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读语段,看拼音,写字词。(5分)
二、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0分)
  • 2. (2021六下·光明期末)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ī)息    通宵    惊(huáng)    匪徒 B . (pái)徊    防御    木(fá)    然烧 C . (bāo)削    残暴    荒(wú)    控制 D . (jué)察    躲僻    抽(yē)    染缸工
  • 3. (2021六下·光明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轻言抛弃 B . 阻碍我们继续飞翔的力量,其实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怖 C . 一个个崭新的场馆装点着景观大道,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D . 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单凭见微知著 , 是不可能尽知其中真相的。
  • 4. (2021六下·光明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首届中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已于5月10日闭幕共有约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B .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历史使命从来都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C . 目前,我国面临的各类灾害形势依然复杂,因此要广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D . 我们学校举办了国学知识竞赛,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国学知识。
  • 5. (2021六下·光明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一句中“以”的意思是“认为”。 B . 我们学过的“卜算子”浣溪沙”“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C . 《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都是英国的。 D . 赵孟频是元代擅长楷书的书法家,其代表作是《玄秘塔碑》。
  • 6. (2021六下·光明期末)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文,语言童趣十足,比较详细地描写了“等粥”的过程。 B . 《迢迢牵牛星》一诗借嫦娥与后羿的传说,并运用了大量叠词,抒发了诗人的忧思。 C .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作者的父亲鲁迅先生遇难的过程。 D . 文言文《学弈》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对比两个人学习效果,强调了学习的智力因素。
三、句子训练场。(6分)
  • 7. (2021六下·光明期末)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表达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例:公园的花坛边上坐满了人,喷泉周围站满了人。

    A . 公园的花坛边上和喷泉周围人山人海。 B . 公园的花坛边上熙熙攘攘,喷泉周围摩肩接踵。 C . 公园的花坛边上人潮汹涌,喷泉周围人满为患。 D . 公园的花坛边上和喷泉周围人头攒动。
  • 8. (2021六下·光明期末) 引用名人名言作为旁证,能够增强说服力。请你运用引用的方法,并仿照例句,证明所给观点。

    例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书的好处——

  • 9. (2021六下·光明期末) 我们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你心情愉快时,处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有哪些感受?请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行走在春雨里,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2分)
  • 10. (2021六下·光明期末)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韩棚的《寒食》一诗中描写暮春时节长安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2. (2) 《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 ”两句表达了诗人王建在(节日)月夜对友人的思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一句,既有一字之妙,也表现了春风的生命力。
    3. (3) 当劝诫他人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时,我们可以用俗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增广贤文》中的句子“,一字值千金”,告诉我们读书时应该下一番苦功夫。
    4. (4) 《周易》中说“穷则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懂得变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 (5) 诗人常借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如于谦以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自己的品格;《竹石》一诗中,“,任尔东西南北风”两句描写了竹子不屈不挠的品格,这也是诗人郑燮高尚人格的写照。
五、综合性学习。(6分)
  • 11. (2021六下·光明期末) 我们本学期学习了很多外国文学名著,因此班级特意举办了“走进外国文学名著”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根据自己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情况,选择正确答案。(只填序号)

      ①巴西

      ②英国

      ③非洲

      ④米饭

      ⑤面包

      ⑥帆布

      ⑦毛皮

      ⑧星期五

      人鲁滨逊在前往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帐篷是用木头和搭建起来的;他用收获的粮食做成了;为了挡住强烈的阳光,他用做了一把伞;他救下了一个野人,并为其取名“”。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后,他回到了故园。

    2. (2) 请你从内容、情节、人物三个方面中,任选两个,写一写推荐大家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理由。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4分)
  • 12. (2021六下·光明期末)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固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发现花圆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 (1) “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句中加点的“才”字说明了什么?
    2. (2) 从选文第二段中加粗的“敏感”词,可以看出波义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选文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印证了第一段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表格。

      人物

      现象

      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追根求源

      发明

      波义耳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4. (4) 请参考选文这种写作方法,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勤奋就是成功之母”的观点,不少于40字。
  • 13. (2021六下·光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①所中,贯其左臂 , 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②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③。”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④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⑤,盈⑥于盘器,而羽割炙⑦引⑧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注释]①流矢(shǐ):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②矢铁(zú):箭头。 ③耳:语气词。④适:恰好,正巧。⑤流离:淋漓。⑥盈:满,充满。⑦炙:烤的肉。⑧引:举,拿。

    1. (1)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①羽为流矢所中

      A.品尝   B.试探   C.曾经

      ②为:A.因为   B.被    C.同“谓”,说

      羽尝流矢所中

      汝多知乎

      是其智弗若与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这篇文言文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关羽在刮骨疗毒过程中的表现?并写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 14. (2021六下·光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和一群小伙伴相约去爬一座60英尺左右(约18米)的悬崖,由于我体弱多病,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两难境地,我只能趴在一块岩石上。小伙伴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翻过悬崖走了。

    时间慢慢流逝。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害怕和疲劳让我全身麻木。暮色中,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时,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小伙伴杰里和我父亲的声音。

    父亲站在悬崖脚下,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随后,他又用安慰的口吻说道:“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大哭着说,“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父亲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眼睛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岩脊下面那块突出的石头了吗?”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你的左脚踩住那块石头,它就在你的下面一点儿。不要往下看,也不要担心下一步,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我用左脚小心翼翼地着那块石头,然后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父亲喊道,“现在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儿有另一个落脚点。”我做到了。我的信心大增。

    就这样,我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父亲说的往下爬。父亲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最后,我一脚踩到了悬崖底部的岩石上,扑进了父亲强壮的臂弯里。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以后的生活中,每当我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在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要注意相对容易的第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时,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这篇文章题目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下山 B . 走一步,再走一步 C . 爬山的经历 D . 父亲的话
    2. (2) 文章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 表示声音的延续 B . 表示话题转换 C . 进行解释说明 D . 总结上文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4. (4) 伏笔是为后文内容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文中有一处杰里会来救“我”的伏笔,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内容。(写在答题卡上)
    5. (5) 文中加点的“探"字是否可以换成“踩”字?请说明理由。
    6. (6)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我”抱下来,反而引导“我”,让“我”自己下来?
    7. (7)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七、习作。(25分)
  • 15. (2021六下·光明期末) 材料作文。

    材料一:

    央视新闻报道称,全球每年约三分之一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13亿吨;而世界76.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并表示目前我国餐桌浪费现象仍有发生。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家家户户的传统。

    上述材料围绕“节约粮食”展开,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明确文体,要有一定的中心;②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书写要工整,字数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