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3.9 《鱼我所欲...

更新时间:2022-11-01 浏览次数: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来(jiē)     喝(yāo)    穷(fá)       俸(lù) B . (jiān)    得(gǒu)    尔(cù)       所(wù) C . (xiè)     妻(qiè)    为(xiàng)    之(wéi) D . 得(fú)      不(pì)     一食(dān)    一豆(gēng)
  • 2. 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所不也。患:祸患、灾难;  避:逃避 B .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践踏;  不屑:看不上眼 C . 明日 , 徐公来,视之。明日:明天;  孰:通“熟”,仔细 D . 其亦欲其事,以其学者邪?推:推诱;  勉:勉励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B . 故不为苟也      所识穷乏者我与 C . 非独贤者有心    由则生而有不用也 D . 呼尔而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 4.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释: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释: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解释: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解释:

  • 5. 下列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则生 B . 蹴尔而与 C . 呼尔而与 D . 行道人弗受
  • 6.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不为苟 B . 所识穷乏者我与 C . 则齐荆之欲不行于二国矣 D . 得之则生,弗则死
  • 7. 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但却失掉了义。 B .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但却失掉了义。 C .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D .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 8.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9. 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 10. 《鱼我所欲也》一文以为喻,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的观点。又运用举例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法论证了人人都有“”的道理,赞扬了那些的人,斥责了那些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 , 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 , 卒令不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 , 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上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阔: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若主忠谏

      ②寻亦

      ③无为所嗤

      ④以匹夫比之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 (4) 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患有所不也(动词,同“避”) B . 万钟于我何焉(动词,增加) C . 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 .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 (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 . 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 . 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

    【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祯面之责备

      ②祯击杀其 , 余尽遁

      ③两人见贼即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

    2. (2)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 (3) 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 14. 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 15. 古诗和现代诗中有很多表达了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请任意举两例。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要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 (1) 【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 (2) 【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 (3) 【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