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道题正确答案仅有一项)
  • 1.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 兼爱尚贤 B . 主权在民 C . 道法自然 D . 以民为本
  • 2.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老子
  • 3.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周公把西周代商归结为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孔子则对天命意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两者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阶级立场的差异 B . 政治地位的悬殊 C . 生活时代的不同 D . 思想取向的相悖
  • 4.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
    A .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B .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C .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D .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 5.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近年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光盘行动”,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与该行动最为吻合的是( )

    A . 道家 B . 墨家 C . 法家 D . 儒家
  • 6.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 .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 .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D .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 7.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 .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 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C .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D .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 8. (2024高二下·汕头月考)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 .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9.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 . 韩非子 B . 孟子 C . 朱熹 D . 董仲舒
  • 10.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 现实统治需要 B .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 王国势力强大 D .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 11.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 .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 趋向“三教合一” D .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 12.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 .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B .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 科举制度的形成
  • 13.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 . 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 . 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 . 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 . 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 14.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 .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B .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D .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15.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 .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C .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 16.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的“他”应指(    )
    A . 王阳明 B . 李贽 C . 顾炎武 D . 陆九渊
  • 17.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C .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18.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
    A . 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 .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C .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D .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 19. (2024高二下·福田期中)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20.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宋朝书院林立,新的平民学者再起,他们到处讲学,恢复了儒学的平民精神,从寺院僧侣手中夺回了民众人生大道的领导权。可见,这些平民学者致力于(    )
    A . 举贤任能 B . 发明本心 C . 格正君心 D . 明道济民
  • 21.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 .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C .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 22.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据统计《黄宗羲全集》提到孔子约720次,朱熹约1132次,王阳明约420次,且始终持尊敬的态度,而对独具个性的李贽持批评态度。由此可知,黄宗羲(    )
    A . 未能跳出传统儒学范畴 B . 反对加强君主专制 C . 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D . 具有浓厚复古色彩
  • 23.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24.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
    A .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 .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 .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 .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 25.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 .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C .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D .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 26.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 . 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 .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C .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 .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 27.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创新。据此可知(    )
    A . 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 B .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C . 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规律 D . 明亡清兴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 28. (2024高一上·船山期中)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发展水平 B . 绘画技术进步 C . 政治权力干预 D . 儒家思想影响
  • 29.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 .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 .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 30.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如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段记述的评价曰:“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说明了当时(    )
    A . 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 B . 封建礼教高度强化束缚民众思想 C .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D . 明清进步思潮改变社会价值取向
二、材料问答题(40分,共2道大题)
  • 31.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

    材料四: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 (3)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
    4. (4) 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 32. (2022高二上·涪城月考)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1. (1) 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