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9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上·上海期中)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代替了人与人的平等互助,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代替了氏族议事会……据此,同学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够带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②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成为判断社会历史进步与否的标准

    ③阶级剥削和压迫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④私有制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一样并非从来就有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都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揭露,不同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因而找不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和正确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指导,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和正确途径。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历史前提,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③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关键是要寻找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

    ④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唯心主义思想桎梏相关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3. (2022高一上·上海期中)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之所以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称为“伟大跨越”,是因为这个国家(   )

    ①实行按需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

    ②建立起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③实现了所有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④变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4.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习近平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中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文章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搞市场经济,当然也就无法预见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资本。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没有遇到大规模资本问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这表明(   )
    A . 我国存在的各种形态的资本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相悖的 B . “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观点是错误的 C . 对我国各种形态资本的正确认识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能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
  • 5.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但这个转折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①→④→②→③
  • 6. (2023高一上·兴文月考)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①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革命

    ②它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它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④它有科学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7.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意味着(   )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国共产党由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转变为执政党

    ③必须开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8.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阅读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960-2020年中美GDP总量(2010年不变价)对比

    注:1993年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半个多世纪的竞争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有显著优势

    ②党中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署是正确的

    ③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使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强大动力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只在“新时代”才得以体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一上·上海期中)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标,新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我们应该这样认识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

    ①前者为后者做宝贵经验、理论和物质上的准备

    ②后者是对前者成功探索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③两个历史时期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前后交替

    ④前者以挫折和失败为主,后者则以发展为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从基本国情的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代

    ④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时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2高一上·郫都期中)  2022年,是中国梦概念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梦的内涵逐步清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下列对中国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依靠人民实现又造福人民

    ②只有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有客观基础

    ③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先实现个人梦,中国梦才能获得支撑

    ④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能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2.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下列对“新的飞跃”的理解准确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文化结合的最新成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2022年7月,以“七一勋章”获得者、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一套开播。草王坝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山峰掩映着的村庄,在那里,水曾经让人们年年岁岁盼、日日夜夜求。“我们共产党人不去干这事,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不管有多难,就是要拿命去换!”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黄大发带领群众与荒山斗、与贫困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总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引来汩汩清泉,造福一方百姓。该剧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①共产党员除了人民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②共产党人具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

    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④伟大斗争精神使共产党人能够免受现实生产力制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这意味着(   )
    A . 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都一样 B . 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都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 .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有机统一 D . 各国只有完整遵行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进程才有出路
  • 15.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将“坚持中国道路”视为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回看走过的路,才能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和今后怎样才能成功

    ②比较别人的路,就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自觉坚定“中国道路”自信

    ③远眺前行的路,就是在当前与未来对照中最大限度想象未来的发展目标

    ④弄清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才能规避未来的各种风险挑战,行稳致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它深刻揭示了“能”“行”“好”之间的内在逻辑。

    从党的百年历史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于它具有真理力量,是“对”的理论;它坚持人民立场,是“好”的理论;它具有实践品格,是“实”的理论;它不断与时俱进,是“活”的理论。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17.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2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 18.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发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与时俱进铸就辉煌

      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四个重要的判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这些判断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阅读并完成表格内容。

        1939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56年,党的八大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2017年,党的十九大

      对主要矛盾的判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②   
      重大成就和意义 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   ①    的伟大飞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③   的伟大飞跃。
    2. (2)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进行了太多的拼搏,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从中获得了太多的启示。结合“与时俱进  铸就辉煌”相关内容,写出四条你认为重要的启示。

    3. (3)  ◆把握规律稳中求进

      有人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转变,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变化。

      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 19. (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发问,毛泽东看到了“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看到了“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将形成“燎原之势”,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向。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邓小平沉着地讲:“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进入21世纪,世界迎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信仰、信念、信心”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