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12-20 浏览次数:5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上·天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作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 .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 .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 .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 . 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 .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 . 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论证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 .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C .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 .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 (4) 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5. (5) 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2. (2022高二上·天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雪(节选)

    路 翎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击着,传来急促的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

    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连长拦住了。工兵连长说,必须排好队按次序前进,因此,刘强应该退到大公路上去排队,否则就要等待已经排成一队的车辆过完。

    “我来交涉去!”王德贵理直气壮地叫着,打开车门抱着孩子出去了。

    刘强疲困地坐在那里,他听见小王说:“同志,你想想吧,这并不是我们不遵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家呀!”

    他又听见那工兵连长的非常疲劳的、冷淡的声音:“不遵守制度就妨碍大家……”

    “小王,回来!”刘强有点烦躁又严厉地说,“遵守制度吧!”

    王德贵没有来得及回答,他的怀里的,被他包在羊皮大衣里的那个男孩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这哭声是这么意外,大家都朝这边看着。小王一瞬间也被这哭声闹慌了,他不好意思地、赶紧地拍着孩子说:“别哭了,哭什么呀!”但立刻他的声音就不觉地变得非常柔和,他拍着孩子的屁股说:“不哭啊,宝宝,咱们马上就要过桥了。”这时候敌机又经过顶空,高射炮猛烈地射击着,可是小王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

    那孩子继续地哭着。工兵连长奇怪地、沉闷地问:“这是怎么搞的?你哪里弄来的这个孩子呀!”

    “我弄来的?”小王激动地嚷着,“你没看见吗,咱们车上全是前面下来的朝鲜妇女!”随即他又拍着孩子的屁股,“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待着吧。”

    听了一听敌机已经过去,工兵连长就打亮了手电,照见了那个在小王怀里动着四肢大哭着的、满脸眼泪的孩子,并且照见了小王那被孩子尿湿了一大片的羊皮大衣。在手电的反光里,刘强注意到工兵连长的疲乏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并且他那眼睛因讥诮和喜悦而发亮。

    “这他妈的!”工兵连长讥讽地说,一下子变得生气勃勃了,“你看你这个样儿!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待着吧。你待着吧!”

    “难道不是这样的?”小王叫着。

    周围的人们都看着孩子。这些疲困、受冻、焦灼的战士们、司机们,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当那孩子的小手在手电的亮光里一下子扑打到小王的脸上去的时候,那个工兵连长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大家于是懂得,这毛手毛脚的年轻的司机助手,为什么要求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工兵连长就亮着手电向车子走去,对车子照着。那些妇女们默默地迎着手电的亮光,在紧急的情况和严寒中她们是绝对沉静的。小王抱着那啼哭的孩子跟着工兵连长跑着,一边跑一边拍着孩子:“好宝宝,不哭啦,咱们这就过桥啦!啊!啊!”

    工兵连长和另外的几个司机都看见了,这些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都是穿得很单薄的。

    “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小王温柔地说。

    “好啦,别唱了,过去吧。”工兵连长讥讽地说,忍不住地微笑着,“什么‘好宝宝,不哭啦,过桥啦!’你这家伙滑头!”

    小王快乐地叫了一声,爬上了司机台,于是这台车插入了正在行驶着的车子的行列中间。上了桥头,工兵连长和其他的司机们不由地跟着这台车走了几步,然后就站在冷风中,听着马达的吼声中传来的孩子的哭声和小王的快乐的抚爱声,大家的脸上都长久地含着安静的、满足的笑容。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处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在紧急情况下绝对沉静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 B . 小说中的“工兵连长”“朝鲜妇女”等词语,以及文末标注的创作日期,都指向抗美援朝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C . 小说中运送朝鲜妇孺的车辆过桥时受到工兵连长的无理阻拦,却在孩子的哭声中被顺利放行,情节的转折使故事富有戏剧性和趣味性。 D . 小说叙述的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虽无意于渲染战争场面,但“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等描写仍让人惊心动魄。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描绘的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的重要助力,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合理的铺垫。 B . 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小的场景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能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C . 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还是工兵连长,或者是其他司机,都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D . 小说以众人“安静的、满足的笑容”结尾,意蕴丰厚,饶有余味,同时也与文中对“微笑”“笑容”的多次描写前后呼应,更显得结构完整。
    3. (3) 从语言描写的角度看,刘强、王德贵和工兵连长这三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优秀的小说家善于抓住某一“突发的瞬间”来展示人世间的“真情”与“真相”。请据此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上·天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昔赵文王喜剑,历三年,赵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太子乃与见王。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B .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C .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D .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王,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B . 赵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和齐国、楚国、燕国、韩国、魏国、秦国合称战国七雄。 C . 太子,是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太子所居之地称为“东宫”。《诗经·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 D . 庄子,姓庄,名周,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 . 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 . 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 . 《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对国事加以干预,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5. (5) 从庄子对“三剑”的阐述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 4. (2022高二上·天心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 , 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泗水:古河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②徂(cú)徕(lái):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两位诗人在即将离别的日子里痛饮醉别,几乎把池苑楼台登临游览遍了。 B . 颔联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C . 尾联以“飞蓬”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好友即将分离、各自漂泊的境况,含惜别之意。 D . 诗以“醉别”始,干杯作结,首尾呼应,有豪放不羁的感情,也有离别的缠绵哀伤。
    2. (2) 颈联的“明”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妙处。
  • 5. (2024高二上·东坡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治事、学习和精神修养中去。
    2. (2)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
    3. (3) 《将进酒》中表明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上·天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要选精,读得彻底,(       )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取一部书精读十遍。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       )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       )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这种读法有如蜜蜂采蜜。好处在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奥研究,使读书成为乐事。坏处在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明代的学者吴梦祥定了一份学规:“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功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       )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努力,(       )有所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抓一阵子又放松了,必须要注意克服。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根据文意,在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 (3)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 7. (2022高二上·天心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多数时候,______,譬如树叶轻柔的沙沙声;与此同时,大脑会对一些重要的线索保持关注,譬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敲门声等。

    大脑对信息流的筛选主要是通过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的。突触是调节细胞间信号传输的专门连接,它们中的一些会抑制信号传输,______。这种瞬息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是大脑高速运行的保障

    科研人员发现,大脑中的这种微妙平衡,______。这些常驻免疫细胞通过与抑制性突触的互动,减缓信息在细胞间的流动,对建立平衡的大脑布线至关重要。

    1. (1) 下列各项中,与画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B .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C . 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四、写作(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