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2分)
  • 1. (2022八上·金华月考)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序号)

    在新学期的语文学习旅途中,我们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重重险阻,气势锐不可(A dāng  B dǎng);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遗嘱把奖项和奖金颁发给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年轻姑娘吕伟在凌空一跃的瞬间,动作是如此xiāo洒;航母舰载战斗机一(A zháo  B zhuó)惊海天,为了这一幕,多少人dān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累倒在试验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 2. (2022八上·金华月考) 古诗文填空
    1.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2)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3. (3)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4. (4)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5) 自古以来,“月”便是诗人的宠儿。《三峡》中“”借日月暗示三峡两岸连山高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则活用比喻、联想,点染出一个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3. (2022八上·金华月考) 解释加点词语

    引凄异                ②夕日欲颓  

    ③未复能其奇者          ④清峻茂  

    无与为乐者            ⑥于竹柏影也

  • 4. (2022八上·金华月考) 文学常识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从新闻要素的角度,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 . 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是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事实。不同的是,消息中事件的来龙去脉较完整,特写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或片段。    C .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展现出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D . 古人的书信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 5. (2022八上·余姚期中) 文化传承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二、阅读(45 分)
  • 6. (2022八上·金华月考)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语段,回答问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据红军告诉我 ,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 (1) 结合第①段,简要分析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2. (2) 结合第②段中加点的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 7. (2022八上·金华月考) 现代文阅读

    馄饨不混沌

    陈峰

    ①吆喝声掀翻了村庄的寂寞。那是在吆喝什么?是兑糖客人的吆喝吗?不像。是卖泥螺、蟹酱的吆喝吗?也不像。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叽里呱啦,肯定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②大人在一旁说:“在吆喝着卖馄饨呢,那是温州人,说的是‘瘟话’。”大人瞪一眼小孩,警告:“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

    ③远远地望见摊主坐在小凳子上,将抽屉抽出推进,忙碌着。孩子们望着,不甘心,吸一口空气解解馋,一股香气钻进鼻腔,好闻极了。这香味从何而来,谁都知道,是这摊子带来的。

    ④不管了,不管了,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混沌了。河对岸阿红的娘刚生下弟弟,要吃馄饨。阿红在馄饨摊边等待时,得意地东张西望。我迈着小步子围过去,想看个究竟。摊贩落手快得跟变戏法似的,还没等我看清楚,粉色团团已盛在碗中,清且醇香的汤,泛着油花,撒上碧绿的葱花,映着鲜红的肉馅,阿红提着篮子,急急地回家去了。

    ⑤粉团团里面还有肉,原来这就叫馄饨,清清爽爽的馄饨哪里混沌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大人的脑瓜子里尽是些唬人的东西。

    ⑥等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村里才有了馄饨铺。上学路过时,我会站在店铺前看一会儿,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着,心想,这师傅如果学武功,肯定是个武林高手。馄饨就是暗器,裹上铁弹,往人身上一掷,嘿嘿,谁也想不到。

    ⑦彼时大家的早餐一般是在家吃的泡饭,三分钱一张的大饼,都是偶尔才吃,更别说馄饨,要一角三分钱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时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脱了,故意在冬天喝点凉水。

    ⑧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身无力的样子,要求父亲带我去医务室量体温。父亲终于开口:“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

    ⑨等的就是这句话啊。

    ⑩母亲在一旁反对:“吃什么馄饨啊,一点点热度,睡一觉就好了。”我缠着父亲,要他说话算话:“不是常常说君子说话,四匹马也追不回吗?”

    ⑪走到馄饨铺子,我迫不及待地跟师傅说,要一碗馄饨,声音响亮得丝毫看不出生病的样子。师傅应声“好嘞”,开始包馄饨。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下锅,水沸,看到馄饨鲜红的馅心一面朝上浮起,便熟了。一碗汤波荡漾的小馄饨端上来,香喷喷的,用调羹轻轻搅动,片片羽衣裹着一团团红色的馅,上下浮沉,星星葱花如柳眼初舒。我舀起一个吹啊吹,轻轻嘬一口,馄饨滑进嘴里,满口汁水,柔软滑嫩,透骨鲜香。顿时,鼻塞没了,呼吸顺畅。感冒早好了,只恨还没吃够,已见碗底,汤也没影了。

    ⑫后来,父亲带我去县城的馄饨店,我见识了剁肉馅的奇妙。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

    ⑬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馄饨皮薄馅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为吃饱。用小调羹舀一舀,吹一口汤,仿佛一面湖水,翠绿的葱丝在碗中荡荡漾漾,这是生活的情调。以前哪有闲心追求情调,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

    ⑭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眼下的馄饨,皮厚馅多,皮是机器加工的,肉馅是绞肉机绞的,包出来的馄饨,个头硕大无比,荒腔走板成饺子。

    ⑮即便如此,馄饨依然深受食客喜欢。

    ⑯深夜,街头转角处,昏黄的灯光下,雾气袅绕,一边是馄饨摊,一边是大饼摊,馄饨配大饼。寒风中,人们搓着手,缩着脖子,等一张饼,等一碗馄饨,吃完,心里暖暖的,然后打着饱隔儿,回家。

    (摘自《四时之味天然欢喜》一书)

    1. (1) 本文着眼于日常小吃“馄饨”,写了哪几件事?请根据文章,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事件

      小时候

      很馋馄饨,被大人唬馄饨让人混沌

      小学三年级

      后来

      见识师傅剁肉馅的奇妙

      如今

    2. (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①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语言特色)

      ②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品析人物心理)

    3. (3) ⑪段和⑫段都是关于制作馄饨的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一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标题“馄饨不混沌”有哪些深层含义?请结合全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材料一:混沌,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

      材料二:陈晓卿:“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食材无上下之分,讴歌劳动者,敬畏自然,感恩生活,寻找儿时美好的记忆,这些才是对待食物的原始态度。         《<舌尖上的中国>:再现美食的文化情怀》

  • 8. (2022八上·金华月考) 新闻阅读

    【消息回放】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 倪晗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胡喆、彭韵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旋即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纷纷欢呼、拥抱,互致祝贺。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通讯报道】

    九天云外揽月回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纪实

    嫦娥五号回来了!带着月壤回来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们期待着、盼望着,昼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A.嫦娥五号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颗流星划破天际,惊起一团烟云,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揽月,这一刻,中国航天又创造新的历史。

    这是21世纪人类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回顾嫦娥五号这举世瞩目的23天,人们一面为它惊险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为它不断传回的一条条捷报而欣喜和感动。人们将永远铭记,2020年底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惊天一落”扣人心弦。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风暴洋成为中国探月新地标。主动减速、快速调整、迅速接近、精准选点、稳步着陆……15分钟内,B.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自主完成一系列复杂高难度动作,犹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仙子,婀娜多姿。

    ——“月球挖土”全民关注。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的月面紧张工作,嫦娥五号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通过“表取”和“钻取”两种“挖土”模式,这台中国“最强挖掘机”在全国人民的“云监工”下,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月面起飞”载入史册。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球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旗开月表”振奋人心。经过科研团队的数据接收和处理,12月4日下午,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

    ——“太空拥吻”惊险浪漫。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这份中国最远的“宇宙快递”,在21秒内完成一“抱”一“抓”、用一次堪称“教科书式的对接”,顺利完成了月球样品的转移和接力,让历经千难万险采集到的月球样品,一气呵成踏上来地球的路。

    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新华社2020年12月17日,有删改)

    【专家解读】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进行权威解读。

    中新社:除了“嫦娥”以外,中国还有很多寓意深刻而浪漫的名字,比如“北斗”“天问”还有“天宫”等。                                

    裴照宇:一是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包括很多神话,这给我们的起名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梦想的民族,而航天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事业,这里有很好的匹配性,这是中国的文化带给了我们思想的火花。第二,起名也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的任务起名要考虑到这个名字与任务的匹配性,也考虑到与神话的匹配性,还要考虑到民众的可接受性和认可性。

    1. (1) 读上面新华社的消息和通讯,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角度

      消息

      通讯

      新闻

      信息

      特点:①

      特点:详细、丰富

      报道的共同事件是:②

      语言

      风格

      特点:通俗朴实

      特点:③

      请任选一句画波浪线句子赏析来印证:

      我选 ④    

    2. (2) 新闻标题往往包含了主标题(主题)和副题,请以第一则消息的标题为例,说说主标题和副标题分别有什么作用。
    3. (3) 阅读【专家解读】内容,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中新社记者应该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4. (4)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请在新闻通讯的评论区内跟帖一条评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浩瀚星海:古有奔月神话,今有探月壮举。

      ◎宇宙骑手:嫦娥五号“挖土之旅”,为中国航天画出惊叹号!

      ◎我的评论:

  • 9. (2022八上·金华月考)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 (1) 《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高耸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飞蝶鸣鸠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 (2) 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 10. (2022八上·金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游恒山记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 , 无攀跻劳。一里,转北,山皆煤炭,澄碧如洗,不深凿既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索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节选徐霞客《游恒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翳(yì):云雾。②浅阜(fù):低矮的土山。③廨(xiè):官署,旧时官更办公地方的通称。④庑(wǔ):堂四面的廊屋。⑤槎枒(chá yá):参差不齐的样子。

    1.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面东而

      横柯

      B . 崖半寝宫

      念无与乐者

      C . 仰眺

      哀转久

      D . 堕洪涛

      猛浪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4.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写作 (50分)
  • 11. (2022八上·金华月考) 写作

    那盏灯,在黑夜中给我们光明,在寒夜里予我们暖意。成长中,这种令人温暖的光芒,可能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③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