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 1.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商朝的奴隶主统治很残酷,常常把奴隶当作牲畜一样屠杀。他们屠杀奴隶祭祀神灵和祖先,叫做“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做“人殉”。这表明在奴隶社会(    )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可调和的

    ③阶级压迫是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④奴隶因失去劳动权利而无法得到生存资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A .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 .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 . 青苗法、募役法 D . 免役法、更戍法
  • 3.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A . 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 B .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 . 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 D . 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 4.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秦朝的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的确立,都经过了廷议(朝议)。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关于廷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廷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的一种重要方式,避免了“兼听独断” B . 廷议体现的是君权制下的“民主”,决策能否执行具有不确定性 C . 廷议体现官僚与君主之间相互制衡,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D . 廷议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其不断规范化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衰弱
  • 5.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
    A . 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 .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 . 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 . “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 6.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 .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 7.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  )
    A .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 C . 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D .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
  • 8.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上,刘少奇代表中共宣布:“中共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新民主主义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忠诚合作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 多党联合执政体制的形成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 C . 新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9. (2024高三上·合江期末)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赴告”制度,即将本国或他国发生的大事公布于众,尤其是将乱臣贼子通告给诸侯。据此可知,实行“赴告”(    )
    A . 保证了各诸侯国政策一致性 B . 意在警示其他诸侯防范叛乱 C . 旨在借助舆论维护统治秩序 D . 强化了各诸侯国的宗法秩序
  • 10.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北魏孝文帝迁都原文,其意义是(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②不仅打击了鲜卑贵族势力,而且加强了对中原统治

    ③促进了民族间交流和大融合

    ④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并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学者钱穆提到:向来政府用人,本该隶属宰相职权之下。宋代却又另设一个考课院,后来改名审官院。又把审官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一辈内廷供奉及殿直官。宋代这种做法(    )
    A . 完善了科举制度 B . 发展了三省六部制 C . 削弱了吏部权力 D . 导致了“冗官”现象
  • 12.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对材料中的“此制”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 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 . 此制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C . 此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D . 此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 13.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王世贞评论科举制时说:“江左之有贵姓,自王谢(王导、谢安家族)始……其人皆以姓贵,非能贵姓。……科举之政行,天子所与共天下者皆彬彬书生、诵法孔子之辈。士或旦白屋而夕朱户,故其姓之所以贵,不在纨绔而在诗书。”据此可知,科举制度(    )
    A .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 B . 极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 促进了公平公正风气的形成 D . 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权力来源
  • 14.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 首相与内阁的分歧使政府垮台 C .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 15.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1713年,内阁会议通过的一项法案要求获得枢密院通过,枢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贵的枢密院)则说需要讨论再决定,结果女王要求立即批准,枢密院院长向女王强调枢密院的独立性,结果导致其失去职位。材料说明了(    )
    A .   内阁权力受到女王制约 B . 内阁集体负责制形成 C . 女王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D . 内阁独立性有所增强
  • 16. (2021高二上·番禺期末) 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    )
    A . 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 . 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 . 与中国科举制初衷一致 D . 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
  • 17.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1907年,农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此前曾国藩不过是侯爵,李鸿章不过是伯爵,而子爵、男爵有很多百战功高之将士所不可企及。此章程出台是为了(   )
    A . 激励广大将士建功立业 B . 发展实业以挽救统治危机 C . 削弱汉族地主官僚实力 D . 优化政府官僚体系的结构
  • 18.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如表是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据此可推知,清末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慈禧太后诏定考察五位大臣出使西洋,研究各国宪政,提供宪政改革的咨询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原则为“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共23条义务”9条,通篇除涵括“议院不许干涉君主”般各势力妥协之产物,亦具备了臣民需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宣统三年(1911年)

    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筹组新内阁

    A . 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B . 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C . 打破中西之间的藩篱 D .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19.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辛丑条约》议成后不久,清廷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特设专官,取消各省将军督抚兼衔,而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大吏老成凋零,地方人事经历更迭,施加于外交层面的影响“更形衰弱”。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
    A . 在刻意干预地方行政 B . 意图集中外交权力     C . 扭转了中央政权的困境 D . 意识到弱国外交的危害
  • 20.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近代中国某报刊曰:“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已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迅速开展 B . 戊戌变法的顺利推行 C . 清末“新政”实施 D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21.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认为科举不废,“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后,严复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宣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造因如此,结果如何,非吾党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时人对废科举的态度反映出(    )
    A .  民主革命不断发展与成熟 B . 科举制度仍然具有优越性 C . 改革者自身思想的不彻底 D . 时代剧变影响了价值判断
  • 22.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如表是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1904年科举)。据此可知(    )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A . 因循守旧脱离时代的需要 B . 呈现出一定的实用化倾向 C . 缺乏明确的选人用人标准 D . 奉行“中体西用”的理念
  • 23.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
    A . 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B . 已经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C . 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 D . 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 24.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汉桓帝、灵帝时,社会上流行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童谣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人们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十分反感 B . 人们对古代科举制度不公极为不满 C . 儒家思想和封建伦理制度受到质疑 D . 士族门阀制度逐步走向腐朽衰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25.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四史概要》

    材料二:材料二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1) 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3. (3)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4.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 26.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新政后,在冯太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关于鲜卑汉化的改革。他宣扬礼教的治国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此外,孝文帝还着手修改关于治理官员的法律条文,以便具体地约束官员行为。以俸禄制为主,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加快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他强调执法要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赏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 (1) 根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作用。
  • 27.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特夫(KariA.Witfogel)在其1957年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确实使一些够格的平民得以进入官场;但是它的社会影响比普遍的传说所让我们相信的要小得多。在制度建立以后,由高级官员负责执行。录用的方式最后也是由皇帝和他的官员决定。科举为高级官场增加了不同数量的“新血液”,但是,它们并没有破坏支配着这个集团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政治方面自我延续的趋势。

    ——摘编自何怀宏著《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材料二:文官考选制肇始于中国古代隋唐时期,在英国19世纪中叶的政制改革运动中,将这一制度杂糅进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形成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过去“恩赐官职制”下,一些“胸无大志的、懒惰的和无能的人……被安插为文官”。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文官制度改革法令,规定“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制度委员会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据统计,1896﹣1900年,在录取的一等事务官、印度文官及东方殖民地官员共514人中,有262人是牛津的学生,148人是剑桥的学生。

    ——摘编自李柏槐《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相比有何明显不同。
  • 28.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新政大事记

    时间

    进程

    1901年4月

    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

    1903年9月

    设立商部,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1905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度,鼓励留洋。

    1906年

    度支部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负责统一各中央地方衙门收支、统筹外债借还以及规定对各省越时造报财政之惩处,实现全国预算。

    1906年9月

    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6年

    改兵部为陆军部,编练新军,开办西式军事学校。为了筹饷,清政府还不惜巧立名目,多方搜刮。

    1908年8月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议院不许”干涉君。主,臣民需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1. (1) 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