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素养形...

更新时间:2023-09-30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知识积累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回(yū)    岖(qí)    灯(zhǎn)    山(ào) B . (mí)    立(chù)    扶(chān)    惟妙惟(xiāo) C . (jiān)    双(qī)    登(pāng)    望(tiào)
  • 2.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井然有(次序) B . 沧海一(谷子,即大米) C . 虎视眈眈(注视的样子)
  •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A .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B . 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 4. 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两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故宫博物院不可能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B . 故宫博物院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C . 难道故宫博物院不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 5. 选择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环境描写

    1. (1)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2. (2)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3. (3)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4. (4) 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 6. 下列句子改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七连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改为“被”字句: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被七连交给了六班。)

    B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改为反问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怎能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C .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

    (改为双重否定句:整个团指挥所的人没有一个不焦急地钻出了地堡。)

  • 7. 读拼音,写词语。

    越是接近xuán yá , 我们越感到yōu lǜ , 这么zāo gāo的地形,大家心里起了gē da , 出多大的力量,才能够冲上去抓住那个逃犯啊!队长zhǎn dīng jié tiě地说:“快追!”当大家发现那个逃犯时,他正jǔ sàng地躺在地上shēn yín呢!原来,这个倒霉的家伙被毒蛇咬了,只能束手就擒。

  •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野旷天低树,
    2. (2) ,望湖楼下水如天。
    3. (3) 旧时茅店社林边,
    4. (4)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一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和“”两个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5. (5) “明月别枝惊鹊,。”这两句选自宋代词人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了这首词我会想起描写“月”的诗句:
  • 9. 口语交际。

    你喜欢现在的学校生活吗?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请你把想法大胆、简洁地表达出来,相信老师会理解的。

二、阅读理解
  • 10.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 (1) “津津有味”的意思是,照样子写两个AABC式的词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玩竹节人时的描写,从“”“”“”等词语可以看出老师玩竹节人很投入。
    3. (3) “我跟同桌”“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的原因是什么?
  • 1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

    [新闻事件]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乘动车到成都看病,没有买到全程座位票。到达南充站后,老人被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希望座位主人和老人挤一挤,遭到拒绝。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地反问:“坐自己的座位错了吗?”

    [网友评论]

    网友“悠然南山”: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老,一个老态龙钟,一个风华正茂,该不该让座,还用考虑?

    网友“一吐为快”:动车不是公交,它实行一人一票制,对号入座。花钱买票,让是美德,不让也无可指责。

    网友“繁花似锦”:老人女儿的话太伤人了,让人难以接受。就算让座,也应该补足车票差价。

    网友“红豆南国”:年轻人也不容易,和他们争什么?这么有孝心,带着老人去餐车消费嘛,那里有座位!

    网友“美丽人生”:她早干什么去了?早点买票也不至于只买到站票啊!

    网友“半夏时光”: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我看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

    [专家观点]

    中华铁道网评论员:动车上不让座,于理有据,于情不合。老人的女儿在处理无座这件事上,其实有更好的做法。如果没有买到合适的座位票,可寻求乘务员的帮助。如今铁路部门正在开展“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铁路部门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旅客,让其实现“安全、方便、温馨”的出行。

    要求别人让座也未尝不可,但应有更好的方式去说服别人,比方说,可以告知座位主人自己的母亲需要坐多久,可以强调自己的母亲已经年满80,又是去成都看病的,能否帮个忙,等等。当然,也可以提出给予经济补偿。

    1. (1) 网友“悠然南山”对于让座事件的观点是(    )
      A . 年轻人应该无条件地主动让座。 B . 老人的女儿应该适当补偿一下对方。 C . 让是美德,不让也不应当被责备。
    2. (2) 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言下之意(    )
      A . 是在指责让座的中年人 B . 是在指责座位的主人不肯让座。 C . 是对当代年轻人的行为很不满。
    3. (3) 网友“半夏时光”认为“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这位网友的意思是(    )
      A . 老人和女儿应该改乘别的交通工具。 B . 老人的女儿应该早点买票。 C . 老人的女儿不懂得怎么为人处事。
    4. (4) 中华铁道网评论员说“其实有更好的做法”,这里“更好的做法”指的是哪些?请概括一下。
  • 12.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mù xu)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看事物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

    1. (1) 第一自然段中有两个“奇怪”,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一个“奇怪”:

      第二个“奇怪”:

    2. (2) 要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我们应该细读第自然段。请结合具体内容,用科学课上食物链的知识,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3. (3) 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什么说看村子里的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 (4) 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表达创作
  • 13. 轻松习作。

    从以下两个题材中任选一下进行习作。

    ⑴你收到过礼物吗?你曾经送礼物给别人吗?请你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50字。

    ⑵我给          打分

    提示:先想一想,你想给谁打分,是自己,还是老师、同学、家长……或是美丽的校园、公园……或是迷人的春色、秋色……你想给他(她、它)打多少分?然后通过具体事例或景物写一篇习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