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三上·开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此后,随着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在遵循自然节律的基础上,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即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各有其时。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再次,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分别到都城的东、南、西、北门郊外举行隆重的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典礼。再比如冬至、夏至、清明,到今天仍旧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清明,更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活动。这些活动,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除凶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此外,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俗,比较著名的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咬春与尝春等。遵循传统“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还形成了丰富的养生习俗,如立春补肝、立夏补水、立秋滋阴、立冬补阴等。与此同时,围绕二十四节气,亦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传说以及诗词歌赋等,集中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

    (摘编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

    材料二:

    从中国的色彩出发,能够溯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以及那份流传千年的东方式审美中独一无二的古老智慧。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意象思维中,“五色”与节气建立了对应关系,色彩与时间相连,在四季冷暖的时间感受中,草木枯荣的色彩变化被古人铭记在心,宣告着色彩加入了人的生活。

    夏季的节气,立夏是开始,小满与芒种关乎农业生产,小暑和大暑与气候有关,只有夏至的命名,忠于日影,忠于阳光,千百年来,用文字将古老计时仪器的运行规律,镌刻进华夏民族的心灵深处。而赤色则以其饱满鲜明的特质成了夏至的代表色彩。陶拱《五色比象赋》曰:“青为山兮烧嶷而争峻,赤为火兮艳炽而含燠。”“艴炽”,赤光,赤红如火,光亮艳炽。阳光毫不吝惜地洒向世间,万物有了浓于春色的生命色彩。所以,大地上塑造夏令的色彩则变成了绿色:立夏为缥碧,小满为豆青,芒种为鹅黄,夏至为绿沈。绿沈,即浓绿,是夏至的容颜。水中田田的莲叶是夏至,山上葱茏的枝条是夏至,地里油油的庄稼是夏至……

    (摘编自《夏至里的天地密码》及《夏至是生命的颜色》)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先民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测定始于西周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 B . 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是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 C . 传统时代“以农为本”,所以二十四节气成为那时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D . 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导致了部分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十四节气让农业生产活动与社会日常活动形成巧妙配合,使得传统时代中国人的生活井然有序。 B . “惊蛰”一到,动物就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这一点,华夏大地的百姓在很早之前就都能推断出来。 C .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以农耕文明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先民敬天乐生的积极精神。 D . 随着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技术的应用,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必将减弱。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B .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陆游《时雨》) C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D .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4.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 (5) 二十四节气中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古老智慧”,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括。
  • 2. (2022高三上·开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沉默的墙

    梁晓声

    ①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无墙,则无家。

    ②建一个家,首先砌的是墙。为了使墙牢固,需打地基。因为屋顶要搭盖在墙垛上。那样的墙,叫“承重墙”。承重之墙,是轻易动不得的。对它的任何不慎重的改变,比如在其上随便开一扇门,或一扇窗,都会导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而若拆一堵承重墙,几乎等于是在自毁家宅。人难以忍受居室的四壁肮脏。那样的人家,即使窗明几净也还是不洁的。人尤其忧患于承重墙上的裂缝,更对它的倾斜极为恐慌。倘承重墙出现了以上状况,人便会处于坐卧不安之境。因为它时刻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人还能做的事几乎只有一件,那就是美观它,或加固它。

    ③我家一面主墙的正上方,是方形的特别普通的电池表。大约一九八三年,一份叫《丑小鸭》的文学杂志发给我的奖品,时价七八十元。表的下方,书本那么大的小相框里,镶着性感的玛丽莲·梦露,正巧逛早市时发现摊上在卖,于是以十元钱买下。“她”的旁边,是比“她”的框子大出一倍多的黑框的俄罗斯铜版画,其上是庄严宏伟的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位表妹送给我的。玛丽莲·梦露的下方,框子里镶的是一位青年画家几年前送给我的小幅海天景色的油画,是印刷品。再下方的竖框里,是芦苇丛中一对相亲相爱的天鹅的摄影,是《大自然》杂志的彩页,我由于喜欢就剪下来镶上了。……墙上还有两具瓷的羊头,一模一样。一具牛头,一具全牛,我花一百元从摊_上买的。还有别人送我的由一小段一小段树枝组成的带框工艺品;还有两名音乐青年送给我的他们自己拍的敖包摄影。还有湖南某乡女中学生送给我的她们自己粘贴的布画,是扎着帕子的少女在喂鸡,连框子也是她们自己做的。这是我最珍视的,因为少女们的心意实在太虔诚。还有一串用布缝制的五彩六色的十二生肖,我花十元钱在早市上买的;还有如意结,如意包,小灯笼什么的,都是早市上二三元钱买的……以上一切,挡住了我家墙.上的破处、脏处,并美观了墙。

    ④我这么 详尽地介绍我家一面主墙.上的东西,其实是想要总结我对墙的一种感想一墙啊,墙啊,永远沉默着的墙啊,你有着多么厚道的一种性格啊!谁要往你身上敲钉子,那么敲吧,你默默地把钉子咬住了。谁要往你身上挂什么,那么挂吧,管它是些什么,美观也罢,相反也罢,你都默默地认可了。墙啊,墙啊,你具有着的,是一种怎样的包容性啊!尽管,人可以在墙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挂什么就挂什么,想把墙刷成什么颜色就刷成什么颜色——然而,无论多么高级的墙漆,都难以持久,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褪色,剥落。自欺欺人或被他人所骗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那么受害的必是人自己。水泥和砖构成的墙,却是不会因而被毁到什么程度的。时过境迁,写在墙上的标语早已成为历史的痕迹,写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画在墙上的画早已模糊不清,画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挂在墙上的东西早已几易其主,由宝贵而一钱不值,或由一钱不值而身价百倍,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战争早已成为遥远的大事件,墙上弹洞累累,而墙沉默地直立着……

    ⑤墙什么都看见过,什么都听到过,什么都经历过,但它永远地沉默地直立着。墙似乎明白,人绝不会将它的沉默当成它的一种罪过。每一样事物都有它存在着的一份天职。墙明白它的天职不是别的,而是直立。墙明白它一旦发出声响,它的直立就开始了动摇。墙即使累了,老了,就要倒下了,它也会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人报警,比如倾斜,比如出现裂缝……

    ⑥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倒下的,因而人时常观察它们的状况,时常修缮它们。人需要它们直立在某处,不仅为了标记过去,也是为了标志未来。比如法国的巴黎公社墙。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不推倒它的。比如隔开爱的墙;比如强制地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分为二的墙……比如种族歧视的无形的墙;比如德国的柏林墙。人从火山灰下,沙漠之下发掘出古代的城邦,那些重见天日的不倒的墙,无不是承重之墙啊!它们沉默地直立着,哪怕在火山灰下,哪怕在沙漠之下,哪怕在地震和飓风之后。

    ⑦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墙的直立意象,高过于任何个人的形象。宏伟的墙所代表的乃是大意象,只有民族、国家这样庄严的概念可与之互喻。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过去了,像新的墙漆覆盖旧的墙漆;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融入历史了,又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也融入历史了,像挂在墙上的相框换了又换。战争过去了,灾难过去了,动荡不安过去了,连辉煌和伟业也将过去,像家具,一些日子挪靠于这一面墙,一些日子挪靠于另一面墙……而墙,始终是墙。沉默地直立着。

    ⑧而承重墙,以它之不可轻视告诉人:人可以做许多事,但人不可以做一切事。人可以有野心,但人不可以没有禁忌,哪怕是对一堵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有“家”必须有“墙”。 B . 作者认为承重之墙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安全,不能轻易损毁它。 C . 作者认为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受损的最终是人自己。 D . 作者认为不能推倒那些关乎着人类历史而具有标志意义的墙。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通过实写,强调了“承重之墙”对于一个“家”的意义。 B . ④⑤两段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承重之墙”独特的魅力。 C . 第⑥段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承重之墙”的辩证态度。 D . ⑦⑧两段由“墙”及人展开联想,启示人们要守护好生命长河中的“承重之墙”。
    3. (3) 作者为什么说“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
    4. (4) 本文围绕“墙”这个形象布局谋篇,有何妙处?请加以简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三上·开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 , 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 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 , 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 , 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②薛,指薛烛,春秋时越国人,善相剑;卞,指卞和,古代善识玉者。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B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C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D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躬吐握之事”与“躬亲抚养”(《陈情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B . 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力者的援引而增长声誉。文中指科举时代会试得中。 C . 长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风俗,拱手高举,自上而至极下行礼。 D . 下车,古代作为殉葬的制造粗陋的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借天下谈士的话,赞美韩荆州具有周公谦躬下士的风范,令天下贤才争先恐后地投奔到他的门下,以期得到韩荆州的赏识而声名鹊起。 B . 接着作者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期待韩荆州能够接见他,并允许其纵情畅谈,测试他能写万字长文的才气,然后经韩荆州品评,成为佳士。 C . 文章把韩荆州与古代善于举荐贤才的王子师、山涛相提并论,意在肯定韩荆州的荐贤之举,从而表达作者依附韩荆州,并且要为他献身效劳的愿望。 D . 文末作者表示自己既有运筹谋划的才能,又精通诗文创作,期待自己的作品在得到韩荆州的嘉奖鼓励后,能像青萍宝剑等那样闻名天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5. (5) 李白为什么愿意“委身”于韩荆州、为他“效微躯"?请简要概括。
  • 4. (2022高三上·开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刘方平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注]①列宿,指群星排列。②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青门”泛指送别之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起笔不凡,视野阔大,写洛阳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 B . “青门”点出送别地点,“长怜”表现了诗人对客居异乡的朋友的无限同情和怜惜。 C . “久别”写出了诗人无友人相伴的孤独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见的厚意。 D . 尾联宕开一笔,视角转到对方,朋友写好“客书”却因诗人居无定所,不知寄往何处。
    2. (2) 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 5. (2022高三上·湖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密《陈情表》中,“”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连用四个四言短句,描写出了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这四句是“,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
    3. (3)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统治者“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导致“一代繁华一代衰”。究其原因,无非是贪于享乐、对人不仁罢了。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用之如泥沙?”,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也用“”四个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三上·开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于从事新媒体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被别人在海量题目中点开你的文章,就要把题目起得更新颖别致或更怪异 , _______便诞生了“标题党”。他们套路繁多,但都脱不了类似模式:故弄玄虚,不是“速看要删”,就是“震惊”,如果再扯上点流量明星的绯闻,或打打情色的擦边球就更好。文字的力量不够大,还可以发挥图片和视频的功能,调动读者的兴趣。言而总之,为了能够“被发现”,新媒体从业者可谓_______

    作为读者的我们,犹如_______的生命中挤进了太多不相干的人和事。网络时代的我们看上去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渊博,但是渊博的“知识”多数都和自己不相干,我们因为好奇心点开了一个标题,浏览了一段或荒诞或驴唇不对马嘴的小道消息,然后关闭页面,又打开另一个页面,仿佛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操控着一切。大数据像贴心的仆人一样精准伺候着,想你所想,却又像贼一样惦记着你的口袋。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7. (2022高三上·开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虽然其覆盖面积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了栖息环境。渔业、油气资源、潜水旅游等经济活动也与之息息相关。近2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污染、过度采挖等,_______。为了保护珊瑚、恢复海洋生态,我国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在海底种珊瑚,重建海洋天堂。

    种珊瑚也被喻为海底“植树造林”。不论在陆地还是海洋,“造林”对调节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珊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无性繁育、有性繁殖、人工礁技术等,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类似的是,都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种植区,所以难度很大,但_______。一方面,海洋环境复杂,为实际作业带来不少困难;另一方面,不同海域受环境影响的因素、人为干扰程度以及现有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科研团队在种珊瑚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海底“植树造林”,_______。海南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是海底“植树造林”大省,科研团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修复技术。例如,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团队通过船舶“边走边种”的珊瑚苗种“飞播法”、将不锈钢珊瑚苗床运用在珊瑚苗的种植上等方式,提高了种植效率。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飞播法”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对于许多人常常“将老师比作蜡烛”,钟南山认为这话只对了一半。 B . 书画同源的造型观使大写意在“形似”的层面摆脱了具象刻画的束缚。 C .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 D . “川藏第一隧”——二郎山隧道,将我们通行天堑二郎山的时间缩短 了。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钟朋辰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652分的好成绩,被北大录取。在得知自己被北大录取的那一刻,钟朋辰长舒一口气:“我终于可以安心下来,帮着妈妈好好干活了。”钟朋辰的妈妈是张家界天子山风景区的一位清洁工,靠着打扫卫生,一点点把孩子送进了北大。钟朋辰的妈妈说:“我儿子从来没有因为我做保洁工作而觉得有什么,反倒是他一直让我不要有其他的想法。”

    材料二:

    一位父亲刚干完活,骑着三轮车去接孩子放学。孩子在见到父亲以后,急忙用校服遮住脸,生怕被同学看到。

    以上材料引发人们的深思。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