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材料二: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发现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材料三: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一生的赌注
吴刚和程浩打赌。
俩人是同事,年龄相仿,学历相当,在同一起跑线上。生活上、工作上,吴刚和程浩相互瞄着,你追我赶,操着劲儿,自然成了对手。
某次,单位很多人在场,包括领导,还有女同事。缘起很模糊,有众人起哄,领导作壁上观,这事才热闹起来。
但是后来分析,这事肯定是吴刚提议的,而且蓄谋已久。从打赌的状况,以及输赢的后果,利弊得失判断,都有利于吴刚。不用时日衡量,程浩败局已定。有人分析判断,吴刚居心叵测,有意摆程浩一道。
程浩平日吸烟,嗜好严重,工作时、闲暇时、睡觉前、如厕中,等等,均有香烟相伴,可谓无烟不欢。
俩人做下的“赌”,极其稀松平常,即程浩能否戒烟,以一顿饭做赌注。程浩输了,请同事吃饭;吴刚输了,吴刚做东。吴刚声明,在酒店档次上,可以满足众人要求。
这场赌局见者有份儿,不伤害众人利益,有志愿者为佐证此事,愿意作为证人,把当时言语录音,作为日后“呈堂证据”。
赌局刚刚设定,结果已然清晰,只是时间问题。吴刚以胜利者自居,程浩抵抗不了几日。同事享受的,不仅是作为旁观者的轻松,还有日后的美味。
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其一,五年前,程浩开始恋爱,姑娘是中学教师,容貌端庄,气质文雅。程浩一见钟情,每日接姑娘下班。俩人很快热恋,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谈婚论嫁时,姑娘对彩礼婚礼、规模形式等等,丝毫不感兴趣,提出唯一条件,若想两人结婚,程浩必须戒烟。当然可以想象,姑娘在说明理由时,一定剖析了吸烟的利弊,无非是人所共知,有害身体健康、家人健康、后代健康,等等。在鱼与熊掌之间选择,肯定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内心挣扎与冲突。程浩答应了姑娘的要求,毕竟婚姻是大事。
据说,程浩坚持了八小时,然后就把誓言和决心彻底抛到了脑后。开始是地下活动,被姑娘发现后,索性恢复了常态。最后的结果是,姑娘嫁给了程浩。程浩两者兼得。妻子为何原谅丈夫,缘由不得而知。
其二,程浩结婚第二年,单位来了一位新领导。新领导有洁癖,对办公环境要求高,学习某西方国家,搞起厕所文化。主要的思想主旨为:单位厕所搞不好,哪里还能搞好?或者,能把厕所搞好,其他都能搞好。“一把手”指示落地,单位窗明几净,卫生间兰香涌动。形势大好之际,领导嗅到了烟味儿,厕所是间接吸烟室,领导吸到了二手烟。领导立刻在会议上提出严厉批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领导甚至提出方案,对忌烟者奖励。方案实施卓有成效,宣传稿件上传,被全系统推广。
在这个关口,程浩被抓了现行。他蹲在单位的一个角落里,一根烟吸到一半时,被领导现场目击。这等于打领导脸,信息迅速传播,领导极有涵养,未当面教育。或许考虑周到,顾及其他吸烟者,故领导在会议上建议“在家吸了烟再来,否则不要来上班。”当然,领导没权力开除员工,更没有某条某款规定,吸烟者停职或者检讨。这条建议足见领导之气愤。但是,程浩依然在吸烟,只是秘密地进行而已。
结过婚的男人,或者工作的男人,知道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影响男人一生的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还有顶头上司。程浩未顺从领导,足见香烟的魅力。
有先例做参照,程浩能坚持多久?
吴刚在跟踪进展,一天,两天,三天……已经超过预期。时常有同事问:“程浩怎么样了?这是第几天了?”吴刚扳着手指算。从某种角度说,他轻视了程浩。
赌注无足轻重,验证赌者品性。换言之,此事意义重大。
半个月以后,吴刚按捺不住了,连爱情和前途都不顾的人,会在意输掉一顿饭吗?吴刚盯梢程浩,去餐厅时、去厕所时、在下班路上、在上班途中,围追堵截十面埋伏。吴刚时刻准备着,发现程浩抽烟就立即出现,让程浩束手就擒。甚至在周末,吴刚也不惜休息日,出现在程浩面前,但是一无所获。吴刚对同事、朋友许诺:提供线索获得证据,比如手机偷拍等,都可以得到奖励。吴刚支付了很多饭费。某次,有人声称找到了证据,前提是吴刚请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吴刚才被告知情节纯属虚构。吴刚失望至极,依然穷追不舍。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
吴刚隐隐感受到,程浩潜在的力量,无形而强大。在漫长的共事生涯中,吴刚不再轻视程浩。俩人不断成长,吴刚成了中层骨干,程浩当了纪委书记。
多年后,吴刚承认输了赌局,请程浩和同事吃饭。醉酒中,吴刚提出了疑问:“为何能坚持戒烟?”程浩问:“真要回答?”吴刚道:“只求真相!”程浩道:“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②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游赏心亭①
王佳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江苏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这里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被认为是亡国之音。
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上映第4天票房已经突破15亿元,其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持续升温。该片不仅让观众走近并了解那些 的英雄,更使观众铭记祖国因何河清海晏,今天因何国泰民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 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 的英雄先辈们。
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必须不忘历史、不负先烈,让红色火种 。只有我们握紧历史的“接力棒”,接续奋斗,坚定信仰,才定能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创造出新的无愧于革命先烈的“人间奇迹”!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颜建华提醒家长注意:孩子习惯在阳光下眯起一只眼睛, , 可能是患有斜视,因为畏光才可能做出这样的动作。如果家长注意到孩子的目光有时会不自觉往眼角“飘”,就需要尽早找眼科医生需求帮助了。
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科主任医师余新平指出,至今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间歇性外斜视会加速近视的发展, :相当一部分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合并有近视,近视患者也有部分合并有外隐斜,还可能从外隐斜恶化成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佩戴棱镜治疗、视觉训练、肉毒素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每位病患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对斜视对其外观、视觉和心理等产生的影响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判断哪种治疗方式更合适。
“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在孩子七岁之前进行比较好,但也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并不绝对。”颜建华表示,如果治疗不当, 。因此对于手术治疗,医生都会采取慎重的态度,并非“越早进行手术就越好”。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我是可以写出畅销书的,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了,但我不愿意这么干。”他无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畅销书作家,他说,如果自己写一本书,少男少女都抢着读,那必然很滑稽。
歌手王小莉说:“不迎合歌迷就不能出名,不迎合歌迷就无法打开市场,我唱歌就是唱给他们的,不必坚守自我,歌迷们喜欢就是成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