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教育局教研室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2-11-23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我们之所以称其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 . 《史记》上的记载说明 B . 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制工具 C . 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 . 其长相和现代人一样
  • 2.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各项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

    ①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③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④北京人牙齿化石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3.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模型或实物可以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有(    )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    ②稻谷和稻壳遗存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粟的朽粒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4. 黄山遗址是一座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3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前坊后居”式大型复杂房址,还在两座屈家岭文化时期酋长级大墓中出土了梯形独木棺、耜、斧、铲、锛、凿、刀、单弓、成捆骨簇、少量陶器、猪下颌骨等重要遗物。据此推断,当时该聚落(    )
    A . 发动战争较为频繁 B . 出现农耕和定居生活 C . 尚未出现贫富分化 D . 大规模进行猪的养殖
  • 5. 我国最先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的农耕居民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人
  • 6. “吾祖赫赫,伟业煌煌,肇始文明,光被遐荒。制礼作乐,教民德尚,行造舟车,医重岐黄。”根据材料判断这篇祭文是在拜谒( )
    A . 黄帝 B . 蚩尤 C . 炎帝 D . 大禹
  • 7. 涿鹿之战是我国上古传说中一次著名的战役,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画的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意图,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 B . C . D .
  • 8. (2023七上·景县期中) 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继位,用同样的推举方式,以禹为继承人,这种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方式,史称(    )
    A . 推举制 B . 禅让制 C . 分封制 D . 选举制
  • 9.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商汤灭夏    ②牧野之战    ③周平王东迁洛邑    ④夏朝建立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①②③
  • 10. (2022八上·淮北月考) 《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11. 古书记载,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原始农业兴起 B . 成熟文字诞生 C . 国家已经产生 D . 青铜文明兴盛
  • 12. 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A . 土地制度 B . 农耕生活 C . 分封制度 D . 天文历法
  • 13.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 B . 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 . 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D . 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 14.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1到图3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A . 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 .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 . 商朝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 .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 15.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以上史实发生在(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三国时期
  • 16. (2024八下·连山期中) “春秋时期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楚先后灭四十余国,成为南方大国。晋先后灭掉二十余国,征服四十余国,成为中原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由此可见争霸战争(    )
    A .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 实现了局部统一 C . 导致了朝代更替 D . 加速了西周灭亡
  • 17. (2023七上·信宜期中)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 . 秦国 B . 魏国 C . 齐国 D . 楚国
  • 18. 某同学尝试以“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概况”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列参考资料中,可阅读的是(    )
    A . 《“烽火戏诸侯”的来历》 B . 《“禅让制”传说研究》 C . 《秦孝公略传》 D . 《武王伐纣》
  • 19. 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置铁官,把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 . 实行冶铁官营 B . 铁器为官方专用 C . 鼓励铁器私售 D .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 20. (2022七上·铁岭期中) 西汉末期商人用于交易的货币应该是下列哪一种?(    )
    A . 半两钱 B . 蚁鼻钱 C . 五铢钱 D . 刀币
  • 21.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所作《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该刻石的书体及“兵不复起”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 . 甲骨文、实行世袭制 B . 金文、实行分封制 C . 小篆、实行郡县制 D . 隶书、实行禅让制
  • 22. 秦朝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吏之职应是(    )
    A . 御史大夫 B . 丞相 C . 郡守 D . 太尉
  • 23.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百家争鸣 B . 焚书坑儒 C . 中央集权 D . 商鞅变法
  • 24. 汉高祖初定天下,“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十三年,“除民之田租”。到景帝三年,才令民半出租,其间共有十三年没有收过一文的田税。以上政策的实施最有利于(    )
    A . 倡导节俭 B . 恢复生产 C . 发展商业 D . 控制思想
  • 25.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    )
    A . 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 B . 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 C . 西汉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D . 儒家思想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见下图。

        图1干栏式建筑            图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材料三:《庄子·天下》篇记载: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2. (2) 任选材料二中的一幅图片并结合史实,简述远古居民是怎样“因天之时,分地之利”的?
    3. (3) 根据材料三,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什么?从孟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禹具有怎样的精神?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远古人类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材料二:

    春秋青铜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此鼎发掘于一座春秋大墓,墓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内出土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

    材料三:

    商代已经使用木耒等农具,二人或多人共同耕种,相互协作。商汤曾派亳人帮助葛人种地。卜辞是商代占卜的记录,其中,“求雨”“求晴”“求禾”等关心农业生产丰歉的占卜现象屡见不鲜。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

    的问语……主要的农作物黍、稷、麦、稻、菽(豆类)等,都能在卜辞中看到。

    ——摘编自张卫亚《先秦重农抑商思想发展浅析》

    甲骨文

    现代文字

    材料四: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1. (1) 阅读材料一,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3.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商代农业的特点。
    4. (4) 结合材料四,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那时还没有发明火药,也没有更多的先进工具。要把大山劈开,就只能依靠钢钎和石锤旷日持久地凿打,他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决定对岩石使用火烧水浇的方式。公元前256年,历时十四年之后,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建成竣工。开始了它对四川平原持续至今的影响……盆地之内犹如天之府库,物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被世人誉为“天府之国”。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解说词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 (1) 材料一中的“惊世之作”指的是哪一项工程?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主张?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是哪一学派的观点?其政治主张是什么?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四: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汉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1. (1) 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3. (3) 材料三、四中,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4. (4)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秦亡汉兴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