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濉溪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同步...

更新时间:2022-11-17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2022九上·濉溪月考) 默写。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喜欢把“酒”写进诗文中,“酒”在唐宋诗文中更是大放光彩。“ ”(《行路难·其一》)是友人对即将远行的李白的一片盛情;“?”(《水调歌头》),面对皎洁月亮,苏轼把酒相问,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登楼远望春色,范仲淹用“”(《岳阳楼记》)写出了“迁客骚人”春和景明之时登楼饮酒远望内心的无限喜悦;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时,爱美酒,用“”(《醉翁亭记》)写出了泉香酒洌,但更爱山水美景,用“”(《醉翁亭记》)写出了自己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 2. (2022九上·濉溪月考)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甲】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yǎ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乙】今天/太阳的____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zhē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也从那________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我们仰起了____的头颅/从濡湿的地面/一致地/向高空呼/“看我们/我们/笑得像太阳!”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嘶yǎ

      zhē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刺目  隐藏笨重 B . 眩目  隐蔽沉重 C . 眩目  隐藏笨重 D . 刺目  隐蔽沉重
    3. (3) 以上两段诗均出自《》,而且都是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人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
    4. (4) 请联系阅读全书的相关积累,简要说说【甲】文中“土地”凝聚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乙】文中“太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 3. (2022九上·濉溪月考) 诚达学校开展以“我劳动,我成长”为主题的校园劳动教育周活动,邀请你参与活动。
    1. (1) 【主题宣传】请你为这次校园劳动教育周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2. (2) 【活动倡议】小慧同学为这次劳动教育周活动写了一份倡议书,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请你帮她修改。

      同学们,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我们理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并传承下来。【乙】我们讴歌劳动,是为了记住过去,我们崇尚劳动,是为了开创未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积极打扫教室卫生,主动参与劳动

      实践……【丙】我们应在劳动中锻炼技能,锤炼意志,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3. (3) [活动报道】请你为下列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20字。

      校报记者10月15日报道  为认真落实“双减”政策,诚达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劳动实践的需求,把校园内的草坪改成了一块块菜地,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种菜劳动实践活动。此项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阅读(55分)
  • 4. (2022九上·濉溪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真真假假

    陈 华

    申鹏下班时,夕阳已经西下了,忙了一天,他终于可以歇息了。

    回家要经过海韵广场,广场上,喜欢运动的大爷大妈吃完晚饭后都出来散步了,还有年轻妈妈推着孩子,车上的婴儿手舞足蹈,开心地笑着。也是,这时候不冷不热不晒,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光。

    天空中飞来一群鸽子,浅蓝的背景下随即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嗡嗡”的鸽哨声从申鹏的耳郭飘过。他以最快的速度转移了视线,可身体还是连打几个寒战,额头都冒汗了。

    剩下的路是如何走回家的?申鹏自己也说不出来。

    推开家门,菜香饭香扑鼻而来,不仅有香,还有暖流,那暖流有穿透人性的柔软。在申鹏心中,家是温馨的港湾,归家的人就如远航的船,有靠岸的安适感。

    餐桌上有申鹏喜欢的梅菜扣肉,三分肥七分瘦的五花肉,配上幼嫩的菜干,口感绝佳,风味独特,最适合下饭。母亲还准备了红烧酿豆腐,外焦里嫩的豆腐撒点小葱,色香味俱全,也是申鹏喜欢的。此外,还有花甲煮金不换,乳白的汤,配上绿色的金不换,十分诱人,堪称补充能量的琼浆玉液。

    换上平日,申鹏会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可今天他却觉得一切寡淡无味。

    看着剩菜剩饭,母亲关爱地问:“儿子,不舒服吗?”申鹏摇摇头:“不不,是我不饿。”

    母亲进厨房收拾了,一边洗刷一边跟申鹏说:“今天丁姨来了,说他们家准备把房子卖了,她孩子考上大学,等着交学费呢。”

    “啊!卖房?交学费?那他们住哪?”申鹏发出几个问号。

    “她其实也是想看你和杨柳有什么法子……买方倒是挺有爱心的,了解丁姨急着卖房的情况后,主动提出假如丁姨有办法把买方要交的税费省了,他会将省下的钱拿出大半资助孩子读书用……”

    申鹏凝神静气地听完母亲的话。原来丁姨的孩子如愿考取了美术专业,那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是值得好好培养。“但丁姨如果把房子卖了,那她们一家怎么办?总得有个安置的地方啊。”申鹏不知如何是好,在饭厅里走来走去,“美术可是大学里最烧钱的专业之一啊。”

    母亲接过话题:“是啊,丁姨家本来就经济拮据,这样一来压力更大了,儿子,他们家可是我们的大恩人!你问下杨柳的舅舅吧,他在不动产登记中心上班,看能不能想办法帮帮他们。”

    申鹏更头痛了,原计划回家好好缓解疲劳的心愿成了泡影。自打下班看见鸽子到现在,他就心烦意乱。虽然事情过去快二十年了,只要想起,他仍心有余悸。

    高三那年,一天放学回家,在天空中飞翔的一群鸽子把申鹏迷醉了,以致他完全忽略了迎面疾驰而来的大货车,千钧一发之时,是丁姨的丈夫李叔冲上前,把申鹏狠狠推开的,而李叔的双目却从此失去光明……

    妻子杨柳的舅舅是不动产登记中心的负责人,这个申鹏记得,但申鹏明白纪律的严明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当然也知道不能为难舅舅,更不能害了舅舅。

    申鹏十分希望杨柳能早点回来,妻子在交警部门上班,加班加点是常态化了。好不容易等到十点半,杨柳终于回来了,他顾不得体贴,一股脑把今天的事全倒出来。他相信杨柳的脑子特别聪敏机智,每每在关键时刻要比自己的应变能力强。

    这些年来,丁姨、李叔的名字杨柳听了上百遍了,那些故事她也耳熟能详了。但她与申鹏的想法一致,绝对不能给舅舅添麻烦。

    第二天上午,申鹏在公司忙完一堆业务后,抽空打开手机,微信上,杨柳发来一段文字:“我想到办法了!要不我们暂不买车吧,把那20万元先给丁姨的孩子上学用,到时我们统一口径说,是二十年前那个货车司机委托交警转给孩子读书的赞助费。让这个爱心故事,也留下我的印记!”申鹏刚给妻子发出一个感恩的表情,母亲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她怕在家时说这些,儿媳妇听到不高兴,就在电话里一再强调要申鹏帮帮丁姨。

    有妻子的大力支持,申鹏爽快地回应:“妈,您放心吧,这事我们会解决的。”

    当申鹏和杨柳来到丁姨家把钱交到丁姨手中时,丁姨和李叔半信半疑,丁姨提出想和司机见个面,杨柳沉默一会,对丁姨说:“对方叮嘱,这事只有你我他知道就行。”

    杨柳能说会道,终于让丁姨安心地收下这笔钱,有了这笔善款,孩子读书费解决了,丁姨他们也就不必到郊外租房了。

    从丁姨家出来,申鹏和杨柳会心一笑。

    (选自《羊城晚报》2022年5月18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申鹏和母亲的对话,引出丁姨家的困难及与申鹏家的联系。 B . 小说通过插叙部分的内容,巧妙地交代了申鹏报恩的真实原因。 C . “鸽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是故事的重要细节,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 . 小说中的许多细节非常逼真,充分体现出小说“虚构的真实”的特点。
    2. (2) 请梳理小说的情节,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申鹏下班经过海韵广场

      看见空中的鸽子,听见鸽哨声

      申鹏很为难,打算和妻子商量

      妻子决定把准备买车的钱资助丁姨一家

    3. (3) 小说中的鸽子富有深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 (4) 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年来,丁姨、李叔的名字杨柳听了上百遍了,那些故事她也耳熟能详了。

    5. (5) 平凡的人们总是给人最多的感动。申鹏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两点并简述理由。
  • 5. (2022九上·濉溪月考)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对吉祥物收获了大家的喜爱。其中一个吉祥物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坚毅、勇敢、未来感与时代感;另一个吉祥物则向中国传统文化内部求索,以“灯笼”暗喻照亮前路,以一线融融暖意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而遍布其周身的如意环、长城纹样、京鸽图案和如意纹等,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每一个图样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某种程度上,这一对吉祥物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用于代表一种文化现象和传达某种意义的符号,我们收藏和热爱它们,不仅因为它们是一对可爱的玩偶,更因为它们身上沉淀下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关于冬奥会的一段鼓舞人心的精神记忆。由此,我们关注一些文化符号,实则是关注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选自《符号里的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某种动物作为一个符号,其造型和含义,都将不断变化,以金蟾为例,在汉代,它是长寿的象征,到了唐代,人们将金色的蟾蜍称为金蟾,认为是财富的象征。而这些祥瑞的符号被赋予意义时,常常也并没有什么逻辑,《符号里的中国)的作者赵运涛认为,很多符号形成或演变的过程都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错讹”与“错位”。

    赵运涛谈及,“错讹”是一种逐渐“积非成是”的现象。如八仙中的“张果老”,传世文献中有“张果老先生”一句,古代无标点,断句无定式,后来就逐渐以讹传讹,“张果,老先生”变成了“张果老,先生”;前面提到的金蟾,明清时期人们又将其附会为东汉时期的人物“刘海蟾”,因为其名字里有个“蟾”字,人们就编出了“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刘海蟾”的名字也就变成了“刘海”;钟馗,古书上说,齐地的方言常把大木棒(即“椎( chuí》”叫作“终葵”,这个大木棒可以用来驱赶鬼怪,后来就以讹传讹而有了一个叫“钟馗”的驱鬼的神。

    而有些“错讹”则是人们有意识生成的,比如以动植物作为吉祥元素,吉祥寓意的形成多是依靠联想思维而故意形成的“错讹”效果。“鹿”谐音“禄”,所以人们画一头鹿,就表示可求得福禄,还有比较典型的“四大金刚”也因为手里的宝器谐音“风调雨顺”而做了调整。

    (选自《从神兽图腾到祥瑞象征》,有删改)

    材料三:学者赵运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是一部在古代文学的学科范畴中,运用“符号学”等文化研究范式写成的新作。

    该书选取了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如龙、凤、鸿蒙、祝融、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一神鸟一神人一神树”等,分“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做了细致的考辨。

    在此书中,作者借助中、西不同的学术研究方法,以种类繁多的文献典籍为考察对象,呈现出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艺术世界。

    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每一个国人而言,仍是身上不可褫夺的精神本源。现代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逻辑,也难以真正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赵运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是十分具备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选自《符号里写着“中国”》,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某种动物作为一个符号,其造型和表示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些变化。 B . 人们喜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因为其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并传达了文化意义。 C . 动植物吉祥寓意的形成大多是人们依靠联想思维而无意形成的“错讹”效果。 D . 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精神本源,思维观念和行为逻辑都会受其影响。
    2. (2) 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围绕学者赵云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4. (4) 材料一中认为,冬奥会吉祥物中的一个“周身的如意环、长城纹样、京鸽图案和如意纹等,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每一个图样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意义”。请具体分析这一吉祥物身上的纹饰和图案的文化意义。
  • 6. (2022九上·濉溪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二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 , 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选自袁宏道的《初至西湖记》,有删改)

    【注】①昭庆: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毳衣炉火  拥:

      ②及下船 及:

      ③从武林门而西西:

      ④余游西湖此   始: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 (3) 甲乙两文都写了西湖的景色,但两文在写景手法上却不同,请你简要分析。
三、 写作(55分)
  • 7. (2022九上·濉溪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美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

    请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题,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⑵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⑶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