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部分地区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沟深坡陡,持续强降雨导致雨水迅速汇聚,夹带松散物质,形成泥石流。2020年8月,武都区在强降雨诱发下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对武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
      A . 岩石岩性松散 B . 连续性降水 C . 河流众多 D . 地势陡峭
    2. (2) 下列哪项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更快更好地识别本次泥石流的影响范围(   )
      A . 遥感技术 B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测绘技术
  • 2.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1993年,“伽利略”号探测器在飞向木星途中偶遇243号小行星艾达。艾达是一颗不规则的椭球形小行星。第二年,“伽利略”号任务科学家在检查传回的照片时意外发现了艾达的卫星,后被命名为艾卫一。艾卫一是人类首次发现小行星的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与“艾达——艾卫一”属于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 河外星系 B . 恒星系 C . 地月系 D . 太阳系
    2. (2) 艾达所在小行星带所处的位置在(   )
      A . 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 B . 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C . 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D . 金星与地球轨道之间
  • 3.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帕克太阳探测器”已于2021年4月成功穿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成为首个“接触”太阳的探测器,这是探测器第8次飞越太阳,并首次越过阿尔文临界表面,标志着探测器进入了太阳大气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帕克太阳探测器”所接触到的是太阳大气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
      A . 色球层——日珥 B . 电离层——磁暴 C . 光球层——黑子 D . 日冕层——太阳风
    2. (2) 图中X区域为某种太阳活动,下列关于此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活动所在的太阳大气层亮度最大 B . 受此影响,地球高纬度地区会产生极光现象 C . 受此影响,易导致有线电通讯中断 D . 受此影响,科研人员在森林中进行地质探测时的罗盘指向失灵
  • 4.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自1961年以来的罕见干旱,让壮美的洞庭湖在短短一个月内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图中本来该汪洋一片的南洞庭湖杆洲区域萎缩成草原,湖床已经干涸,苔草提前进入生长期,造成明显的生态隐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结合材料,图中所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主要有(   )
      A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 .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 .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D . 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2. (2)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说法合理的是(   )
      A . 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独立 B . 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C . 生物圈包括岩石圈上部和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全部 D .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地壳
  • 5.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陆生蜗牛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也是陆相沉积序列和考古遗址中最为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研究人员选择兰州地区,在旱季和雨季分别采集两个现生条华蜗牛,通过对壳体取样分析,发现兰州地区旱季生长的蜗牛壳体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O)整体偏正、雨季生长的壳体显著偏负,单个壳体内部δ18O的波动幅度捕获了季节干湿变化信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哪组地层可能无法采用“陆生蜗牛壳体古气候分析法”(   )
      A . 太古宙地层 B . 寒武纪地层 C . 三叠纪地层 D . 古近纪地层
    2. (2) 根据右侧地质时期气候变化表,关于兰州地区推测正确的是(   )
      A . 中生代蜗牛化石壳体δ18O全部偏正 B . 新生代蜗牛化石壳体δ18O偏负可能性更大 C . 受气候交替变化影响,未来蜗牛壳体δ18O偏负可能性大 D . 气候干燥程度与蜗牛壳体δ18O呈负相关
  • 6.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贝壳堤位置可以作为衡量平原地区海岸线位置变化的重要标志,渤海湾西岸分布着4~5道、断续绵延数十至上百公里的贝壳堤,对研究海岸带古环境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67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化特点是(   )
      A . 向海洋方向推进 B . 向陆地方向推进 C . 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反复变化 D . 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 (2) 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海水侵蚀 B . 海水堆积 C . 流水侵蚀 D . 流水堆积
  • 7.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研究人员通过水槽实验再现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与变化过程。分析发现,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扇面的水流与沉积物堆积的不同而变化,片流沉积就是其中一种,是水流携带的沉积物在物源端开阔地带快速堆积形成的连片状堆积体,所需水体能量较高。图为扫描仪拍摄到的片流沉积的影像,其中①②③表示不同时间段形成的片流沉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由实验模拟结果可知(   )
      A . 该地貌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B . 该地貌在自然界中多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C . 扇顶有更多的砂砾状物质 D . 冲积扇中间薄,两边厚
    2. (2) 有关图中的片流沉积,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沉积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③②① B . 沉积物的厚度最大的是③ C . 片流沉积形成似裙裾形态主要是水流方向多样化 D . 片流沉积在实验中后期最明显
  • 8.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冰碛垄的概念,判断下列有关冰碛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形态与冲积扇相似 B . 位于地势陡峭处 C . 沉积物大小混杂,无分选性 D . 大致沿山谷成条带状分布
    2. (2) 根据冰碛垄的位置与形成时期判断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是(   )
      A . 气候呈变暖趋势 B . 气候呈变冷趋势 C . 气温反复升降 D . 气候相对稳定
二、综合题
  • 9.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人员实地对拉萨地区民居建筑进行调查,发现当地常见院落式住宅有“基本无形体自遮挡的松散型”“存在一定程度形体自遮挡的紧凑型”两类,其中松散型住宅基本无形体自遮挡,日照充裕。此外,研究还通过检测发现建筑各朝向太阳辐射照量存在差异,如图表所示。

    表:拉萨地区某年12月22日各朝向垂直壁面太阳直射辐射强度

    朝向

    时刻

    日总量/W▪m2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南向壁面

    482.61

    696.10

    744.72

    616.11

    419.35

    379.15

    306.13

    349.02

    187.14

    4180.32

    东向壁面

    651.33

    658.60

    452.14

    168.22

    1930.29

    西向壁面

    125.29

    205.04

    357.03

    266.88

    954.25

    1. (1) 分析拉萨地区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原因。
    2. (2) 简述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自然原因。
    3. (3)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如何提高拉萨民居太阳辐射利用效率。
  • 10.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此次地震最高烈度可达到9级。地震发生后,四川阿坝州森林消防支队74名森林消防员驾驶3艘皮划艇通过地震导致的堰塞湖,进行紧急救援。

    材料二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消息,截至9月7日7时0分,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13次。

    注:图中中心处的圆点表示震中。

    1. (1) 此次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震源深度位于图中圈层。(写出序号和圈层名字)
    2. (2) 在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中,表示9级烈度的是(写出代表字母),理由是
    3. (3) 若阿坝州消防员在通过堰塞湖过程中遇到余震,身体会有的感受,原因是
    4. (4) 图中地震波B表示;图中不连续面②是;图中⑤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液、气态),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其物质状态为(固、液、气态)。
  • 11.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金沙江的巧家—蒙姑段部分河谷形态图,位于金沙江下游(石鼓以下),为一南北走向的宽谷。在葫芦口附近发育并保存了多级的阶梯状地形T,并通过地层测年技术得到T1~T4的地层年龄如下,进一步观测发现T1和T3处上层为粉砂黏土、下层为砾石,且其物质组成与河床具有相似性;葫芦口对岸的巧家处在滑坡堆积体上。

    1. (1) 从T1到T4,形成最早的是,判断依据是
    2. (2) 根据图文材料描述T1处的物质组成的规律,试分析其成因。
    3. (3) 简述图中金沙江葫芦口处阶地形成过程。
    4. (4) 在巧家县城附近广泛分布了湖相沉积物,而其对岸的葫芦口却难有大面积的湖相沉积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12.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某科考小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对该地区的风力状况分析的前提下,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山前沙丘区内的风沙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与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特征。沙丘区如图所示,沙丘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右上角为沙丘区内的两种沙丘类型。

    1. (1) 识别图中A所示的沙丘类型,并画出其剖面图。(提示:剖面图中应包括风向,迎风坡和背风坡坡度陡缓)

    2. (2) 试描述图示区域沙丘的分布规律,推测沙丘物质的主要来源。
    3. (3) 科考小队通过对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采样,发现其沙粒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利用所学的风沙地貌的知识,尝试推断它们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