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课内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 7. (2022高二上·鸡西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 . 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C . 最后一段采用今昔对比的形式,陈述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说明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期盼之深,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D . “‘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2. (2) 文章中穿插一些写景句子,如“蒙蒙细雨中”“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等,对这些句子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A . 渲染环境氛围,展现人物性格 B . 烘托人物复杂沉重的心理,并推动交接仪式进程 C . 借助现场景物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抒发作者苦闷心情。 D . 描摹客观现实,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3. (3) 下列关于新闻消息的常识介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 .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 . 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 . 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 8. (2022高二上·鸡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 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 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 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长征永远在路上。必须清醒认识到,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 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 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摘编自《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材料二: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 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 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 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 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共穿越十余省,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经历大小战斗六百余次。 B . 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行军极为艰难;娄山关、腊子口是险要之地,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C . 在新的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仍然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D . 马家军的骑兵团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包围红军,结果却被红军反包围,这使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了重创。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扬长征精神,建设同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就能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B . 面对风险挑战,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这表现了党和人民轻轻松松便可以战胜困难的信念。 C . “秋高气爽”写出了红军与马家军作战的环境特点,字里行间透露着愉悦的心情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D . 文章特意交代蒋介石的电报内容,旨在对国民党进行讽刺,并从正面写出红军长征的艰难。
    3. (3) 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4. (4) 请依据材料一,谈谈学习《长征胜利万岁》的意义
三、古诗文阅读
  • 9. (2022高二上·鸡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 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 .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 .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 .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 . 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 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 . 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 . 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 . 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 . 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下交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10. (2022高二上·鸡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释】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 . 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 . 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 . 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2. (2) 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
    1. (1) 《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的一句是“ ”;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相顾无言,”。 
    2. (2)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两个问句领起下文对思妇和游子的相关描写。
    3. (3) 《将进酒》中的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之短暂。
    4. (4) 《〈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5. (5)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 (6) 《礼记·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7. (7) ,金石可镂 。《劝学》
    8. (8) 至丹以荆卿为计,。《六国论》
    9. (9) “,去日苦多。”《短歌行》
    10. (10) 思国之安者,《谏太宗十思疏》
    11. (11)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
    12. (1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13. (13)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14. (14)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15. (15)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6. (16) 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12. (2022高二上·鸡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如果说作为一个亚洲人一定要看懂亚洲世界级的文明印记,恐怕不是易事,全面的观察也不可能通过几个展览就读懂看透,但是通过丝绸之路上文物所体现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了解亚洲文明的特色,探讨其纪念碑性的意义,让亚洲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向更精彩的未来,这却是文明互鉴所不可或缺的。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不只是见证历史的珍品,更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甘泉。亚洲有着许多令人无限神往的艺术珍品,以往我们视为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如今摆在眼前,犹如打开一扇扇暗旧门扉,通过重点展品做证,不仅我们了解了精彩的文物精品,更明白了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 历史常常就在这些貌似无意义的小文物身上显出意义。过去我们注重的往往是大国的文化特色,对小国经常忽视省略,可是一些在大国夹缝中的小国有着悲痛的创伤史,对自己民族源头的历史文物格外珍视,(       ),如今的危机与过去的灾难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对历史变迁的理性回味,也有被征服的血与火的悲剧情怀 B . 被征服的血与火的悲剧情怀替代了对历史变迁的理性回味 C . 除了血与火的被征服的悲剧情怀外,也有对历史变迁的理性回味 D . 对历史变迁的理性回味掩盖了被征服的血与火的悲剧情怀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物精品的精彩,更明白了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B . 我们不仅明白了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更了解了文物精品的精彩 C . 不仅我们了解了文物精品的精彩,更明白了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平台的重要性 D . 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物精品的精彩,更明白了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平台的重要性
    3. (3)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实在令人难忘。 B . 年轻干部要争做拓荒牛,深入基层,提高实践能力,为群众解决问题。 C . “民亦劳止,艺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人民最朴素的愿望。 D . 那两个乘客中,靠窗的“汉服”目光柔和,旁边的“西装”满面笑容。
  • 13. (2022高二上·鸡西月考) 仿照下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各补写一个句子。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①;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②;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

五、写作表达(60分)
  • 14. (2022高二上·鸡西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大学之道》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章》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之道》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兼爱》

    以上语句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任选二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