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24分)
  • 1. (2022八上·惠东月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3)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4. (4) 《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称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5. (5) 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补充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2. (2022八上·惠东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 lóng fā 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2. (2)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青丝变白发。
    3. (3)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kuì tuì,毫无斗志。
    4. (4)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了诺贝尔奖。
  • 3. (2022八上·惠东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宫斗剧”的盛行及其与当下社会的微妙对应,典型地体现了我们在现实困境中面对传统时的手足无措。 B . 于漪老师作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唯一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值得我们教师届好好吹嘘一番。 C . 运动场上,健儿们奋力奔跑,冲向终点,拼尽全力筋疲力尽地瘫倒在地。 D . 尽管晓华犯了错,胡老师仍然和颜悦色地教导着他,希望他知错能改。
  • 4. (2022八上·惠东月考)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把“只要”改为“只有”) B . 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在句末加“的故事”) C .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去掉“能否”) D . 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激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 5. (2022八上·惠东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南方网讯  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广东侨界青年联合会于4月2日下午在广州召开了广东侨青联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广东省侨联副主席、广东侨青联主席戴文威,广东侨青联执行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主要成员及新闻媒体代表逾50人出席了座谈会。中国侨联副秘书长兼海外联谊部部长、中国侨联青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权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历史雄辩地证明,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 (2) 仿照划折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上内容,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

二、阅读(46分)
  • 6. (2022八上·惠东月考) 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非亭午夜分

      王命急宣

      ③沿阻绝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B . 本文第一段介绍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先突出其两岸高山连绵,再写其高耸峻峭。 C . 本文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先写水之急再写水之盛。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D .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 7. (2022八上·惠东月考) 文言文阅读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征求不/惧其不 B . 欲清净/吾德馨 C . 此皆朕所目/往事耳 D . 百姓不/人不其忧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本 根 不 摇 则 枝 叶 茂 盛 君 能 清 净 百 姓 何 得 不 安 乐  乎

    3. (3)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 8. (2022八上·惠东月考) 现代文阅读

    今天,你“刷脸”了吗?

    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它通过对人脸的扫描识别,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人脸和指纹、掌纹、声音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都可以作为密码“随身携带”,使用起来的确方便。那么,“刷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刷脸”,是“人脸识别”的俗称。“人脸识别”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安全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二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认证、人脸支付、特殊人物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手机镜头在手机上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注册、认证、登录等,使身份认证过程更安全、方便。由于人脸比指纹等视觉辨识度更高,所以“刷脸”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刷脸”曾经被视为“奇思异想”,直到前几年,还是一句“调侃”之词。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数字化生活的大环境之下,“刷脸”已成为现实场景,并呈日益普及之势,人们对于“刷脸”的需求和热情也与日俱增。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让更多的人享受“刷脸”的“乐趣”。

    1. (1) 下列关于“人脸识别”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脸识别,俗称“刷脸”,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B .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集多种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C . 人脸识别是用摄像头采集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检测跟踪进行人脸识别的技术。 D . 人脸识别是分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四步完成的技术。
    2. (2)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人脸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样,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 B . 人脸识别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 C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方便、安全,人们对“刷脸”的需求与日俱增,“刷脸”正日益普及。 D . 人脸识别技术虽已普遍使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怎样处理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问题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3. (3) 请结合全文,说一说“刷脸”即“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好处?
  • 9. (2022八上·惠东月考) 现代文阅读

    多事

    马卫

    鸡哈寨早没有房子,相传,抗战时大学内迁,上面办过辅仁法学院,住过好几百人。解放后就没有房了,那眼井,也渐渐枯竭,现在仅有筷子大的泉水冒出。

    上面没房,也没有人。直到那天,喜欢爬山的我发现,那里出现了一个棚,用化纤皮搭的,像儿时生产队看秋的棚那样显眼。

    难道还有人住棚?

    我这个人好奇,于是爬上寨,发现这棚不小,比以前看秋的棚大得多。

    棚后,还垦出了一小块地,种着油麦菜、葱、丝瓜、南瓜、黄瓜、向日葵,还有几十株绿油油的玉米。

    “有人吗?”我问。

    这房子没有门,只有一道黑漆漆的门帘,油渍渍的。

    我喊了几声,才听到回答。

    终于,棚里钻出一位老人,头发、眉毛和胡子全白,脸上布满皱褶,他年纪应该很大了,或许是耳背,愣愣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看来很久没有见过生人,他很寂寞,于是要我坐下,说说话。

    “年轻人,我有房,可是住不了。”他一边拿出两本房产证,一边幽幽地说,“这是我的房改房。虽然偏远,可是福利房,当时只花了一万多块钱。”

    我翻开,户名:朱本泉。原来是青田水泥厂的职工,我知道这家企业,在苎溪河畔,后来三峡移民搬迁,关闭了。

    我翻出另一本,是商品房,在乌龙池三号区,80平方米。

    “老人家,既然你有房,为啥还到这里来住?”我不解。

    “唉,说起来……是家丑。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接我的班,后来企业关闭了,买断工龄。因为没文化,只能做力工,日子过得不好。所以,福利房一直由他住着,房产证我管。”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还有一套呢?”

    “这套是商品房,用尽了我一生积蓄。老伴去世后,我想再找个能相伴走完人生的人,可是,我儿子和儿媳妇坚决不同意。本来,他们有住房,却要搬回来住,好监视我。”

    “他们就不理解老人也需要伴?而且也减轻他们的负担啊。”

    “理解个屁。他们怕这套房子得不到手,如果我找了女人,他们就继承不了。”

    我的心情沉重下来,因为这样的事,现实中不是一起两起。

    我默默记下了老人儿子的名字:朱华敏……

    我见到朱华敏时,他正在街头夜摊喝酒,上半身光着,下半身着短裤,吃着麻辣烫。

    一番介绍后,他盯着我说:“我爹住哪里,关你屁事!”

    “不关我事,可是,你爹在山上搭棚住,说出去也丢你的脸啊。”

    “我丢啥脸,他才丢脸,都那把年纪了,还要找女人?老不正经!”说完又是一大口酒。

    老人被儿子逼出了家门,这样的事,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不允许。

    我说:“就不怕你爹告你?”

    他红着眼睛说:“告我?我还要告他呢!他非法同居!”

    我哭笑不得,内心明白,这人是不折不扣地不讲理,再说下去,他也是油盐不进。

    我把这事写成社会新闻,在本地都市报发表,并配了棚屋的照片。

    我是真心想帮这位老人,别的不说,老人也有恋爱的自由,更有使用和支配自己房子的权利。

    我再去鸡哈寨时,果然,那个棚没有了。我下山后打听,附近的农民说,几天前来了几个男人,把棚给拆了。

    老人回家了?我为自己的正义之行而高兴,这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品质。我决定亲自上门去看看,一定要为老人争取住房的权利。

    到了乌龙池,还没有进小区,就见地坝上正在办丧事。

    哀乐袭击耳膜。

    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抬眼望灵棚:朱本泉!那遗照,哭笑不得地望着我。

    “他怎么就走了?一周前,我还见过他啊。”

    有位老人轻轻拉了一下我的衣袖,阻止我问话。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儿子带人拆了棚,老人和后找的老伴分手,回到家的第二天晚上,上吊自殺了。

    那晚,我醉了,我恨自己,如果不是我多事,不报道那个棚的事,老人或许还能活下去。

    我真多事!可是,面对山顶住棚的老人,我能不“多事”吗?

    (选自《2017微型小说15》)

    1. (1) 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2. (2) 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他年纪应该很大了,或许是耳背,愣愣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②那遗照,哭笑不得地望着我。

    3. (3) 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子,作简要分析。
    4. (4) 文章结尾提到 “我真多事”,你认为文章中的“我”多事吗?
  • 10. (2022八上·惠东月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 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

    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 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 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山西两省的分界线。

    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这个区域同中国诞生地的最初疆界差不多相符,真可谓历史的巧合。数千年前,中国人当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1. (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 》这个书名。
    2. (2) 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兴奋?
    3. (3) 联系原著,谈谈斯诺是带着哪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前往“红色中国”的。
三、作文(50分)
  • 11. (2022八上·惠东月考)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当温暖遇见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寒冬,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