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患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法典是人类法律文明的一面镜子。在古代世界,每一种发达的法律文明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法典,如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印度的《摩奴法典》、希腊的《德拉古法典》、罗马的《查士丁尼法典》、中国的《永徽律疏》等。当今世界,一个法治大国不能没有反映其显赫成就的法典。中国民法典作为21世纪全球最新的民法典,是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民法问题的新回应,是对世界既有民法典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的新突破,饱含着对世界民法发展普遍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到创见。因此,民法典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将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留下华彩篇章。

    (摘编自人民网《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有删改)

    材料二

    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要充分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实施好民法典,是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规范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基本法律,规定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制度,保护着人民的合法权利。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国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民法典调整着民商事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交易关系,对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我国采取的是先制定单行法、后制定民法典的思路,民法典的出台,使原来制定的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等单行法同时废止。有些规范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要依据“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原则,及时修正和废止。要发挥法律解释的作用,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利用法律解释来完善民法典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在变化,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民事立法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不只是调整民事主体关系的法律,也是行政机关执法的重要尺度,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行政机关的公权力不得侵犯人民的私权利。有权利就有救济,司法救济是公民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依照民法典进行民事审判活动,公正司法、提高审判水平和效率。

    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通过社区、工作单位、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渠道的持续宣传,让大家了解民法典、遵循民法典、运用民法典,形成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法典的编撰也体现了近些年来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的成果,比如人格权独立成编、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等。当然,同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相比,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还不完全适应。这就要求理论界加快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法理论体系。

    (摘编自人民网,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民法典,彰显其正能量。 B . 民法典的关键在于“民”,民法典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全方位保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C . 古代文明社会都有代表其法律文明的最高成就的法典,如罗马的《查士丁尼法典》、希腊的《德拉古法典》等。 D . 民法典为社会的合作共治提供大量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合作产生最优的效果,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这一观点。 B . 材料一的每段论述都是以总分总的方式展开,从四个不同的角度阐释民法典,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 作者在论证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时,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民法典要真正为人民服务。 D .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论证力度,思维缜密,语言精确。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运用法律解释来完善民法典体系,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B . 只要我们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对其进行多渠道的持续宣传,就能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C . 民法典不只调整民事主体的关系,也约束行政机关执法,指导政府法治建设,要求行政机关的公权力尊重保护人民的私权利。 D . 民法典激励公民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调动公民自己的主体意识并积极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治理成本。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谈论民法典,但论述的角度不同,请简要概括。
    5. (5) 请在材料二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2.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

    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他被批准休假20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下了车后步行了18 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阗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

    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

    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

    “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

    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请进屋去吧”

    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

    “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

    “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

    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

    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

    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部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吗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B . 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也为了他们的尊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 C . 回到家的德略莫夫只待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要离开温暖幸福的家回部队,因为他为父母认不出自己而感到心酸。 D . 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组织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 . 吃饭时母亲留神盯着德略莫夫握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埋下了伏笔。 C . “父亲打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突出了母亲的复杂心情。 D . 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莫夫这个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饱满而鲜明,富有艺术性。
    3. (3) 文中的叙述视角(人称)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4. (4) 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文言文阅读

    黄灞宇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簿书正,以廉称,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蓬不敢有所隐。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 , 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B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C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D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察,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虽以地方推荐为主,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B . 同产,同母所生,在这里指同胞兄弟,古人还有“手足”“昆季”“伯仲”等代指兄弟。 C . 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供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 D . 薨,古代称诸侯之死,或用于高等级的嫔妃及其子女,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称“薨”。
    3. (3) 下列读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霉熟悉律令,断案公正。他从小学习律度法令,思维敏捷而且通晓法律条文; 处事议政合乎法度,得到官吏百姓的敬爱。 B . 黄霸通达明理,进退有度。黄霸欲推荐史高为太尉,皇帝认为此举不利于“偃武兴文”,因而未同意;黄霸主动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 C . 黄霉宣传朝中政策,不遗余力。面对皇帝国家治理的各项诏令,官吏们懒政怠政,黄霸为此选拔优秀官员,分地区宣传,让政策落地。 D . 黄霸重视教化,长于治民。极力推行教化,然后才施用刑罚,制定并推行相关措施,深得民心,郡中户口增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②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

    5. (5) 黄霸举荐乐陵侯史高担任太尉,却被皇帝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 4. (2022高二下·贵州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栽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 (1) 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虽然为送别而写,但没渲染送别场景,不作悲戚忧伤之态。这里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 B . “临江仙”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再用前韵”是说使用之前一首词同样的韵,诗人不止写了这一首词送给弟弟。 C . “钟鼎”与“山林”运用了借代手法,分别代指在朝为官的生活和隐居乡野的生活,“钟鼎山林都是梦”一句指出富贵和隐逸的生活都是幻梦。 D . 上阕以记叙起笔,暗示祐之的人生际遇,劝慰他看淡人世间的名利荣辱,不如选择闲适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词人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2. (2) 请简要分析下片中“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的艺术手法。
  • 5.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名句名篇默写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②《礼记·大学之道》中“”这两句针对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③《<老子>四章》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通达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6.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为中华民族的______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今天的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成为时代不容回避的考题

    中医药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试想,如果中医不会把脉,不会开方,不再坚持中医思维,那么中医的传统将________。另一方面,如果道地药材不地道,治病救人的中药都“病”了,中医如何能妙手回春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纠正离宗的传承,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减省人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才能_____,生生不息。同时还要不断发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    )。今天的中医被要求用西医的标准来验证,中药有效性需要按西药的方法来评价。中医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一旦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便会导致“_______”用西医的方法管中医,结果只会是中西医无法“并重”甚至无法“并存”。坚持中西医事业并重,就要真正实现“一碗水端平”,激发中医从业者的热情,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努力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生生不息  后继无人  一脉相承   郑人买履   B . 繁衍生息  无以为继   薪火相传  削足适履 C . 生生不息  无以为继   一脉相承  削足适履 D . 繁衍生息   后继无人   薪火相传  郑人买履
    2. (2) 文中画粗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将其修改好。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前,一些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再,原因在于“以西律中” B . “以西律中”导致当前一些中医特色优势不再 C . 一些中医药特色当前优势不再,原因在于“以西律中” D . 当前,一些中医“以西律中”,特色优势不再
  • 7.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练习。

    比赛前,制冰师要拿着类似花洒的工具在平滑冰面上均匀喷洒水珠,这些水珠在冰面遇冷凝结成冰点儿,以增大冰面与冰壶的摩擦。擦冰运动员可以通过冰刷快速摩擦,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减小冰壶与冰道的摩擦力,      ;同时,通过擦冰融化冰点儿,     最终使冰壶抵达指定位置。看似简单的“摩擦”,却需要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下,才能最终实现战术目标,因此,    

    1. (1) 在文中划线处填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给出的逻辑关系中,选择两种,概括出冰壶比赛的两条经验。每条不超过40字。

      ①因果关系: 

      ②转折关系:

      ③条件关系: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袁隆平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料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解决全人类的吃饭问题而不懈追求。

    樊锦诗北京大学毕业后,她怀抱着研究、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梦想,千里迢迢来到敦煌莫高窟,这一待就是50余年,被人们誉为“敦煌的女儿”。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因公殉职,牺牲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年仅30岁2021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的代表,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正因为像他们一样的建设者们积极投身于各自领域,才能推动着中国这艘巨轮扬帆远航。

    请根据材料内容和含意,联想所学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的经典名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