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 | 三元里抗英 | 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
兴起 | 全盛 | 失败 | ||
金田起义 | 定都天京 | 北伐、西征 | 天京事变 | 天京陷落 |
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他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一: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材料一: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中国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材料二: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令舰队躲进海港,日军趁机获得制海权……第二年,军队战败,清或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材料三:材料二划定北京东交风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冷活动等。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g)以挞(tà)坚甲利兵乎?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