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

更新时间:2022-11-0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上·祁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正面推动。继唐诗而起的宋诗,发展到北宋中叶,又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而其时从仁宗朝庆历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

    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于诗人创作,可以有四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动;(三)打击压抑,导致怨悱;(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一)和(四)两种情况只能使创作受损。(二)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

    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于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介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量。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斗争残酷,兵祸连结,文教停顿,人才短缺,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敝。东汉末(灵帝朝)、隋末、唐末的情况大体如此。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

    (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大事,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 B . 建安时期,因曹操政治集团的推动,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士人得以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他们满怀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 C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意在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深深卷入激烈的政治变革之中。 D . 文学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一般未积累到最充足程度,同时因时代稳定、社会繁荣,士人参与政治的愿望也不够强烈。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政治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各个体、各集团的利益。 B . 诗歌虽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C . 战国时期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 D . 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这不只是对诗歌发展不利,对文化事业也是灾难。
    3. (3) 下列项,最适合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 元结主张,诗歌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C .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D . 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4. (4) 白居易在《策林·采诗》中建议:“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这一观点在古代诗人中很有代表性。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5. (5) “诗与政治”相关联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高潮期”是如何出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2. (2022高二上·祁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 乡 简 史

    范小青

    自清喜欢买书。可书越来越多,就有了许多不便之处。自清打算把书处理掉一部分。 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了去处。

    自清有记账的习惯。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了单纯记账的意义。他会详细写下购 买这件东西的前因后果。自清记账的初衷,是想约束自己的花费。但其实该花的钱还是照 花。很多年过去了,账本一本一本地叠起来,倒也壮观。自清清闲的时候,随手抽出其中 一本,看到是某某年的,他的思绪便飞回这个某某年。

    改革开放后,日子过好了,自清曾想停止记账的习惯。但只是想想而已,自清知道, 这是习惯成自然。那就继续记账吧。每年年终的那一天,自清就将这一年的账本加入到无 数个年头汇聚起来的账本中,按年份将它们排好,放在书橱下层的柜子里。书橱上层玻璃 门里的隔板上摆满了自清买来的书,那是一种无声的炫耀。

    这天自清打开柜门,竟发现少了一本账本。自清找了又找,想了又想,最后他想到会 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

    自清想,这本账本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用处的;但对他来说,就不一样了。 少了这本账本,他就觉得心脏那里少了一块什么。

    自清第二天就到扶贫办公室去。但是书已经送走了。至于自清的书,最后到了哪里, 因为没有记录,没人能说清楚。但是大方向是知道的,运往了甘肃省。

    王才认得几个字,他这一茬年龄的男人,大多数不认得字,王才就特别光荣,所以他 更督促王小才好好念书。

    王小才在学校抽得一本外地城市捐赠的书,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去。王才难得有书读, 忙翻开一看,生气地说,错了,这不是书,分明是一个账本。王小才好像犯了错,垂落着 脑袋,眼睛却斜着看那本被翻开的账本。他看到了一个他认得出来却不知其意的词: 香薰 精油。王小才说,什么叫香薰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账本那地方看了一眼。

    王才就沿着这个“香薰精油”看了下去,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这一看,就对这本 账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是某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笔开支: 午饭后毓秀说她皮肤干燥, 去美容院做测试,美容院推荐了一款香薰精油,拇指大的一瓶东西,7毫升,价格679 元。

    毓秀有美容院的白金卡,打七折,475元,某年月日记于某市。

    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他竖起拇指,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钱?王小才说,475 块钱,你和妈妈种一年地也种不出来。王才生气了,说,王小才,你是嫌你娘老子没有本事?

    王才叫王小才去向校长借了一本字典,但是字典里没有“香薰精油”。王才说,城里 人过的日子连字典上都没有。王小才说,我好好念书,等大学毕业,就接你们到城里去住。 其实王才对王小才一直抱有很大希望,但是这本账本将王才的心弄乱了,他看着站在他面 前拖着两条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王才想,我要到城里看一看“香薰精油”。王才的老婆不同 意王才的决定,她觉得王才发疯了。

    王才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家的门上就上了一把大铁锁,还贴了一张纸条,欠谁谁3 块 钱,欠谁谁5块钱,都不会赖的,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一定如数加倍奉还,至于谁谁欠王 才的几块钱,就一笔勾消,算是王才离开家乡送给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其实王小才应该指 出王才纸条上的错误,但王小才还没这个水平。

    自清去了一趟甘肃。他和王才一家走的是反道。他在甘肃省的西部找到了小王庄,找 到了小王庄小学,知道了自己的账本是到了小王庄小学,分到了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手里。

    自清最终没有找回自己的账本。当他站到那座低矮破旧的土屋前,看到“一笔勾消” 这四个字的时候,心情忽然就开朗起来,所有的疙疙瘩瘩,似乎一瞬间就被勾销掉了。

    自清从大西北回来,看到隔壁邻居的车库里住进了一户外来的农民工家庭。这个农民 工就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旧货的工作。天气渐渐地热了,有一天自清经过车库门口,看 到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阳底下捆扎旧货。下晚的时候,自清又经过这里,他看到他们住的 车库里,堆满了收来的旧货,密不透风。自清忍不住说,师傅,车库里没有窗,晚上热吧? 王才说,不热的。他伸手将一根绳线一拉,一架吊扇就转起来了。王才笑了说,到底城里 好,电扇都有得捡。自清为照顾王才的生意,常把清理出来的书卖给王才。

    自清不知道现在王才每天晚上空闲下来,就要看他的账本,而且王才自己也渐渐地养 成了记账的习惯。

    一个星期天,已在民工子弟小学上学的王小才跟着王才上街,在一家美容店的玻璃橱 窗里,看到了香薰精油。王小才高兴地喊了起来,哎嘿,这个便宜哎,降价了哎,10毫升 的,407块钱。王才说,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这种东西,只会越来越贵, 王小才,我告诉你,你乡下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啊。(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清生活拮据,后来生活好过了,但他没有摒弃节约的美德,加上闲时读账本也是 一种享受,所以他保持着记账的习惯。 B . 出于对香薰精油的强烈好奇和由此引发的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王才不顾家人的反对, 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城市生活。 C . 王才纸条上的错误,显示了王才文化水平不高,却让自清的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 让自清未找到账本的失落一扫而空。 D . 进城的王才干着收旧货的辛苦工作,住着堆满废物的闷热车库,可他觉得“到底城 里好”,但又不能忘记自己乡下人的身份。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情节安排很有戏剧性,有很多巧合。王才和自清相互“寻找”,却又刚好错 过,最后两人竟然比邻而居,却又互不知道。 B . 小说中自清和王才两个人物形象互相映衬,两人的对话表明,城里人与乡下人是能 够融洽相处的,他们之间并没有思想上的差异。 C . 小说中王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语言幽默,  “忽然”并不 是突发奇想,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现实选择。 D . 为了一本并没有什么隐私的账本,竟然追踪到甘肃西部小王庄,看似不合理,但因 为小说作了多方面的铺垫,合乎生活逻辑。
    3. (3) 小说是如何刻画王才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 (4) 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通过视角转换完成了时空的切割,使小说获得了非凡的容量”。请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上·祁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犨,其先青州人也。犨幼与群儿戏道中,部分行伍,指顾如将帅,虽诸大儿皆听其 节度,其父叔文见之,惊曰:  “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壮,善用弓剑,为人勇果,重气 义,刺史闻其材,召置麾下。累迁忠武军马步军都虞候。王仙芝寇河南,陷汝州,将犯东 都,鲜引兵击败之,仙芝乃南去。已而黄巢起,所在州县,往往陷贼。陈州豪杰数百人, 相与诣忠武军,求得犨为刺史以自保,忠武军表犨陈州刺史。已而巢陷长安,犨语诸将吏 曰: “以吾计,巢若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必驱其众东走,吾州适当其冲矣!”乃治城池为 守备,迁民六十里内者皆入城中,选其子弟,配以兵甲,以其弟昶、玥为将。 巢败,果东 走,先遣孟楷据项城,昶击破之,执楷以归。既而秦宗权以蔡州附巢,巢势甚盛,乃悉众 围肇。陈人恐,犨语其下曰: “吾家三世陈将,必能保此。尔曹男子,当于死中求生,建 功立业,未必不因此时。”陈人皆踊跃。巢栅城北三里为八仙营,起宫阙,置百官,聚粮 饷,欲以久弊之,其兵号二十万。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瑚创意理 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围凡三百日,犨食将尽,乃乞兵于梁。梁太祖与 李克用皆自将会陈,击败巢将黄邺于西华,巢乃解围去。梁太祖入陈州,犨兄弟迎谒马首 甚恭。 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 以梁援己恩,为太祖立生祠, 朝夕拜谒。以其子岩尚太祖女,是谓长乐公主。黄巢已去,秦宗权复乱淮西,陷旁二十余 州,而陈去蔡最近,犨兄弟力拒之,卒不能下。后巢、宗权皆败死,唐昭宗即以陈州为忠 武军,拜攀节度使。犨已病,乃以位与其弟昶,后数月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 ·卷四十二》)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玥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 洞/以故巢不敢近/ B . 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玥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 洞/以故巢不敢近/ C . 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玥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 洞/以故巢不敢近/ D . 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玥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

      洞/以故巢不敢近/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都,就是下文提到的长安,唐朝尊崇长安为上京、尊崇洛阳为神都,也就是东都和西都。 B . 表,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文中指忠武军上奏朝廷。 C . 生祠,是为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庙,加以奉祀,表示感恩与纪念,这是古代的一种信仰民俗。 D .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用来节制调度而得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辇从小就表现出领导才能与组织能力,和邻居小孩玩游戏,能像将帅指挥军队一 样指挥部署,即使大孩子也听他的。 B . 赵辈富有远见,对形势判断精准,他预言黄巢如果不被长安的百姓诛杀,就一定会 率领残余势力向东逃离东犯陈州。 C . 赵辇善于打仗,在担任陈州刺史期间兵少力微,却积极应对,先后击败来犯的王仙 芝、孟楷、黄巢,深得百姓的信任。 D . 赵辈在战争结束后,感激梁太祖援救自己的恩德,为他修建祠庙,早晚参拜。他还 和朱温结成儿女亲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巢败,果东走,先遣孟楷据项城,昶击破之,执楷以归。

      ②然筚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

    5. (5) 为抵御黄巢东犯陈州,赵擘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二上·祁东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霄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程县霅(zhà)溪馆驿。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有苏公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 . 领联上句用丁令威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这与下句构成对比,刻画了诗人欲归不归的矛盾心理。 C . 颈联写驿馆内与僧人夜话,苏潭上看风定月生,这既可见出诗人之闲,又为下联写其感慨作铺垫。 D . 尾联不避重复,连用三个“闲”字,写诗人卸任湖州刺史时的心理,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期待。
    2. (2) 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评此诗说:“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贤刺史”这一评价的理解。
  • 5. (2022高二上·祁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2. (2) 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3. (3) 在《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有方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曾批评秦始皇说:“天假其私,以济天下之大公。”他的意思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筑万里长城,种种伟绩,无非是出于      , 替万代子孙作打算,但是从全部历史进程来看,秦始皇毕竟做了些对全中国全民族有利的事业,而他主观上所怀抱的私心却成了未能满足的幻梦。所以在王船山眼中,那一世之雄、      的秦始皇,也不过成了天道的工具、命运的玩物。小己的私心,敌不住天道的公正;个人的小智,比不上宇宙的大智;独夫的武力,胜不过历史的命运。秦始皇的一切私心,私智,私力,皆被那无声无息、施无言之教的“天”,利用来作“济天下之大公”的手段与工具。因此,王船山的这种说法,不仅可提供给我们对于目前这天翻地覆、      的世界大变局一个新的超脱的看法,并且也给我们一个很健全的宇宙观。王船山这句话中“天”的概念,最难理解。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还是盲目的命运就是信仰宗教的人和相信宿命论的人的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还是采取宋儒“天者理也”的说法,将“天”解释为支配自然与人事的天理天道,也许较合王船山的本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2高二上·祁东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代造纸技术承袭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据,社会动荡,各地技术发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细,这毋宁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但当时统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纸”,     。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昇在全陵(今南京)宴居、读书及批阅奏章的殿室,其中藏有图书、琴瑟及文房用具。至南唐后主李煜时,设官局监造名纸供宫中御用,因号澄心堂纸。苏易简在《文房四谱》卷四中写道:“南唐有澄心堂纸,细薄光润,为一时之甲。”南唐灭亡后,储藏在宫中的这些纸无人知晓,竟长达半个世纪。直至传入北宋一些著名文人之手后,     。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      , 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这种纸坚滑如玉,洁白如雪,纤维细密如蚕丝,而且质地较为厚重。

    1. (1) 下列句子中的“经济”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经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宋史》中说,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B . 常人记述此事,累千言而不办:使高手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经济! C . 郭绍虞先生题书,同一册书买三本,方便剪贴,也因其经济较为宽裕。 D . 制造业供需回升,表明在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后,经济水平有明显改善。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外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灵魂是身体的主宰,只有铸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长。而精神之成长犹如身体一样,需要“钙”的补充。这就是《大学》所谓的“富润屋,德润身”。在6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