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2-11-09 浏览次数: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1空格,每空格2分,共42分)
  • 16. (2022九上·新昌期中) 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汁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1. (1) 据上表推测,X汁液(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 (2) 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pH(填“>”、“<”或“=”)7。
  • 17. (2022九上·新昌期中) 用有关金属的性质填空:
    1. (1) 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上,这是利用了铁的性;
    2. (2) 铁常用来制作炊具,这是利用了铁的
    3. (3) 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这是利用了铝的
  • 18. (2022九上·新昌期中) 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 D.食盐;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D)填空。
    1. (1) 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2. (2) 常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19. (2022九上·新昌期中)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 (1) 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

    2. (2)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 20. (2022九上·新昌期中) 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首先看到,反应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出现,反应的方程式为
  • 21. (2022九上·新昌期中) 小陈将碳酸钠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1,他对实验后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验证。
    1. (1)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1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验证所得溶液的成分是  。
  • 22. (2022九上·新昌期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图实验。

    1. (1) 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2. (2) II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粉中混有的
  • 23. (2022九上·新昌期中) 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为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铁与硫的反应是(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反应。
  • 24. (2022九上·新昌期中)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 , H+ , Cl-  和SO42- , 现在想要检测两种阴离子是否存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
    1. (1) 取适量溶液,先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SO2-存在;
    2. (2) 再取上层清液加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有Cl-存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14空格,每空格3分,共42分)
  • 25. (2023九上·义乌期中)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 (2) 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当D装置的瓶口向下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
  • 26. (2022九上·新昌期中)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盐酸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铁锈  B.水垢  C.硝酸钾  D.苛性钠

    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②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下列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代表

    代表

  • 27. (2022九上·新昌期中) 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 (1) A组试管中都产生H2 , 若要制得较纯的H2 , 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2. (2) 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3. (3) 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序号)。 
  • 28. (2022九上·新昌期中)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如果要还原得到6.4克铜,则理论上需要消耗0.2克氢气,但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一定 大于理论值,造成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2. (2)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试管中出现的红色物质又变回黑色,其可能的原因是以下的(         ).
      A . 实验开始时先给试管加热,然后通氢气; B . 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C .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 D . 试管外壁可能还有水; E . 加热时氢气本身不纯.
四、解答题(共58分)
  • 29. (2022九上·新昌期中)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 (1) 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2. (2) 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3. (3)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0. (2022九上·新昌期中) 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 (1) 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消耗锌粒质量为g;
    2. (2)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1. (2022九上·新昌期中)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40

    m

    第2次

    40

    14.8

    第3次

    40

    12.2

    第4次

    40

    11.2

    第5次

    40

    11.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11.2g固体的成分是;表格中,m=
    2. (2)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 (3) 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2. (2022九上·新昌期中) 钢铁的使用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某钢铁公司用500吨含氧化铁(Fe2O3)64%的赤铁矿石进行炼铁,高炉炼铁的原理为3CO+Fe2O32Fe+3CO2。计算
    1. (1) 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吨;
    2. (2) 这些矿石理论上能炼得铁多少吨?(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 33. (2022九上·新昌期中)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①中可用(填化学式)作还原剂;
    2. (2) 反应②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 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接触;
    3. (3)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即反应  ③,若用该方法制得铜16千克,理论上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千克?
  • 34. (2022九上·新昌期中) 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g。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 (1) 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 (2)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