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②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③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④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协商关税额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 美 人》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 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 等鞭策自己。
材料二: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 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 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 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 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