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

更新时间:2022-11-06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0分)
  • 1.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按要求填空。
    1.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2) 携来百侣曾游,
    3. (3) ,便胜却人间无数。
    4. (4) 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这两句描绘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 2.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按要求选择。
    1. (1) 学校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高一学生挑选了《红烛》《致云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四首诗歌准备参加比赛。下列与朗诵篇目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B . 《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 .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2.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B .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 .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 . 小说中的“我”往往就是作者自己,“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3. (3) 古汉语中,往往为强调宾语(受词),而将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下列不属于这种语法结构的选项是:(   )
      A . 用之则行,含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D . 莫我肯顾
二、阅   读  (70分)
  • 3.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给孩子一个适合的诗词读本

    钟锦

    ①我的老师叶嘉莹先生选编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出版后反响极好,出版社很快又推出一个“讲诵版”,并且附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听到先生自己的吟诵和讲解。这些讲诵有人在微信圈里转,我顺手点开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一首,一听之下即为叫绝。急忙买回,用了两天时间通读一遍,引起了我对“给孩子”的思考。

    ②“孩子”的年龄段最好先确定一下。宽泛些说,十八岁以下都算孩子,能够读诗总得到六七岁吧。六七岁前的孩子,其实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认识一个朋友,据说四岁就能背诵《长恨歌》,但现在记忆的诗词并不多,理解尤其不深入。而从六七岁到十八岁,起码有两个阶段,就以小学毕业的十二岁为界,前后的领悟能力实在是截然不同的。假如“给孩子”是给六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这个选择尤其应该慎重。

    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虽佳,领悟力却未成熟。除了罕见的天才,很少有可能真正领会那些精妙深微的诗词作品。叶先生自己就曾写下她读诗时的真实感受:“我想人的心灵大概也和肉体一样,是可以因摩擦日久而生胝起茧的。第一次摩擦接触的感觉,该是最鲜明生动而富有刺激性的,但是可惜我第一次读这些作品时,竟幼稚得没有感受的能力。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灵对这些作品却已因摩擦日久而生茧了。”如果家长并不只是想让孩子知道一些诗词,而是希望孩子能够从诗词中有所得,必须选择好给孩子的读物。

    ④选择不能只看名气。要说名气,《唐诗三百首》自然远远大过叶先生的选本。但那实在不是一个给孩子的好选本。《唐诗三百首》基本是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中选出的,沈氏眼界极高,尽管编者孙洙尽了最大的努力选择众口流传的名篇,但对孩子来说,很多还是显得过于沉重了。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不仅不能使他们理解,甚至会直接扼杀他们对诗词的兴趣。给孩子的诗词,应该考虑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领悟力,这一点无疑是重要的。然而,自《唐诗三百首》流行以来,如此朴素的道理似乎都被大家遗忘了。大家首先考虑的反倒是             

    ⑤我想,先生的这个选本在出版后反响极好,也许不经意间唤醒了家长对这个朴素道理的注意。她在《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序言里明确指出:“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从具体选目来看,不少算不上名篇的东西都入选了。比如杨万里,选的和李白、杜甫一样多,都是17首。先生特别说明:“像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深意可讲,就是将眼前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适合小孩子读,所以本书选了很多首杨万里的诗。”过于精妙深微的不便选择,是否就该刻意选些通俗,甚至庸俗的?所以给孩子选择诗词真的不容易。倘使孩子从小习惯了低俗的审美情趣,也许又使得他们终生不悟高致。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本有其高远的一面,就是为了避免低俗,而要取代之前的《千家诗》。可惜矫枉过正,陷入失误的另外一端。先生对于这一点,似乎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出于她天赋良好的鉴赏力,其选择丝毫不曾低俗。

    ⑥这个选本也许是当前最佳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了,然而,我觉得仍可以再改进。先生的高龄使她疏忽了选本的真正定位:究竟是给孩子一个进入中国诗词的读本,还是给孩子一个了解中国诗词的读本。前者必须小心翼翼,防止任何可能损害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因素,以使他们逐渐将诗词内化进自己的生命。后者却只需要将基本适合孩子接受力的名篇,逐次向他们推送。叶先生无疑想提供前者,却向后者让了步。因此,理想中最佳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仍需痛下狠手,对更多的名篇进一步删汰。当然,我们不该再苛求一位已经为诗词教育奉献了一生的高龄学者,更该做的,是沿着她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行。

    (节选自 2017年2月7日《文汇报·笔会》)

    1. (1) 第③段“生胝起茧”在文中的含义
    2. (2) 对文章所用材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提到叶嘉莹先生选编的新书反响极好,说明家长对诗词兴趣浓厚。 B . 第②段朋友幼年背诗的例子说明年幼的孩子大多对诗词的领悟力不成熟。 C . 第④段以《唐诗三百首》为例说明编选诗歌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参考诗集。 D . 第⑤段以《唐诗三百首》的失误为例,说明为孩子选择诗词应避免低俗。
    3. (3) 把第④段结尾的句子补充完整:
    4. (4) 依据文意,概括“给孩子”选择古诗词的原则和方法。
    5. (5) 第⑤段写道:“像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深意可讲,就是将眼前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适合小孩子读,所以本书选了很多首杨万里的诗。”请以下面这首诗为例,简析这段话的含义。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4.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最美是百合

    ①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②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③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④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⑤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⑥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⑦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⑧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⑨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⑩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⑪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⑫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⑬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⑭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⑮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⑯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⑰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⑱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⑲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⑳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㉒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㉓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㉔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㉕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㉖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㉗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1. (1) 文章中的阿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 (2) 请分析第㉓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 (3) 请分析第㉖段中的画线句。
    4. (4) 本文的题目“最美是百合”能否改为“百合花布”?教材中所选茹志鹏的《百合花》的题目能否改为“百合花被”?请谈谈你的想法。
  • 5.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 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 (1) “卜算子”是,词的别称有
    2. (2) 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傲然不屈的优秀品格。 B . 两首词都用到了比喻、拟人、衬托、顶真的手法,笔致细腻,意味深隽。 C . 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同时以梅喻人,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D . 两首词都通过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来衬托梅花的坚毅高洁。
    3. (3) 如何理解毛泽东在小序中写到的“反其义而用之”?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 6.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②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内。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③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④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传》)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善属文,书画(        )

      世宗以景故,不(        )

      王师金陵(        )

      左千牛卫将军(        )

    2. (2) 下到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B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C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D .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已/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3. (3) 请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4. (4) 根据文章,分析李煜的人物形象。
    5. (5) 《虞美人》中所写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欧阳修笔下的“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中都体现了李煜的“愁”,你更喜欢谁写的?请简述你的理由。
  • 7.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 , 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②道:通“导”,意为排遣。③尉:县尉。剑浦:地名。

    1. (1) “其能郁郁以久□?”一句□中应该填入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曾因退职闲居而患抑郁症,后来他常听友人弹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 B .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微不足道;但等到好琴师来,能弹出多种妙音,表达多种感情。 C . 琴声同《论语》、《易》、《诗》等儒家经典一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作用。 D . 杨寘身体多病,又遭贬官,心情抑郁,所以作者写本文劝慰他要“平其心以养其疾”。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 . 杨寘因没中进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当一个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 .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 . 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4. (4) 纵观全文,简述“琴”在行文中的作用。
    5. (5) 本文较多地运用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的句式。请以第二段为例,简述其好处。
三、写  作(70分)
  • 8. (2022高一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其中,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细节,闪烁着动人的光辉,珍藏在你的心中。

    请结合高一新学期的见闻感受,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