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 1.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

    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大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

    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陌生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娱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

    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越是太平时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圆故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

    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取材于施爱东《故事法则》)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 B . 启蒙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 C . 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热衷,后者嫌腻。 D . 能够满足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论述,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的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 B . 文章对比了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对大团圆故事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C . 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审视并探讨了大团圆式文艺作品对普通民众生活具有的意义。 D . 作者认为,对于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我们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3. (3) 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   )
      A . 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B . 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C . 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 D . 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
  • 2.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元宇宙”是2021年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半年来,热度集中在游戏与VR领域。VR作为终端设备接口,可以实现“元宇宙”要素中的“沉浸感”。IDC中国终端系统研究部分析师赵思泉表示,“元宇宙”对VR上下游硬件、软件生态圈起到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腾讯、字节跳动、Meta、微软、HTC等科技大厂纷纷入局,已经形成应用内容提供者、硬件参与者、基础技术提供者三足鼎立的局面。数字孪生是虚拟现实应用的深化发展,其先行应用有航空航天、制造、医疗和智慧城市等。例如感知MR/VR数字孪生协同平台,为工业4.0、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数字孪生构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远程三维可视化协同工作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指出,“我国已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延伸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产业,将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爆发期。”

    (摘编自卢梦琪《虚拟现实:元宇宙点燃新一轮发展热情》,《中国电子报》2021年12月21日)

    材料二:

           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既是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和创造物,也是科技改变生活与科技向善的结合。但它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进一步讲,“元宇宙”营造的沉浸式体验不是“沉沦式”生活,不能成为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的借口;“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尝试无法去平台化,难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元宇宙”的数字创造无法摆脱关键生产要素需求,依然得遵循劳动价值规律;“元宇宙”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虚拟化,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因此,“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身份、虚拟产品、虚拟市场、虚拟交易、虚拟生活、虚拟经济、虚拟人生等,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

    (摘编自王保魁、刘海陆《“元宇宙”来了,勿忘风险与挑战》,《解放军报》2021年12月17日)

    材料三:

           元宇宙概念已经火了一段时间,现在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追问上市公司概念的含金量,但投资者依然追捧,资金围猎之下眼中已没有利空。元宇宙还没有一个框架,可是已经有人在宇宙空间里卖地皮,把熟悉的一套在另一个空间发扬光大,不久之后,就有可能在上面大兴土木,卖起虚拟房地产。可怜当代人在城市里买房子不容易,到了一个虚拟空间,还要继续给自己安置一个窝儿。不可否认,元宇宙是个大概念,近年来很少有这样级别的概念出现。有些投资者会想,应该抓住一些机会,不管最终是否能成,重要的是在股市变化中赚到钱。这种情况下,相信不少已经赚到钱的投资者,也不关心元宇宙后面会怎么走。这个阶段的炒作,不过是一部分跟风者将钱财交送给了聪明人,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上市公司当作股东退出筹码。不过在炒作彻底熄火之前,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满腔热忱,多是要错付。

    (摘编自余胜良《元宇宙炒作何时休?》,《证券时报》2021年12月15日)

    [注]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象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VR是“元宇宙”热度集中的领域之一,因此,可以用VR作为终端设备接口实现“沉浸感”。 B . 感知 MR/VR数字孪生协同平台,是数字孪生在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先行应用的一个实例。 C . 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中国VR头显出货量呈大幅增加趋势,“元宇宙”对此有一定推动作用。 D . “十四五”期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延伸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产业将可能获得快速发展。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元宇宙”需要伦理道德的约束,一旦脱离约束,就会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 B . 如果“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尝试能够去平台化,则可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从而切断与物理世界的联系。 C . 虽然元宇宙还没有一个框架,可是已经有人在宇宙空间里卖地皮了,以后也必会在上面大兴土木,卖虚拟房地产。 D . “元宇宙”风险与挑战并存,现阶段对“元宇宙”概念的炒作,会使一部分跟风者陷入经济风险,遭受损失。
    3. (3) 在“元宇宙”概念火爆的当下,如何才能使“元宇宙”有利无害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 3.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索  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老屠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咱们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死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书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老屠拿儿子的事十分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的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宝。”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的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的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幅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上茶,唠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的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色古香;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还抱怨:“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作的构图,念了画作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突出了他的称呼和特长,这不仅有利于表现犟黄老的性格特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 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 . 小说描述了犟黄老赠村妇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老体谅弱者、富有人情味的性格特征。 D . 村妇不懂欣赏,不满意犟黄老赠的水墨画,不理解犟黄老的良苦用心,让犟黄老感到有些失望,这也暗示了这幅画可能会被卖掉的结局。
    2. (2) 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 4.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文言文阅读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

    (唐)柳宗元

    凡士之当显宠贵剧,则其受赐于人也无德心焉。何也?彼将曰:吾势能得之。是其所出者大,而其报也必细。居穷厄困辱,则感慨捧戴,万万有加焉。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若宗元者,可谓穷厄困辱者矣。世皆背去,憔悴旷野,独赖大君子以明智垂仁,问讯如平生,光耀囚锢,若被文绣。呜呼!世之知止足者鲜矣。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 , 然而亦欲出其感慨捧戴而效其巨者。伏惟阁下留意裁择,幸甚幸甚。

    伏以外族积德儒厚,以为家风。周、齐之间,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孝仁之誉,高于他门。伯舅叔仲 , 咸以孝德通于鬼神,为文士所纪述。相国彭城公尝号于天下,名其孝以求其类,则其后咸宜硕大光宠,以充神明之心。今乃凋丧沦落,莫有达者,岂与善之道无可取耶?独内弟卢遵,其行类诸父,静专温雅,好礼而信,饰以文墨,达于政事。今所以闻于阁下者,无怍于心,无愧于色焉。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窃高阁下之举贤容众,故愿委心焉。则施泽于遵,过于厚赐小人也远矣。以今日之形势,而不废其言,使遵也有籍名于天官 , 获禄食以奉养,用成其志,一举而有知恩之士二焉,可不务其巨者乎?伏惟试详择焉,言而无实,罪也。其敢逃大谴?进退恐惧,不知所裁。不宣。谨启。

    [注]①卢遵,柳宗元的妻弟。“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此书当是当时所作。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B . 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C . 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D . 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启,在古代有打开、禀告、书函等含义,也可特指一种陈述性的文体,这里是指书信。 B . 伏惟,伏在地上想,是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章或书信。 C . 伯舅叔仲,伯舅,意为母亲的大哥。长兄为“伯”,次兄为“仲”,最小的称为“叔”。 D . 天官,职官名称。周代的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统御百官。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宗元通过对比施恩给不同境遇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为后文希望李中丞举荐卢遵做铺垫。 B . 柳宗元认为妻子家家风优良,几代人都曾做过皇帝老师,意在表达卢遵受此影响也非常优秀。 C . 柳宗元认为妻弟卢遵有着美好的品行,既能撰写文章,又通晓政事,他在当世是比较难得的人才。 D . 柳宗元尽管不遗余力举荐卢遵,但同时也希望李中丞对他考察选择,而自己愿意为此荐担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

      ②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

  • 5.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时期。②沉浮:遗失。③《南齐书》中记载南齐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联写景,潇潇的风雨与幽寂的僧寺,给人一种萧瑟凄冷之感,与作者流落他乡的情感浑然一体。 B . 诗歌颔联视听结合,云气弥漫是从视觉角度凸显下雨范围之广,万壑轰鸣是从听觉角度凸显雨势之大。 C . 诗歌颈联转入抒情,钟声将诗人从梦中唤醒,“空”字写出梦境与现实的反差,这让诗人感到无限惆怅。 D . 诗歌尾联借用李安民和班超的典故,说自己不是封侯的材料,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恬淡生活的向往。
    2.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2. (2)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对眼前的一切感到确实非常快乐,心胸舒畅的句子是“ ,”。
    3.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4. (4) 《登快阁》中的“。”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5. (5) 杜甫《客至》中“。”两句,用平白朴实的家常话语描写了主人热情待客频频劝酒的欢快情景,让读者体悟到主客之间的深情厚意。
  • 7.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 , 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气息奄奄               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A . ①③⑤⑥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⑥ D . ②③⑤⑥
    2. (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王羲之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俯察品类之盛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④⑥ D . ③④⑤
    3.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眷然有“归欤”之情    眷然:思念的样子

      情在骏奔                    骏奔:急速奔驰

      B . 矫厉所得                矫厉:造作勉强

      诸父异爨                    迨:等到

      C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次:旁边

      所以游目怀                骋: 开畅,舒展

      D . 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情:幽静的心境

      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盛

    4. (4)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A . 秀才是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代仍然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中乡试参加者的“秀才”不同。 B . 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 . 象笏是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D . “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时间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 8.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__________,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寄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__________、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          ),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词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字面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初衷是借空间的广阔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__________。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名副其实    自言自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 B . 顾名思义    自言自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 C . 顾名思义    喁喁私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 D . 名副其实    喁喁私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杜甫的诗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 . 辛弃疾的词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 . 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 . 柳宗元的诗作“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 B . 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 C . 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D . 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而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出现了三个神韵独具的“和”字, 这体现了中国“和为贵”的传统人文理念,震撼了国人和世界。

    材料二:2022 年北京冬奥会已经成功落幕,它的成功举办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然而不同的雪花却能在漫天飞舞中共同构成美丽的冬日图景。

    材料三:中国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  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