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第八中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24高二上·泸县月考) 2022年4月,借助于新测序方法0xford Nanopore和Pacbio HiFi,近百位科学家合作完成了首个完整无间队人类基因组测序,填补上最后8%的空缺,同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新确认的DNA片段里包含重要的免疫反应基因,它能帮助人类适应和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在预测药物反应方面很有价值。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科学家完成无间隙人类基因组预测要正确处理(     )
    A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B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C .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 .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2.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它(   )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提供了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

    ③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④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下列选项与漫画反映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 吾心便是宇宙 B . 理是万物的本源 C . 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D .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4. (2022高二上·洛南月考) “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们就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

    ③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5.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2020 年 6 月 30 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面向海内外发行。这部著作记录了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

    ①是现世的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是科学的哲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最一般本质的层面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一道维护世界和平,这表明( )

    ①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适应时代要求的哲学能够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7.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的分歧是围绕着( )
    A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展开的 B .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展开的 C . 事物的运动有没有规律、规律能不能认识和利用问题展开的 D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问题展开的
  • 8.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下列选项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的有( )

    ①“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与“我思故我在”

    ②“万物皆备于我”与“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三国时期,司马懿夺取街亭后引大军直逼蜀国西城。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危急时刻,他命人隐藏旌旗,打开城门,派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他自己领着书童到城楼上弹琴。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向谨慎,城中必有埋伏,便令全军撤退。“空城计”成功之处在于(    )

    ①要坚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认识作为行动出发点

    ③重视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找解决问题新思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共青团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青年发展、实践创新的步伐。这是告诫青年要(    )
    A . 坚信物质是世界本原 B . 懂得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 . 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 D . 懂得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 11.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关键期。我国从1953年开始编制的五年计划(“十一五”起改为“五年规划”),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五年规划的编制说明(    )

    ①事物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能反映和改造规律

    ②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其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

    ③超前思维能通过合理推理和想象,决定事物未来发展趋势

    ④人的思维能“先知先觉”,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气象条件是制约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的重要因素,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开展着陆场地准确精细化预报,通过分析当地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和上千次模拟气象预报演练,为确定最终着陆时间、着陆点和飞船搜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这说明(    )

    ①载人飞船着陆活动可以突破气象条件的制约

    ②气象团队可以为了需要对客观条件加以利用

    ③只要把握规律就能实现载人飞船的成功着陆

    ④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握气象运动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3.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的这一观点属于(   )
    A . 主观唯心主义 B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 客观唯心主义
  • 14.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就是推动哲学发展

    ④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总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 15. (2024高一下·泊头月考) 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人类认识规律后,规律发生作用就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改变规律

    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2021 年 4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体现了( )

    ①着眼于整体性,综合认识产业融合发展

    ②注重优化组合,突出经营主体关键作用

    ③选择最佳方案,实现农业整体最优目标

    ④立足局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趋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7.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2020 年 12 月 1 日,H 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 H 省委关于制定 H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意味着,H省正式谋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十四五时间”。这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产物

    ③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观察大国经济,不能局限于一时之得失,必须看全局、辨大势,既要准确看待局部数据升降之“形”,也要准确把握经济总体向好之“势”,如此方能把握方向,坚定信心。鉴于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等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没有设定2020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告诉我们要(   )

    ①善于从经济的“形”中把握“势”,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②坚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在“形”与“势”的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分析经济的“形”和“势”

    ④立足于局部数据升降之“形”,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之“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2021 年 8 月 7 日晚,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落幕,中国队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站在亚军领奖台。花样游泳是团体项目,演出效果与每位成员的表演息息相关,中国运动员们苦练体能,细抠技术,磨合编排,着力补齐每个队员短板。这样做是基于(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中国养生谚语中有“捂春晾秋”的说法。春天由于气温变化不定,不宜过早脱掉棉衣;秋天天气凉爽,适当“晾晾”有利于皮肤适应气温变化,调节体温。但是,是否“捂春”,要根据天气而定,“捂”的程度也应以不出汗为宜;“晾秋”也要把握好度。而且“捂春晾秋"并不适合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或患病人群。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抓住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而不应盲目固守

    ③善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之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十四届全运会于 2021 年 9 月 15 日至 9 月 27 日在陕西举行。本届全运会会徽取象传统礼天玉璧。玉为自然之精华,玉璧为致敬上天礼器。寓意全国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庆祝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到来。会徽中心部分为宝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窑洞,它们是中国革命的灯塔,表达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任何挑战的坚强意志。会徽的设计表明( )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③主体的知识和审美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④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可以不具有客观内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 22.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忧愁河,中华民族始终在与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精简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全面的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治水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①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把握主要矛盾,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

    ③坚持系统优化,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④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3.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A .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 .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24.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一枚硬币,正面看的人,看见的是字,背面看的人,看见的是人头。”这反映出(   )
    A . 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 B . 角度、立场的不同会导致主体的认识差异 C . 真理的客观性随着认识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D . 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性带来认识的反复性
  • 25.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在超越自身中发展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
  • 26.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为了改变校园餐饮浪费的乱象,教育部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大中小学校大力培育“厉行节约”的校园文化,推动光盘常态化,意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校园把制止餐饮浪费、文明节约用餐教育纳入到“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里,让孩子从入学伊始就明白“你浪费的不只是一个馒头”,以此来唤醒和激发学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遏制餐饮浪费,人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每个人都应自觉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根植于内心。每个人都应自觉行动起来,从每一天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节约风尚源源不断为美好生活注入正能量。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材料一中教育部出台《方案》的正确性。

  • 27.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长远之策,不是权宜之计,要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 28.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 年 9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考察调研。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面积 5123 平方米,该馆展示国家级非遗 3 项、省级非遗 8 项,是展示、展演、传承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地。材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传统舞蹈,表现了陕北群众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地人民群众以党史故事为素材,创作出红色秧歌舞,令人眼前一亮,意味深长。不仅仅是陕西绥德,在山东济南泺口九烈士纪念碑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将党史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引得游客连声叫好;在海南儋州,党史内容写进一曲曲山歌,“每周一唱”广受群众欢迎……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许多地方将红色历史与优秀传统艺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秧歌、快板、山歌等,是各地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是独具特色的当地文化,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它们为载体普及党史知识,以歌串史、以戏叙史,寓教于乐、深入浅出,让党史更加可知、可感、可近、可亲,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这些实践也启示我们,不断丰富党史的讲述方式、呈现形式,能够进一步使红色精神润物无声,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好的形式离不开好的内容。立足本地优势,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既是创新方式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题中之义。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以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我们就能更好地使红色历史“活”起来,让红色教育“火”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谈谈在红色教育中如何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29. (2022高二上·龙江月考)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跨学科、具备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在科目设置上将突破传统的文理分科。

    2014 年 9 月,上海、浙江两地率先试点,将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3”,即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浙江还包括技术)等科目中选择 3 个科目。

    2019 年 4 月,第三批试点在河北等 8 个省份进行。针对第一二批试点省份选科出现的问题,该批试点将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即“3”为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 1 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科目中再选择 2 科。

    2021 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决战性的一年。在此前试点的基础上,安徽等七省区的高考综合改革于 2021 年秋季学期启动。

    结合材料,分析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是怎么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