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jiā/jiá),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       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     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      /)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      的水稻植株上。他      (pínɡ/bǐnɡ)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夹(jiā)   查   屏(pínɡ) B . 夹(jiā)   察   屏(bǐnɡ) C . 夹(jiá)   察   屏(pínɡ) D . 夹(jiá)   查   屏(bǐnɡ)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培育   呈现   鹤立鸡群 B . 培养   呈现   独树一帜 C . 培育   呈献   独树一帜 D . 培养   呈献   鹤立鸡群
  • 2.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的发展仅有经济的推动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民族精神以及这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也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他们通过一个个故事在普及历史知识、讲述中华传统的同时,也在继承古代“高台教化”传统的基础上,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人物,表达着自己的爱憎,教化着底层民众,濡染着文明世风,践行着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的重要使命。故艺谚一直有“说书、唱戏劝人方”“一世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的说法。在民间社会中,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优秀的传统道德,正是通过一则则民间传说故事,一出出民间说唱实现代际传承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间文学可以通过与书面文学相比方式的通俗易懂,渗入底层社会,进而弥补书面文学所永远流淌不到的文明死角。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民间故事家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充当着民族精神与传统道德“教化者”的重要角色。 B . 而充当着民族精神与传统道德“教化者”角色的,正是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和我们的民间故事家。 C . 而充当着民族精神与传统道德“教化者”重要角色的,正是我们的民间故事家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 D . 我们的民间故事家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被人们认为是民族精神与传统道德“教化者”的角色。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相比,可以通过方式的通俗易懂,渗入底层社会,进而弥补书面文学所永远流淌不到的文明死角。 B . 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相比,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渗入底层社会,从而弥补书面文学所永远流淌不到的文明死角。 C . 与书面文学相比,可以通过民间文学方式的通俗易懂,渗入底层社会,进而填补书面文学所永远流淌不到的文明死角。 D . 与书面文学相比,民间文学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渗入底层社会,从而填补书面文学所永远流淌不到的文明死角。
  • 3.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层林尽染”和“惊涛拍岸”(拟人) B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用典) C .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借代) D . “乱石穿空”和“天姥连天向天横”(夸张)
  • 4.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下列对联对应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④铜板铁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 . 张旭、杜甫、蒲松龄、辛弃疾 B . 李白、杜甫、陶渊明、苏轼 C . 韩愈、杜甫、白居易、苏轼 D . 李白、杜甫、陶渊明、辛弃疾
  • 5.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依依墟里烟 B . 多情应笑我 C . 艰难苦恨繁霜鬓 D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6.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风发,斥责敌方首领。 B . 去日苦多——感到悲伤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C . 守拙归园田——做人要低调,懂得藏拙,隐居在乡下。 D . 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飞回巢穴。
  • 7.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下列对《短歌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C .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 D . 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 8.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烟涛微茫难求        信:音信、书信。 B . 云霞明灭可睹        或:有时。 C . 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 D . 安能摧眉折腰权贵    事:侍奉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我欲因梦吴越

      A . 人兮列如麻 B . 食野 C . 无丝竹乱耳 D . 呼尔而与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作为天姥山的陪衬,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 B . “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 . 本诗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 D . 本诗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 9.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 (1)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 .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 .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 . 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 . 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 . 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 .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 . 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 . 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 . 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
  • 10.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如全选,则取前4题评分)
    1.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3)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4. (4)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 (5) 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11分)
  • 11.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综合下列信息,写出《红楼梦》中人物的姓名。

    ①人物一:寄居于贾府;贾宝玉表妹;“潇湘妃子”;多愁善感。

    ②人物二:“十二金钗”之一;贾琏妻子;“凤辣子”;精明能干。

  • 12.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百合花(节选)

    ①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

    ②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③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⑤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1. (1) 赏析文中第2节画曲线的部分。
    2. (2) 小说中多次写到新媳妇要为通讯员补肩上的破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3. (2022高一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类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要求:记叙描写生动、抒情动人、议论深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