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平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创造新时代乡土文学经典。

    何为经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笔下的阿Q、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柳青笔下的梁生宝、路遥笔下的高加林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经典记忆。

    创造乡土文学经典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步入新时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新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推进,奏响着时代的强音。面对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用文学之笔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创作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无愧于新时代的乡土文学经典,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创造新时代乡土文学经典?

    首先,要增强对中国乡土社会时代变革的把握力。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广大乡村正在经历着一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当代作家可以创作都市职场小说、历史题材作品、奇异玄幻文学、“心灵鸡汤”散文等等,但也应更多去关注乡土文学创作。要主动更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洞悉时代动向,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乡土大地,注重向现实深处开掘,从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汲取灵感,给予全景式、多方位、立体化的艺术呈现和深刻反映,创造有深刻洞察力、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乡土文学经典。其次,要重在表现乡土变革中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也就决定了作家创造乡土文学经典要以彰显中国精神为根本旨归。作家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认真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文学之笔记录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新的风尚,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彰显中国精神贯穿于乡土文学经典创造始终,以此启迪思想、陶冶精神、温润心灵。再次,要继承传统与坚持创新相结合。中国百年乡土文学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其“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直以来被一代代乡土文学作家所继承。百年乡土文学艺术探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为后世乡土文学书写提供了多重表现空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新时代作家要继承五四以来的现代乡土文学优良传统,广博吸纳、融通中外、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努力使乡土文学题材创作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新时代乡土文学生产创造的多样可能性,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审美风范。最后,要追求作品的经典品质。作家要强化乡土文学经典创造意识,要积极在体裁、题材、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开拓,善于调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百花齐放”的乡土文学经典。无论宏大叙事,还是日常生活书写,乡土文学要描写人间气、烟火味,要写出真正醇厚的乡土味。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这是一个需要经典、呼唤经典、再塑经典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学,我们期待新时代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匹配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乡土文学经典。

    (摘编自黄高锋《新时代呼唤更多乡土文学经典》)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是思想性、审美性、艺术性、创新性的高度统一体,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B . 增强对中国乡土社会时代变革的把握力需要作家们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乡土大地,注重向现实深处开掘。 C . 创作当代乡土文学经典,要继承“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也要推陈出新,使作品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D . 新时代的作家要强化集体意识,潜心创作乡土文学精品力作,特别是为时代立传的乡土文学经典之作,这是其责任与使命。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直入正题,提出中心论点“面对……乡土文学经典”,呼应标题,引发下文的议论。 B . 文章第二、三段阐述“何为经典”“创造乡土文学……内在要求”时采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 C . 文章总体上按照“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的逻辑顺序行文,而第五段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D . 文章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和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关于经典的论述都是为了阐述并强调经典的内涵。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才有可能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乡土文学经典。 B . 新时代期待作家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匹配的乡土文学经典,意味着其应当放弃诸如现代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 C . 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也要遵循“百花齐放”的创作方针,但是应当以表现乡土变革中的中国精神为根本旨归。 D . 不断积极丰富和开拓体裁、题材、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乡土文学创作事业的健康发展。
  • 2.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太平洋亲子网《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材料二:

    研究人员将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饮食均导致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但只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少了亚临床炎症。并非所有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有些碳水化合物确实与抗炎物质混合在一起,尤其是纤维和抗氧化剂,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然含有少量的碳水,但它们也有很可观的抗炎物质。

    (摘编自青芒健康饮食《碳水化合物和炎症:关于低碳饮食和炎症的知识》)

    材料三:

    碳水化合物吃进去后,从嘴里开始就被不同的酶进行分解,复杂糖类会被身体分解为单糖分子,最终在肠壁和肝脏几乎被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被消化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会进入血液。而人体血液内只能含有一茶匙的糖,如果超过一茶匙的量,人们可能遭遇高血糖昏迷甚至丧命。当你吃任何富含碳水的食物时,你的血糖浓度就会上升。所以,当你一下子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分解成更多的葡萄糖,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控制血糖的管控者——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在胰脏合成的荷尔蒙,主要职责是处理身体里的糖分。

    (摘编自搜狐《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多会变胖?》)

    1. (1) 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碳、氢气、氧气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地球上的碳水化合物很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便宜。 B .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C . 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能产生免疫活性,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 D . 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人体血液内一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
    3. (3) 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是否科学可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3.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吊炕

    许福元

    吊炕,就是将土炕吊起来。行吗?去了“吗”就行。……

    斗子峪乡新上任的党委靳书记眼睛一亮,盯着吊炕转来转去。很有兴趣地听泥瓦匠现场解说。

    靳书记是农村出身,对土炕有天然亲切感。忙问:“那你这节能吊炕和传统土炕,有何区别呢?”

    “靳书记您请看这吊炕:就是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将炕悬起来,……炕沿四周镶上白瓷砖,跟睡双人床似的,土炕不土。”

    “连工带料,一盘吊炕多少钱能拿下来?”

    “长两米乘宽两米的,七百块钱,足矣。”

    “七百块钱?还不够买一吨大同块原煤的呢!”靳书记转身对县电视台摄影记者说,“为国家节约不可再生的能源。这是一个亮点。”

    当天晚上,县电视新闻就播出了,靳书记下到基层农民家中做调研,为农民办实事。帮助农民建新型节能炕——吊炕,节约煤炭资源,云云。

    第二天,本县时讯的报纸,也刊登了通讯、照片及编者按语,说领导干部,就要像靳书记那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三天,市里报纸的郊区版做了跟踪报道。

    第四天,县委书记做出批示:此是利国利民之事,资金要向三农倾斜。请财政局研究,出台相关经济鼓励政策。

    第五天,鼓励农民做吊炕的奖励政策出台了。每家农户做一个吊炕,补助九百元。

    半年以后,靳书记因政绩突出,就升迁到县发改委,任副主任。有人说和吊炕有关,也许吧。

    斗子峪乡又新来的尚书记有大专学历,学的专业是环境保护。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把火就将吊炕给烧掉了。

    他历数吊炕的几大罪过:“烧掉植被,污染环境,制造一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贻害子孙,阻碍可持续发展。”最后对记者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亮点。”

    电视,这回是市电视台;报纸,这次是市委机关报;批示,这位是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都支持尚书记的高论。

    很快,这回是市财政出台奖励政策:每拆掉一盘土炕,奖励一千元。

    三个月以后,尚书记又上调了,任县环保局局长。有人说与吊炕有关,也可能。

    尔后,斗子峪乡这次新来的是石书记,村委会主任出身。说来也怪,上任伊始,他也瞄准了吊炕。

    石书记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个人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庄,考察四百盘吊炕的使用情况,最后在乡党委扩大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吊炕还是很需要的。在城乡接合部,大多数是不需要的,很多农户是候鸟型的,冬天搬进楼房,春天又搬回农村平房。好多户得了双份钱:大喇叭一喊,报名登记说搭吊炕,先得一个九百;大喇叭又一喊,报名登记说拆吊炕,又得了一千。实际上,好多家根本领了材料就没做。有的户,搭了吊炕也没睡。全县这好几百万,不是打水漂了吗?这好几百万要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农村失学儿童,会更有意义吧。”

    “我们是做基层工作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我们必须把线认真地穿到针鼻里去。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最后,石书记提议:我们以乡党委的名义,写一个关于吊炕的调研报告,送给上级领导做参考。我看到一个资料,利用秸秆粉碎,做光能秸秆气化炉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也不要轻易上电视,登报纸,咱们干点实事得了。

    到现在,石书记在斗子峪乡都干两年多了,还没有一点高就升迁的迹象。其实,靳书记、尚书记和石书记本来就是初中时的老同学,一次聚会时,靳书记和尚书记都替石书记惋惜:“论真本事,你都在我们之上,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点呢?”

    石书记淡然一笑,“要亮点干吗?刚才有雾,你们来时开车才打开雾灯;白天有霾,自然会亮起大灯;摸黑夜行,才需要灯笼火把。这都是亮点。现在晴天白日,阳光灿烂,到处都是亮点啊。”

    靳书记、尚书记听了,似懂非懂。但还是关切地对石书记说:“咱们是老同学。我们说实话,到现在,这吊炕就如十五个吊桶,还在我们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石书记听毕,头往椅子后背一仰,哈哈大笑:“我心中本无吊桶,何来七上八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了靳、尚、石三名书记对吊炕的不同态度,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语言描写到位,小说极富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B . 小说写靳、尚二书记把吊炕作为亮点,博取媒体和领导的重视,职位快速高升,可他们的心中却如十五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C . 尚书记很注重环境保护,他认为吊炕破坏环境,加速气候变暖,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他的高论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支持。 D . 石书记经过考察认为,好多户报名搭吊炕先得九百,又报名拆吊炕再得一千,且领了材料也没做,搭吊炕也没睡,不如将资金放在农村改水、修路和帮助失学儿童。
    2. (2) 小说主人公石书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之至也。”

    赵襄子见围于晋阳,罢围,赏有功之臣五人,高赫无功而受上赏,五人皆怒,张孟谈谓襄子曰:“晋阳之中,赫无大功,今与之上赏,何也?”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礼唯赫也。子虽有功皆骄,寡人与赫上赏,不亦可乎?”仲尼闻之曰:“赵襄子可谓善赏士乎!赏一人而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礼矣。”

    楚魏会于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谋欲伐齐。愿先生与寡人共忧之。”淳于髡大笑而不应,王后问之,又复大笑而不应,三问而不应,王怫然色曰:“先生以寡人国为戏乎?”淳于髡对曰:“臣不敢以王国为戏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奁饭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谷百车,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赐之千金,革车百乘,立为上卿。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东闾子尝富贵而后乞,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吾尝富三千万者 , 未尝富一人,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节选自《说苑·复恩》)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B .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C .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D .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厚之至也”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B . “使人召淳于髡曰”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 C . “王怫然作色曰”与“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作”字含义不同。 D . “吾尝富三千万者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大臣要做到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要通过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 B . 赵襄子以自己被围困在晋阳时,只有高赫能够对他恪守君臣之礼为由,在事后重赏高赫,这件事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 C . 淳于髡面对齐王希望他与自己分担齐国面临楚、魏两国合力围攻之忧,巧作譬喻,使齐王赐其重金,赠其兵车,授其高位。 D . 针对阳虎遭到自己培养的人的排斥而感到委屈一事,赵简子形象地指出根本原因在于阳虎对培养对象选择不当。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

      ②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

  • 5.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江独宿

    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①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②沧洲: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点明时节、地点,见到洞庭落叶触发了无边的愁绪。 B . “孤客”点明了身份,“不胜愁”统领了全诗,强化了愁绪。 C . 颈联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与报国无门的惆怅深哀。 D . 尾联通过与自由飞翔海鸥的比较,表达了摆脱功名束缚的期望。
    2. (2) 请简要赏析“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联。
  • 6.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杜甫《登高》中,“”两句连用风、猿、鸟等景物,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等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特征,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 (3)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春天的优美景色的一句是“”,写夏天的美好景色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则是。唐穆宗即位后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 , 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供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40字。
    3. (3) 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在古人眼里,①__________。一则雪代表着圣洁,象征着一尘不染的灵魂。二则雪是庄稼的“护身符”,不仅可杀死一些害虫在表层越冬,而且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高,融化后能增长土壤的水分,供作物生长。三则雪能吸收灰尘,净化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②__________,能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四则③__________,古代文人雅士常将枝头新雪扫下煮沸沏茶。

    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季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类型,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三上·平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