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 . 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 . 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 .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 2.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有资料显示,近代中国社会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一现象(   )
    A . 导致洋纱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 B .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 . 表明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 . 推动了机器大工业发展
  • 3.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 .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 .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 .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 . 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 4.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A . 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 .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 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 . 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 5.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
    A .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 . 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 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 .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 6.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有书法家在评价某一书法作品时说:(该字体)章法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体匀称,上紧下松、亭亭玉立,线条圆润中不失劲健,被评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晚清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通过对英国的军事、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全方位的考察后指出,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一个富国、强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还要学习政治制度,应当向西方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可见郭嵩焘(   )
    A . 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 . 其主张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 . 否定了洋务派的基本主张 D . 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8.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下列是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资本直接投资行业构成表。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前(   )

    估计投资额(美元)

    占合计百分比

    贸易业

    41 949 911

    38.47

    银行业

    28 094 940

    25.76

    保险业

    5 992 800

    5.50

    航运业

    13 342 549

    12.23

    工业

    14 245 128

    13.06

    其他商业

    5 428 016

    4.98

    总计

    109 053 340

    100.00

    A . 列强对华商品侵略的特点 B . 民族资本在工业领域占优势 C . 航海业成为中外争夺重点 D .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流
  • 9.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

    A .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 B . 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 .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D .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10.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鸦片战争后,清朝君臣以传统的盟誓观念应对所签订的中外条约,“要盟不信,本属权宜”。但至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已将条约视为“信守之凭”,同时“自主权”“固有之权”“一国之私权”等命题先后进入照会和策论。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清廷外交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B . 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萌发 C . 洋务派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D . 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经实现
  • 11. (2023高二下·内江开学考) 1920年5月1日,在北京、上海等十余座城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群众进行了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演讲,并散发传单,打出了“劳工神圣”“资本家的末日”等标语,《新青年》杂志出版“劳动节纪念号”,介绍五一节由来和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这反映了(   )
    A .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 中国先进分子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C .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中心工作 D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12.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根本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 . 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 .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 13.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
    A .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 . 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 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 14.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1953-1957年,新中国实行了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   )
    A . 中国教育受意识形态影响 B . 教育改革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C . 中国教育体系的科学完整 D . 经济状况制约基础教育发展
  • 15.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 16.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    )
    A . 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B .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 . 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 D . 对传统文化有选择的继承
  • 17.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中呼和浩特市决定在3到5年内收集50万首民歌;山西省提出一年要产生30万个“李有才”,30万个“郭兰英”,实现“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老九,县县要有郭沫若”。由此可知(   )
    A . 人民群众文学创作热情高涨 B . 基层民众文化素养显著提高 C . 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 国民经济建设遭遇重大挫折
  • 18.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这一谈话(   )
    A . 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人新阶段 D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 19.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下面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奠定了中国特色民族制度的基础

    A . 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 B . 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 . 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 D .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20.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中世纪的绘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宗教绘画技法的改变 B . 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 C . 绘画揭示了自然人性 D . 科学方法融入了艺术
  • 21.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了各种“抵制”活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 .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B . 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 C . 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 D . 表明这些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 22.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1897年,德意志占领胶州湾后,《时务报》首先翻译登载由欧洲报刊发表的瓜分清国的社论,结果,"在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北京朝廷看来,康(有为)的言论也不再是危言耸听了,倒像是预言一般地奉作神圣了"。这说明(   )
    A . 维新派注重通过舆论启迪民智 B . 康有为的革新主张受朝野欢迎 C . 民族危机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 D . 中国民众抵制列强的瓜分图谋
  • 23.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该观点(   )
    A .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 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D .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 24.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与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 . 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 . 建立起制度性的协调机制 C . 西方国家实现自由贸易 D . 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二、非选择题(52分)
  • 25.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 26.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 27. (2022高二上·泸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表

    时间

    大事

    19世纪40年代

    魏源著《海国图志》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9世纪90年代

    兴中会成立  维新变法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5年

    《青年杂志》创刊

    1919年

    五四运动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1年

    中共“一大”

    1928—1930年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1945年

    中共“七大”

    依据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和实践探索”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