画像,急切地承认小姑子已死亡,反映了她对小姑子的长期不满的心理。 B . 师傅技艺高超,凭借质量很差的照片就将小卿娘意气风发而清晰的形象描绘出来。 C . 自行车铃声给师傅带来巨大惊扰,暗示师傅对画像失踪后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 D . 我潸然泪下的原因是知道师傅的真实身份太晚,以致于过去长时间的找寻白费了。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揣摩人物,抒发情感,这与茹志鹃《百合花》中“我”的作用是相似的。 B . 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了前文的悬疑,故事情节有了突转。 C . 时间背景1944年、1951年,使小说描写的环境有了象征性,如“暗夜”象征了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了革命的兴盛。 D . 小说只叙述了画像未完成和烈士纪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读者自己构想,这种留白艺术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
    3. (3) 师傅为什么要烧掉倾注了大量心血且即将完成的画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 (4) 小说情节主要围绕“画像”展开,一波三折,画像最终也无法完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文言文阅读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1.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沛公又不受                     让:责备,指责 B . 沛公欲关中                     王:称王、当王 C . 宫休舍                     止:住下 D . 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
    2. (2)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为所虏 B . 沛公从百余骑,驱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 . 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亚父 D . 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沛公言报项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B . 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 .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 . 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4. (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②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 4.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

    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

    [注] 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B . 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C . “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D . 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
  • 5.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吴楚东南坼,
    2. (2)   ,今上岳阳楼
    3. (3) 千里澄江似练,
    4. (4) 六朝旧事随流水,
    5. (5)   ,  ,酒旗斜矗
    6. (6)  ,着我扁舟一叶
    7. (7) 素月分辉,  , 
    8. (8)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9. (9) 加之以师旅,
    10. (10)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球才一个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就成功发射,  “中国速度”再次让世界____________。其实, 当我们还沉浸在神舟十二号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中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 行任务就已经在____________地准备中了。这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前往空间站,展开为期6 个月的太空生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根据工程总体规划,使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9 月 20 号,天舟三号成功发射,并完成对接任务,这是继天舟二号后,我们向空间站送去的第二批太空“包裹” 。  “天舟系列”货船的装载能力____________。相比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的整船装载的货包数量增加了25%,但运送物资的总重量却减少了 1.5 吨。因为天和核心舱存有充足的燃料,可以保障在轨正常运行。研究人员决定多带货,少带燃料。从神舟一号到现在神舟十三号,不仅仅是数字“一 ”到“十三”的改变,更是我国一代代航天 人____________,稳扎稳打,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硕果。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惊叹不已    紧锣密鼓   引人关注   夜以继日 B . 叹为观止    大张旗鼓    令人侧目    宵衣旰食 C . 惊叹不已    敲锣打鼓    引人关注    宵衣旰食 D . 叹为观止   大张旗鼓   令人侧目    夜以继日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工程总体规划,使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B . 根据工程总体规划,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 C . 工程总体规划,使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 D . 根据工程总体规划,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
  • 7.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

    对联常书写张贴或者刻画悬挂到楹柱上,故也称“楹联”。楹联__________,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可分为春联、喜联、庙联、车联等。它是以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基础的一种文化样式,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以整齐雅致的形态出现,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还在于在对仗节奏中体现声律美,__________音乐感。

    春联作为年俗的楹联,两千年来盛传不衰,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__________下来的一副经典春联“(           )”,其意蕴便来自年俗传统的祝福仪式。它不仅代表了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愿望。

    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国文化的天空,灿烂出彩。楹联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__________,内蕴丰富宏大,内涵幽远深邃。它担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楹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楹联文化。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名目繁多    突现    流传    无所不至 B . 五花八门    突显    留传    无所不至 C . 五花八门    突现    留传    无所不包 D . 名目繁多    突显    流传    无所不包
    2. (2) 下列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   )
      A . 猛虎啸山显威势,寒梅傲雪见精神 B .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C . 山水秀美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日新 D . 双玉初谐琴瑟调,五花新授凤鸾封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
四、名著阅读(5分)
  • 8.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词曲《枉凝眉》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两句唱词,暗含了“木石前盟”所交代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身份: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 B . 正册判词“堪怜咏絮才”,运用典故表现林黛玉的敏捷才思;“玉带林中挂”用谐音与倒置的手法暗示林黛玉的命运结局。 C . 《红楼梦》中的灯谜大都隐括人物命运,如“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以断线风筝隐喻惜春远嫁不归。 D . 刘姥姥是个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她受王熙风托付,后来在巧姐被舅兄算计出卖的危急关头将她救出,体现出她知恩图报的品质。 E .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率真的湘云、怯懦的迎春、温顺世故的袭人、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晴雯等。
五、作文(60分)
  • 9. (2022高一下·南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刚过去的两届奥运会,造就了两位"苏神"。

    苏翊鸣是一战封神的17岁"传奇少年",初登冬奥赛场就收获一金一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待未来,他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田径老将,多年前,年龄就已经成为他的弱点,他也曾遭遇低迷、伤病,一次次考虑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选择相信,选择留下,选择坚持。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的9秒83。

    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