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有学者指出:“秦惠王在征服巴蜀之后设蜀郡并把大量秦国罪徒迁移到蜀郡。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把原来秦国的货币、度量衡等制度推广到全国,同时也把大量秦国罪徒迁移到边远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秦始皇的移民措施(   )
    A . 有利于各项统一政策的推行 B . 有利于郡县制在地方的实施 C . 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 有利于消弭区域间文化差异
  • 2.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北魏)东阳王丕,年已七十多岁,他不愿意汉化,孝文帝“知其如此,亦不逼之,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至于衣冕已行,朱服列位,而丕犹常服列在坐隅”。这从侧面说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A . 灵活变通 B . 缓解了民族矛盾 C . 果断强硬 D . 促进了社会繁荣
  • 3.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    )
    A .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 B .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 .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D . 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 4.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元朝政府起初在南方先后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广州、泉州、庆元三处,还制定了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货物等,发给公验、公凭。元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商业直接监管 B . 政府垄断对外贸易 C .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D . 增加商业税收
  • 5.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程朱理学的“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但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这说明(    )
    A . 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理论要求 B . 理学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基础 C .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 D . 理学中“人”的发展受到关注
  • 6.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
    A . 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B . 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 .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 . 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 7.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其疆域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B .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C .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8.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这场战争让中国人遭受到了近代以来最为强烈的情感刺激,深深刺痛了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的民族心理。陈旭麓先生评论:“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材料中的战争(    )
    A . 促发了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 .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改革的历程 D . 导致了清末新政的推行
  • 9.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情况如下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

    英国、美国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西南军阀

    滇系

    唐继尧

    英国、美国

    桂系

    陆荣廷

    英国、美国

    晋系

    阎锡山

    日本

    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

    A . 列强直接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B . 日本削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 C . 列强扶持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 . 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 10.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中写道: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
    A . 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 B . 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 . 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D . 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自尊
  • 11.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与同时代大多数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时倾心于康梁的变法维新主张。但在赴日留学接触了大量新思潮后,面对国内封建复古思想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他决定办一个“思想革命”的刊物,“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青年杂志》诞生了。据此可知,陈独秀(    )
    A . 以维新思想为革命思想 B . 在思想上推动革命发展 C .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D . 积极倡导民主科学思想
  • 12.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 .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 13.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周恩来曾在《解放》刊文指出:“十年来中国统治阶级与革命的民众之间的长期战争是停止了,现在正将进入中国政治历史新的一页,即在民主统一的基础上,巩固国内团结,加速准备抗战的一页。根据民主主义的根基,来召集国民大会,则将是这一页新历史的起首。”周恩来撰写该文的背景是(   )
    A .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B . 重庆和谈达成民主建国共识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 14.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打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打破了“所有制崇拜”。这三次思想解放(    )
    A . 都开始于党的中央全会 B . 体现了改革的渐进性特点 C .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 推动改革之路越来越顺利
  • 15.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 . 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B .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 .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D . 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 16.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的签署(    )
    A .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B . 体现了国民党避免内战的诚意 C . 避免了国共内战的再次爆发 D .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
二、材料解析题。(第17.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
  • 17.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作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估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朝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18.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简图

    ——据陈旭麓等《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大致从1921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势头开始下降,棉纺织业是首先受到打击的产业。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后,不再进口日本、中国、印度的产品。受到打击的日本棉纺织业将大量纺织机器运往中国,并将原计划输往欧洲的纺织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几年前新建的纺织厂设备简陋、资金薄弱、管理不善,处于竞争和还贷的双重压力之下,1923年后,52家纺织厂停工、出售或被接管。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 (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势头下降的原因。
  • 19.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未新政、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是清末三种重要的政治势力,即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为了各自的政治目标而发动的政治运动。三个运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然而,历史不可能同时向三个方向发展。三种势力较量的结果,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中国政治向近代化道路的迈进。历史的合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多样性不能化约为单一的线条。

    ——摘编自李细珠《新政、立宪与革命》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予以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20. (2022高三上·大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厉行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场称得上是全面、深刻的改革。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宣布改革的恰恰是不久之前镇压了戊戌变法的西太后。

    清末新政历时十年,从190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可分为两个阶段:1901—1905年为新政时期;1906—1911年为宪政时期。

    第一阶段的改革措施:

    一  改革官制,1901年7月,清政府应帝国主义要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1903年设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部(后来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及通政司等“冗衙”。

    二  改革兵制,筹建武备学堂,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  改革学制,选派学生出国留学;1904年重订学堂章程,制定了一套以日本教育为模式的学堂行政管理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1905年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四  奖励工商,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这些“立法”和奖赏在保障工商业者权益和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五  社会生活方面,清政府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

    第二阶段: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立宪,核心是进行政治改革,宣布预备立宪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各省成立咨议局,全国成立资政院、责任内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2. (2)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