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与儒家崇圣、墨家尚贤相反,道家对于圣贤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抵制,如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使民不为盗”,庄子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于使老百姓回到纯然朴素的状态中,削弱社会的等级差别和能力差异。法家所提倡的尚法不尚贤,意在废除人为的能力评判、德行评骘,从而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成为同一贤愚的绝对要求。道家想要社会回归于原始初朴的状态,实际上消解了社会组织的全部意义,而法家所设立的法,恰恰是为了维护在乱世之中的公共秩序,以期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

    法家所强调的人才选拔,不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而是出于责任和能力的考量,试图建立一个有公法可依、责权分明的公共社会。在法家看来,国家设置各级各类行政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履行为公的职责,分担公共社会中的事务性工作。《慎子·君臣》中提出“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慎子·威德》中反对“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为平天下而立天子,为治国家而立国君,为管理公事而立官长。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而不能以天子、国君、官长自身的私权为本。

    先秦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遴选出来的官员未必都是圣贤之人,但他们却是社会治理的具体执掌者,肩负起规范社会运行的责任。在君主制官僚体系下,官员的本职角色只能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多在上向君主负责,少在下向民众负责。先秦法家吸收了道家思想,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慎子·民杂》论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申子·大体》也有:“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更是用摇木、张纲及救火三事为例,肯定了官员在君民之间的过渡作用。尽管最终的决策权仍掌握在君王手中,但官职是因其客观必要性而存在的,官员在执事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必须遵守一切为公的基本准则。

    官员行使职权时,要废私立公,明于公私之分,做到清廉、方正、奉法,这是官员的公共责任。法家明确反对官员有私,要求“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批评“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官员一旦结交私人关系,很容易玩忽职守。不过,法家也承认官员在私人领域内有私,个人的私心并不绝对与公共责任冲突。

    官员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承担应做的社会事务,还有一层涵义是在没有处理好时,官员要受到谴责和制裁。先秦法家完全不寄希望于道德说教,而是“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凡事一决于法,由君王对官员察言、任事、观行、考功,任何官员为政的任何环节,只要有所违背或者有所不妥,就必须对其有相应惩戒,绝不能枉法而任由之。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官员问责机制的早期简单形态,问责的原则是法,问责的主体是君王,问责的方法是赏罚制度。

    (选自《天下责任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有删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秦法家和道家思想都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都主张放权给大臣,让君主逸乐,大臣任劳,因此,官员在执事时也是独立的。 B . 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虽然遴选出来的官员并非圣贤,但却都能够遵守一切为公不得有私的基本准则。 C . 法家要求官员在行使职权时,废私立公,分清公私,做到清廉、方正、奉法,这一点对当今社会治理,官员执事也有一定的启发。 D . 法家明确反对官员有私,认为官员一旦结交私人关系,很容易玩忽职守,必然与公共责任起冲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向读者阐明了儒家、墨家崇尚圣贤,道家对于圣贤理性抵制,法家则提倡尚法不尚贤,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成为同一贤愚的绝对要求这一观点。 B .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阐述了儒、墨、法三家之不同,重点阐释了法家、儒家之体系的内涵。 C . 文章第一段先总说,接下来的四个段落均为分说,采用的是总--分的论证结构,其中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法家的治理思想。 D . 文章最后点明了“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凡事一决于法,即使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的官员,在事务没有处理好时,依然要受到谴责和制裁这一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法家不寄希望于道德说教,凡事一决于法,托是非于赏罚且绝不能枉法而任由之。但问责的主体是君王,又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B . “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这些思想都是非常客观进步的。 C . 任何官员为政的任何环节,只要有所违背或者有所不妥,就必须对其有相应惩戒,法家为官员问责机制提供了早期的简单形态。 D . 法家所设立的法,通过人为的能力和德行评价,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了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
    4. (4) 请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道家和法家治理天下的主要理念之异同。
    5. (5) 请简要概括法家选择官员的标准。
  • 2.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京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 , 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在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通,却值得走走。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若许我再用画来比,这怕像王石谷的手笔了。在豁蒙楼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台城去看看。在扫叶楼上却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像满为这座楼而设,一上楼便什么都有了。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

    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吧;但脸子开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地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左手临湖的小阁却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国藩画像,忘记是谁横题着“江天小阁坐人豪”一句。我喜欢这个题句,“江天”与“坐人豪”,景象阔大,使得这屋子更加开朗起来。

    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待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采取了总分结构,在总述对南京的印象之后,分写了鸡鸣寺、玄武湖直到明故宫的一系列风景。 B . 作者游览南京景点,或借助怀古诗词,或讲述历史典故,或描绘前朝风物,借以阐发思古之幽情。 C . 豁蒙楼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与周围风景的配合,使游览者能作较好的欣赏。 D . 作者认为明孝陵因为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比较简陋,比不上长陵,是它的不足。
    2. (2) 关于对玄武湖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玄武湖的湖光水色,使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 B . 湖里五个洲子虽本身并无可看,但起到了点缀湖水的作用,有其价值。 C . 文中提及江河与西湖,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玄武湖的特点。 D . 作者回忆起众人买樱桃的热闹,觉得这是湖中的一道别样的风景。
    3. (3) 作者说,南京的景物大多老旧,但“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经过自家一番体贴”有哪些具体表现。
    4. (4) 作者是如何描绘清凉山之景的?请作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 , 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①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表示已经成年。 B . “属文”意为写文章,此处“属”有连接之意,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相同。 C . 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教化百姓,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文中即使用此典意。 D . 元嘉,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一直延续到清末。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博学多识。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 .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年迈,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 . 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也一直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 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无弦琴寄托情感;只要有酒都愿意招待客人,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②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 4.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范仲淹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和诗,李光化有诗寄来,诗人写诗回赠他。 B . 首句里的“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景象。 C . 颈联描写斗茶、饮酒的画面,充满色彩感,可看出参与者兴致颇高。 D . 尾句未明写秋光月色中人的具体活动,却意境空明,给人想象空间。
    2. (2)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5.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2) 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3) 明明如月,。(曹操《短歌行》)
    4. (4) ,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5. (5) 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 (6)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 (7) ,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 (8) 忽魂悸以魄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9)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0. (10) 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
三、语言基础知识(共20分)
  •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liǎn)       奇(bā)       原(hé)      拟南(jiè) B . (kǎn)       写(zhuàn)    定(jiàn)     脑血(yì) C . (càng)      拒(wǎn)      担(dāng)    毛房(pēi) D . (dàng)      然(jiá)       屋(jǐ)       超负(hè)
  • 7.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撕裂   不饰雕琢   迅疾   力挽狂澜 B . 律吕   犀利无比   迸涌   瞻前顾后 C . 消融   酣畅淋漓   晨曦   霞尉云蒸 D . 调敝   侧耳倾听   鄙弃   喷薄欲出
  • 8.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下列选项对诗歌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 B . 《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使之更加美丽、生动,抒发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之情。 C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字多次出现,以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 . 《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 9.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歌行》中“青青子衿”句出自《诗经·郑风》,“衿”意为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服装。 B . “周公吐哺”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原句为“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为洗头和吃饭都要停顿多次,表达周公对贤才的渴慕。 C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句是向六朝大小谢致敬,前句写谢灵运做的登山木屐,后句化用谢眺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D . “空中闻天鸡”句中的“天鸡”源自古代传说,指东南桃都山上有大树“桃都”,树上栖有天鸡,一唱而天下随。
  • 10.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诗歌的相融合,就形成意象。请以闻一多的《红烛》为例对诗歌的意象组成进行具体阐释:
  • 11.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请简要列举《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在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的共同点。
四、写作(60分)
  • 12. (2022高一上·广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或走在大自然的路上,或走在文化的路上;或走在上学的路上,或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请选择恰当的事件,设置合适的情境,以“在路上”为主题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